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农业厅副巡视员张跃远在全省渔业渔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2014-04-16

江西水产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渔政渔民水产品

1 真抓实干、强化管理,2013年全省渔业渔政工作亮点份呈

2013年是江西渔业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一年,在省农业厅党委和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在部渔业局的指导下,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始终“坚持一个统领,抓住三个关键”,紧紧围绕环境友好、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渔区稳定这一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省渔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稳定”、“二提高”、“三突破”的好成绩。全省渔业生产及水产品价格保持稳定,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42.64万t,2013年水产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02.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水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高,产地抽检合格率达99.38%,同比提高近2个百分点。支渔投入大幅提高,中央财政支持现代渔业资金达1.2亿元,同比增长20%。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800亿元。渔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510元,提前2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水产品出口突破3.8亿美元,继续位列内陆省份之首。渔政管理呈现了“二提升”“二平稳”的好形势:全省渔政执法管理水平提升,去年查获违法捕捞船数1281艘,查获电捕鱼案件数50多起,行政处罚260余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科学水平提升,2013年投入放流资金2250万元,向鄱阳湖和五河流域为主的天然水域投放鱼苗近5亿尾。渔业安全生产形势和湖区渔区社会平稳,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和群众矛盾纠纷突发事件。

2 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现代渔业的发展

虽然江西在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实现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的转变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重大的挑战。一是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提高水产品生产能力、保障舌尖上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二是渔业生产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如何提高渔业生产效益,确保渔民收入在高基数上继续领跑于农民收入方面还需下很多功夫;三是渔业资源利用强度较高、效益转化率低的矛盾仍然凸显,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江西的大挑战;四是渔业科技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主要是重大创新成果不多、应用转化率不高、创新型人才不足。

在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前,要坚定信心,迎艰而上,创新思路,奋发有为。全省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着力转变渔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渔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建设,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强化渔政管理措施,加强资源保护,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湖区渔民生产生活稳定,努力实现全年水产品产量新增6.4万t,达到249万t,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1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保证。

2.1 着力提升渔业生产能力

一是完善现代渔业种业体系。着力培育和推广水产良种,继续申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水产良种场。不断提高水产原良种覆盖率和苗种质量,为现代水产养殖业提供优良品种。扩大水产种业创新和产业化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水产新品种储备,提高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二是推进标准化池塘改造。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和优化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区域布局,大幅提升全省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水产养殖业,引导企业和养殖户对现有淤积严重、老化坍塌的中低产鱼池进行标准化改造,建设节水节地池塘,切实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打造鄱阳湖水产品牌。通过品牌促进销售、销售带动生产、生产挖掘潜能,把品牌效应转化为生产者的产能扩张。要加大“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品牌的培植力度,尽快启动“鄱阳湖”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鄱阳湖”品牌系列产品质量管理和内部控制措施;继续统一和规范“鄱阳湖”系列产品包装标识和产品形象,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水产品”的产品理念。持续推动“鄱阳湖”品牌系列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企业、公司)实施GAP认证,探索建立“鄱阳湖”品牌系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制度。

2.2 着力构建现代渔业体系

现代渔业发展,必须是产加销一体化的整体发展。一是优化渔业结构。江西虽然是渔业大省,淡水鱼类总产位居全国前列,但水产资源贡献率低、渔业生产力水平低、水产品加工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必须转变生产方式,优化渔业结构,按照强养殖、控捕捞、重加工、倡休闲、促消费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积极拓展渔业功能。要完善产业规模布局规划,大力发展“一大”、“十特”、“四野”产业,形成一批辐射广,带动强的渔业产业特色基地,让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特别是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建设渔业经济大省具有重要意义。江西水产品创汇之所以内陆名列前茅,主要还是鳗鱼加工出口的优势。要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必须大力发展加工业。三是培植生产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渔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组织渔民发展生产、搞活经营、开拓市场、增收致富的重要组织形式和带动力量。要积极发展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渔业龙头企业等经济组织,鼓励渔民、渔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加工流通企业等开展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有效的对接。努力争取财政项目资金更多地直接投入符合条件的渔业合作社,帮助渔业合作社做大做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渔民和渔业。要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围绕水产品加工、市场物流、渔具渔机、大水面开发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融资,吸引社会资本,培植壮大一批装备先进、管理一流、带动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

2.3 着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

只有坚持科技创新、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才能推进渔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生态型转变,才能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渔业科学研究。紧紧围绕现代渔业发展的技术需求,重点在名特优品种培育、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装备与工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条件优势,多争科研项目,多出技术成果,在推进渔业科技进步,服务渔业产业发展上有更多的作为。二是加强渔业技术示范推广。要以全省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示范工作,积极示范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鱼类病害综合防控技术、鱼类增养殖技术、名优水产品养殖及繁育技术等,不断提高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苗种基地、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水产技术推广服务,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三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要用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奖补政策,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自主开发新产品,提升全省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效益。

2.4 着力保障产水品质量安全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事关现代渔业发展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是事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必须高度警觉,常抓不懈。要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问责,确保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水产品。一是加大健康养殖推广力度。推动水产健康养殖,是从源头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要进一步开展精准养殖示范试点和草鱼出血病无规定疫区试点,加大对各个试验点监测的力度,及时了解试验情况,为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维护养殖水体友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养殖水面,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认真做好养殖水域环境和水产疫病的监测和预警,积极开发和推广远程鱼病诊断,加快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切实提高对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疫病快速处置反应能力。三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水产品规模养殖场(户)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水产品市场准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疫苗、渔药、饲料和生产经营劣质水产苗种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水产品抽检力度,增加抽检批次,对凡是发现含有孔雀石绿等违禁物品的水产品,一律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厉打击。

2.5 着力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加强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保护,是保护和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渔业生态环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长远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切实提高对渔业资源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渔政管理社会化进程,促进渔政管理健康有序发展。二是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要通过广播、标语、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并将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禁渔工作的始终,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做到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群众理解,自觉参与,努力营造良好的禁渔工作氛围。在禁渔期组织有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切实增强增殖放流的效果。三是开展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要严厉打击电、毒、炸及非法捕捞行为。四是加快启动鄱阳湖江豚保护救治中心的建设,加大对江豚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3 顺势而为,狠抓落实,促进全省由渔业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关键期,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渔业渔政改革发展,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好渔业渔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扎实抓好改革任务和发展重点的落实,努力推进全省渔业强省建设,重点在“五抓”上下功夫。

3.1 抓服务

一是继续落实好渔业政策。认真做好机动渔船燃油补贴政策的落实,确保中央和省级支渔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主动争取重大资金、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进一步夯实现代渔业发展基础;组织开展渔业建设项目绩效考评工作,落实监管责任,提高投资效益,使渔业项目最大限度的惠及渔民。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渔业部门要围绕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把专业渔民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开展渔民培训,促进渔业科技进村入户,要充分发挥承担农业部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的作用,组织开展“百期千人万户”大培训行动,着力培养一批学习型渔民、科技型渔民和创业型渔民,努力提高全省渔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技术水平。三是做好重点企业“一对一”帮扶工作。选择重点渔业企业,与局班子成员建立帮扶对子,协调企业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引导企业争取项目支持、为企业在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树立渔业主管部门帮扶企业的优良形象。

3.2 抓监管

一是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监管,确保渔业水域生态安全,推动水生生物保护区建设,科学实施渔业增殖放流,主动介入涉渔工程环境评价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为全省渔业可持续发展赢得资源保障。二是加强渔船监管,要加大渔船安全隐患的排查的力度,确保渔船作业安全。加强与气象等部门合作,提高灾害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和险情救助服务水平。三是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确保资金和人员安全,为继续争取项目资金、培育渔业干部创造条件。对上述安全发生问题的,绝不姑息迁就,一律依法依规严格查处,问题严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

3.3 抓执法

各级渔政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辖内渔政管理和执法,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确保渔业生产有序安全稳定。同时,又要强化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体系意识,加强县际间配合和上下联动,增强渔政执法体系合力。特别是交叉水域,相关县要密切配合,加强联合执法和协同执法。加强对长江江豚、大鲵等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近期,要重点做好春季禁渔工作,维护好禁渔秩序,确保辖区内“渔船进港,渔具上岸,禁渔区无偷捕行为”。

3.4 抓稳定

渔业纠纷是引发渔区群体事件的重要因素,解决好渔业纠纷是渔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在维护渔业生产秩序、执行各项资源养护制度、应对各类渔业事故和突发事件、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要敢于担当,能为现代渔业建设保驾护航。要按照“化解矛盾、减少纠纷、避免冲突、杜绝群体事件”的总体要求,强化预防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和杜绝事态扩散升级。要加强渔业纠纷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重大纠纷隐患信息,应该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渔政部门报告,争取支持,及时处置。跨县域的纠纷,相关县要主动沟通,积极配合,协同解决。绝不能因为相互推诿、互不配合、敷衍塞责等渎职行为,引发群体事件。

3.5 抓作风

全省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按照全省农业工作会上提出的“以铁的手腕着力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为现代农业建设搞好服务”的要求,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把广大渔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渔政队伍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执法人员能力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猜你喜欢

渔政渔民水产品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江苏省首艘内陆湖泊100吨级渔政船在 高宝邵伯湖首航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黑龙江四艘渔政船建成下水投入使用
日称中国渔政船再过钓鱼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