APP下载

“政治哲学”课程教学中系列专题讨论法的应用探索*

2014-04-17陆亚娜

关键词:政治哲学专题讨论合法性

陆亚娜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政治哲学是哲学和政治学相互渗透所产生的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交叉性学科,它既是哲学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又是政治理论在哲学高度的抽象和概括。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以哲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思考和探讨人类政治生活中政治问题,其核心概念是自由、平等、正义、民主、合法性、权力、权威、国家、主权、法律、权利、公共利益等。20世纪70年代,以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发表为标志,政治哲学取代语言哲学占据西方哲学舞台的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俞可平、万俊人、何怀宏、顾肃等一批学者开始介绍、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和学说,随之政治哲学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政治哲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在我国高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如何上好这门课,还有待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探索。为此。笔者在“政治哲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系列专题讨论法”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系列专题讨论法简介

系列专题讨论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就中心主题进行系列专题的互动式讨论、辩论的一种教学活动与方法。对于高校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而言,教师教学活动安排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即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现实,多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学会用所学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系列专题讨论法正是教师基于这一教学理念进行的探索。与一般讨论法相比,其优势在于通过各子课题的研究讨论,让学生形成对综合专题的全方位把握,拓展对中心议题的把握的广度和深度,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集中于分工的结合。

(一)系列专题讨论法的特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高校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有较大比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系列专题讨论法正是选取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选题作为活动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掌握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把视角转向社会现实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现实原因,寻找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因此,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际的结合是系列专题讨论法的基础。

(2)课内与课外结合。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系列专题讨论法的大量活动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一次系列专题讨论一般需要大约三周时间,前两周是学生的课外准备时间,第三周为课堂发言讨论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课内与课外结合是系列专题讨论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3)集中与分工结合。系列专题讨论法是一个集体活动。每一小组集中针对一个子课题,进行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小组成员通过查看资料,要集中分析讨论,写出论文提纲;在论文完稿之后,小组成员要在集中修改的基础上,熟知论文的要点与内容,以备在班级正式讨论课上回答其他的小组的提问与质疑。由此可见,集中与分工结合是系列专题讨论法的重要特色。

(二)系列专题讨论法与一般讨论法的不同

一般讨论法往往只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着重于问题的“点”上;是针对一个中心议题下的若干子专题按一定的逻辑线索逐个讨论,着重点不仅在每个子专题的“点”即主要内容上,而且最后要回归到中心议题上,重点是点线结合构成的“面”上,且其讨论的内容可以更广更深。

二、系列专题讨论法在“政治哲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实例

笔者在“政治哲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系列专题讨论法应用探索,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一)选取讨论专题

所选专题需要是一个可以进行理论与现实结合,可以按其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拆分成若干个子问题的宏观研究性专题。例如,笔者选取了有关政治合法性理论与实践的专题,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合法性是政治学、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政治学者和政治家之所以关注合法性问题,是因为他们都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无论是东方古代的专制帝国还是西方现代的民主共和国,为了维护并巩固既有的统治格局,实现并延续正义的政治秩序,统治精英与社会民众都需要思考并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统治者为何能够统治?民众凭什么要对统治者表示服从?不同的回答能够折射出统治集团统治理念的差异。其次,政治合法性问题是近年来西方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在国内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合法性渊源一是来自历史的选择;二是来自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具有深刻的历史合法性”[1]。但任何社会、任何政治权力(权威)都可能面临合法性的问题。政治合法性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治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尤其对于处于政治转型期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更是如此。通过对此理论的学习、研讨,获得新的视角,由此能使我们认真审视并理性反思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合法性问题,以防止执政合法性资源的流失与枯竭。最后,对该专题的探讨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系统研究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可以使大学生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深入了解政治合法性的根源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从而对分析中国现阶段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起到一定的比较和借鉴作用;对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如何增强合法性基础,开拓合法性资源,及时进行合法性维护等方面有客观、正确的认识;通过启发引导大学生对现有政治及社会问题的思考、反思和研究,可以使他们把握时代脉搏,提高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专题研究的系列内容

围绕合法性问题,设计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五个子专题:“政治合法性的内涵、类型及其基础”;“政治合法性的危机的原因及其表现”;“马克斯·韦伯、哈贝马斯对合法性理论的思考”;“中国政治合法性潜在危机的存在表现”;“扩大党的执政合法性资源的途径探讨”。

(三)课堂实践

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一组一专题:把综合主题拆分成若干子课题,每个小组一个主题,每小组4人,具体任务为:搜集资料、撰写论文、制作PPT、确定阐述本小组主要观点的成员。此过程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故需提前两周将任务分配至各小组,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两周内完成。(2)一堂课讨论辩论:在搜集资料、写作论文、制作PPT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的基础上,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每组选派一至两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论题的主要观点,接受别的小组的提问与质疑,展开讨论与辩论。(因人数原因,可能存在不同小组做相同选题的情况,这更有利于互相讨论、辩论。)教师根据论文质量高低(主要指论文观点是否明确,论证是否充分、论文是否有内在逻辑性、格式是否规范等),PPT制作是否突出重点,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流畅等给每个小组打分,此即期中成绩。通过讨论辩论,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自己小组研究的专题内容,也了解了其它小组的研究内容,并更深入地把握了中心议题的内容和内在逻辑线索,对中心问题——合法性问题,有了客观、理性、全面的理解,对我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是一次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的实践活动。

三、系列专题讨论法在实践运用中的功效与启示

(一)系列专题讨论法实践中取得的功效

笔者在“政治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系列专题讨论法”已进行了5年的尝试、摸索和改进,几年来的实践使此教学法的功效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学生们系统了解了围绕中心问题的各子问题的主要观点,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使学生能相对宏观、完整、深入地把握中心议题。(2)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系统专题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合作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为系列专题讨论法的运用,要求必须选取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题,理论部分是课堂所学内容,将此此理论问题放到社会现实中去考察,挖掘其理论指导意义,能够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社会现实,指导社会实践,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系列专题讨论是一次规范性的论文写作训练,它从资料收集到写提纲到论文写作到格式规范,都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这种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并为其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系列专题讨论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1)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社会问题纷繁复杂,青年学生富有朝气与活力,但容易思想偏激,容易成为“愤青”。所以,教学过程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对西方主流思潮在介绍的同时应该进行客观的评价,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着力于学生的理性、辨证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2)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系列专题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普遍存在条理性不够、内在逻辑性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学生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进行自行提高以外,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互动式讨论、辩论等活动的开展,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

(3)系列专题讨论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网上摘抄、粘贴的现象,在PPT的制作中,存在条例不清、逻辑性不强等诸多问题,这些还有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指导工作。

[1] 龚廷泰.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法哲学思考[J].中国法学,2005(3):33-41.

[2] 刘勇.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尝试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61-62.

猜你喜欢

政治哲学专题讨论合法性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Westward Movement
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当代科学哲学的唯物论转向(专题讨论)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论柏拉图“哲学王”制度的合理性
浅谈汽车养护品生产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垫资承包合法性研究
2014年《电焊机》杂志专题讨论
2014年《电焊机》杂志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