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鼓膜穿刺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2014-04-17宋晓慧

浙江实用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穿刺术鼓室外耳道

宋晓慧

(湖州市南浔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湖州 313009)

改良鼓膜穿刺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宋晓慧

(湖州市南浔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湖州 313009)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鼓膜穿刺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方法48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改良法鼓膜穿刺术进行穿刺抽液。结果所有患者均能一次性鼓膜穿刺抽液成功。结论改良鼓膜穿刺术抽液,不仅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而且操作安全、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耳镜;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若延误治疗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穿刺抽液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的鼓膜穿刺通常在肉眼直视下进行,因外耳道狭窄细长,加之操作中单眼视力无立体视觉,进针时不易掌握穿刺部位与深度,易造成外耳道及鼓岬的损伤[1]。本文介绍一种改良鼓膜穿刺术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不仅穿刺准确,而且安全、简单,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13~68岁,平均(45.3±4.5)岁;病史5天~1月,平均(10.1±2.1)天。所有患者均单耳发病,均存在鼓室积液。

1.2 方法 采用改良鼓膜穿刺术进行穿刺抽液。使用5号细长针(规格0.5*60RWLB,浙江康德莱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做一个长约5cm,折成角度约为100°的穿刺针(图1),穿刺针装在2mL的一次性针筒中(图2)。患者取侧位,首先用2%丁卡因向耳内滴入2~3滴,使鼓膜表面麻醉,医生左手持耳镜,缓慢旋转探入外耳道内,额镜的反射光线照入耳镜内,找到鼓膜紧张部。右手持带穿刺针的针筒,穿刺针贴于耳镜,通过额镜聚光于耳镜内观察鼓膜,在鼓膜紧张部,光锥下缘距鼓环约2~3mm进行穿刺,进针应缓慢,当看到刺破鼓膜并有落空感时,即表明进入鼓室,固定抽液。如遇抽液困难,可稍作转动,同时缓慢抽吸,避免过快抽液,引起鼓室内高负压,发生眩晕、视物旋转等症状。

图1 自制穿刺针

图2 穿刺方法示意图

1.3 结果 本组48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并抽出液体,患者耳闷塞感减轻。

2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中耳积液若长时间不能排出,最后液体被吸收后将留下鼓室粘连、鼓室硬化、鼓膜萎缩,甚至听骨坏死等后遗症,使患者长期耳鸣、听力障碍。因此,早期发现并彻底引流中耳各处的积液至关重要。

传统的鼓膜穿刺术不仅鼓膜暴露差,而且即使穿刺成功后,抽吸液体时要易手,针难以固定且针头易从鼓室退出。改良鼓膜穿刺术易于手握抽吸。左手持耳镜,通过额镜聚光于耳镜内,以直观地发现鼓膜的改变,避免了视野和操作的盲目;右手持针筒穿刺抽液,不需易手且穿刺针易固定;并且穿刺针直径小,对鼓膜的损伤极小,即使反复穿刺,鼓膜损伤也容易完全愈合,不遗留鼓膜瘢痕等后遗症;针尖短,穿刺不容易引起鼓岬等中耳结构的损伤,穿刺后一周内鼓膜可完全愈合。但进行细针穿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2]:(1)无菌操作。需彻底清除外耳道耵聍,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鼓膜;(2)穿刺点定位准确。穿刺抽液时不能进针过深,避免损伤中耳内结构;(3)表面麻醉充分,减轻患者术中疼痛;(4)术中应将注意事项对患者和家属解释,如术中保持头部固定,不能晃动等。

本组采用改良鼓膜穿刺术,均一次穿刺成功抽液,症状减轻。改良鼓膜穿刺术,手术风险小,患者易接受,不仅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而且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在各级医院展开,值得临床推广。

[1]李长青,张景华,董淑萍,等.内镜下行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2):152

[2]蒙慧菊.细针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8例临床观察.中华耳科杂志,2010,8(4):478

猜你喜欢

穿刺术鼓室外耳道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2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