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区建设的城市公交系统重构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2014-04-16张静芳傅忠宁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兰州市公共交通兰州

□张静芳 傅忠宁

基于新区建设的城市公交系统重构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张静芳 傅忠宁

公共交通;BRT系统;公交系统重构;交通服务体系;兰州市

兰州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5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包含了兰州中川机场及其周边区域,规划面积为806平方公里。根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建设进度的3个阶段划分,到2030年末,兰州新区人口将达到100万,这意味着一个百万人口的新区将崛起。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力量,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需要从公交枢纽建设、公交线路优化、停靠站点建设、公交专用道设计、公交设备更新和管理技术提升等方面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2013年,兰州市作为交通运输部确定的22个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之一,要实现兰州新区内部、新区与兰州市区之间的高效衔接,满足市民公交出行需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重构是兰州市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兰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1.兰州城市公共交通供给方式

兰州市公共交通系统由单一的常规地面公共交通构成,兰州公交集团是兰州市唯一的国有公共交通经营企业,市区有公共交通运营线路93条,线路总长度1 076公里,有大型运营车辆2 149辆,全部安装了IC卡读卡器、电子报站设备和GPS定位系统,车辆全部采用CNG燃料;经由主管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管理部门批准,兰州市区城乡交界的部分区域允许少量的民营小公共汽车运行,全市民营小公共汽车的数量共计540辆。2013年,兰州公交集团开通了兰州市区到兰州新区的3条长途公交线路。2014年7月1日,兰州市区设置111个自行车租赁点,首次投放2 000辆自行车。根据2011年甘肃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兰州市区居民拥有的公交车辆为7辆/万人。2013年,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中强调了“到2020年,市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6标台以上”的要求,为此,兰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硬件设施需要继续投入。

2.兰州市区运行的BRT公交线路

兰州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于2008年提出了在兰州市安宁建设快速公共交通线路的设想,依靠亚洲开发银行对兰州新区城市交通项目的贷款支持,解决了快速公共交通建设的资金问题,促成了兰州市“BRT”项目的实施。兰州市第一条“BRT”专用线路于2011年3月正式开建,该快速公交线路从仁寿山广场到兰州西站,全长12.3公里,沿途设有19个专用车站,设计运行时间为37分钟,是连接兰州新区与兰州主城区主干线路的组成部分。BRT专用公交车道于2012年6月底全面通车,是兰州市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公共交通线路。

3.兰州市域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2008年8月,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立项,2011年初,兰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具体负责轨道交通的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及筹融资工作。2012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14年初开始一期工程1号线路的建设工作。根据轨道交通总体规划,兰州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07公里,线网中的1、2、3号线为兰州市区线,总长约90公里;总长约117公里的4、5、6号线为市域网线,分别为中川线、榆中线和青什线,中川线连接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榆中线连接兰州市区和榆中县城,青石线连接兰州市区和皋兰县什川镇。6条线路预计2050年全部建设完成。

4.兰州市域规划的主要快速通道

兰州新区规划建设以“基础先行”为重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分区路网+联系通道”的格局规划。在建的新区内部路网以“四纵四横”为主干路规划建设,主干路建设已经基本竣工。新区与主城区主要通过快速通道连接,规划建设3条公路快速通道,第1条快速通道全长52公里,从北龙口经由水阜至秦王川,2012年初已全面完工通车;第2条快速通道全长40公里,从兰州经由黄羊头至中川,预计在2015年内开建;第3条快速通道全长44公里,从兰州西客站至中川,预计在2020年内开建。城际铁路建设中的主要规划项目是建设兰州至中川的城际铁路通道,2013年7月已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

二、兰州市公共交通系统重构的动力因素

1.政府政策的指导方向需要重构公共交通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国家政策的指导方向。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容量、大运量和低票价等优点,满足了大量公共交通使用者的需求;城市公共交通以其经济、安全、快速、便捷等特点,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广大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2006年我国四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以及采取低票价制的措施,鼓励和促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2007年,兰州市建委与相关机构共同制定的《兰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规划范围覆盖了兰州市的3县5区,规划期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3个阶段,为兰州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做了全面系统规划,明确指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2012年开启的兰州新区建设,《兰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同时面对新区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适时适度的调整,促使兰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构。

2.城市结构的多极发展需要重构公共交通

在兰州新区建设之前,兰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一直沿用普遍的扩张模式,围绕兰州主城区以摊大饼的形式向外围扩展,原有的城市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发展为市区。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在个别区域范围内城市居住人口数量和商业企业数量大量集中,政府机构数年来在地理空间上没有变动,城市的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多年来增加不明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缓慢。在建的兰州新区距离兰州主城区60多公里,并被确定为甘肃省的经济特区,一批本地企业响应政府“出城入园”的号召,相继从兰州主城区搬迁至兰州新区;一批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企业在新区投资建设,兰州城市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兰州市域经济将向多极化格局发展。2007年编制的《兰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需要进行取舍和修正,以确保服务兰州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互通互融。

3.生态绿城的城市策略需要重构公共交通

据资料统计,兰州市机动车数量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而城市道路的年增长率只有12%左右。私人小汽车是机动车增长的主力,也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力军。兰州新区以“生态绿城、多湖水城、产业强城、现代新城”为建设目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公共汽(电)车、有轨电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都是绿色交通工具,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和降低社会外部成本。从乘客的角度出发,低票价的城市公共交通为广大工薪阶层提供了便捷、低成本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工具的专业驾驶人员确保了乘客的出行安全,公共交通工具的准时化运营确保了运输效率。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公共交通汽车的大运量确保了交通运输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通过重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打造节能、环保、低成本的公交出行,能够为生态绿城的城市策略打好基础。

4.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重构公共交通

兰州市独有的“两山夹一河”地形地貌,以及早期重工业城市的规划布局,决定了兰州市公共交通具有的独特性,如部分公交线路为减少乘客的换乘次数必须长距离、多站点设置;部分公交车辆必须在上坡和下坡路段运营;地面公共交通是市民公交出行的唯一选择方式;客流在时间和方向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组成结构单一等。在城市交通土地资源有限、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的前提下,配合兰州新区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公交车辆大容量、低成本、高节能的优点,从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重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利用公交价格低的优势吸引乘客,从而达到抑制私人小汽车的大量使用、解决兰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目的,这也是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兰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重构的综合效益

1.有利于统筹兰州市域公交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秉承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依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等相关文件,对公共交通设施严格遵循分期规划、分批建设的思路。兰州新区内部城市公共交通路网按照“分区路网+联系通道”的格局规划,新区内部的“四纵四横”主干路已经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兰州新区到兰州市区的快速通道——兰秦快速通道已于2012年建成通车。随着新区部分生产企业的建成投产,进出新区的客流量将日渐增长,统筹规划兰州新区与兰州市区的公共交通资源,对公交枢纽站、公交换乘站、公交停靠站、公交专用道、公交调度室、公交电子站牌和公交企业办公用地等实现了统筹规划;在新区与兰州市区的公共交通连接上,依据市区已有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利用市区公交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为新区与兰州市区公共交通系统重构创造了条件。

2.有利于完善兰州市域公交设施结构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体系随着城市空间延伸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中的3个阶段建设进度,新区人口数量变化分别为:2015年,新区人口将达到50万;2020年,新区人口达到60万;2030年,新区人口达到100万。为确保18年后在一个百万人口的新区建立之时,同步建设的兰州市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也已经初步形成,并能够满足新区市民出行的需要,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全面规划主干路公交场站、公交枢纽站、公交换乘站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建设适应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延伸、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公共交通系统基础设施,重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结构体系,确保了城市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同步进行,最终达到了新区与主城区公共交通系统的同步发展。

3.有利于加强兰州市域公交工程质量管理

兰州新区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落实“设施用地优先、投资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的四优先政策,充分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公交设施的有效利用。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公交设施建设审批、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公交设施运营管理和组织统筹等方面保证了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针对迁移、拆除、占用或者关闭城市公交服务设施的建设项目,经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同意,按照规定补建或补偿;对于开工的大型城建项目,要求其对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同步进行;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兰州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与城市公交运营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对配套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确保配套设施的工程质量和按期投入使用,确保公共交通设施正常运转,确保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4.有利于提升兰州城市公交服务公众形象

公交运营质量包括车厢服务、行车安全、乘车秩序、换乘范围和场站环境等方面,以乘客为本、建设群众满意的公交服务是兰州公交集团一贯遵循的原则。政府部门全力推进的公交优先政策,促进了公交企业向高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使广大公交使用者感觉到购买公交服务“物有所值”;公交部门加强了职工培训,通过规范职工言行,提高公交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力争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经济、环保、准时”的公共交通服务。兰州市域城市公共交通以乘客为前提,在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和枢纽车站的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乘客的需求,建设为民利民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树立以人为本的公交服务形象,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优先发展。

城市新区建设是一个分期分批进行的系统工程,其中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保障城市系统中客流在不同地理位置上顺畅流动的关键子系统。在政府政策方面,国家政策上倡导和支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社会效益方面,城市公共交通是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低成本客流运输方式;在环境效益方面,城市公共交通是倡导节能减排的有效客运模式。兰州城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兰州新区内部以及与兰州主城区之间的公交连接,建立基于兰州市域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网络,落实新区规划中“分区路网+联系通道”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通过重构兰州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全力打造“经济、快捷、安全、舒适、准时”的兰州市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支持兰州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10.3963/j.issn.1006-8864.2014.12.006

兰州交通大学科技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基金(编号ZC2012005);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编号2013A-053)

猜你喜欢

兰州市公共交通兰州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我的兰州梦
兰州石化推进改革正当时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琐记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8月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