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014-04-15刘晶

甘肃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教师

刘晶

〔关键词〕 合作学习;教师;概念;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59—01

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标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要求,依照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专家认为,学生如果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但合作学习在教学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误认为只要有小组活动就是合作学习,老师看着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景象便认为合作得好,其实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

1.对概念理解的不准确。有的老师只是简单认为把学生分成几人一小组,凑在一起商量解决问题就是合作,这忽略了合作的意义内涵及其作用。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教学理论。国内外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认识,综其所述可理解为: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合作,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误把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当成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工具。老师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学生分成小组、激烈讨论。其实学生的讨论与老师的教学是脱节的。课堂上活跃的气氛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形成的“场”(物理学概念),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既有外在行为与内在思维的交流,也有知识探讨与情感沟通的交流,是师生全方位 “碰撞” 的过程。

3.误把讨论问题当成是让学生广泛参与的途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都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然而这种单一的方法和一些没必要讨论的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应该选择有合作意义的问题进行共同学习,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被安排担任特定的角色或都有任务需要完成,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4.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一提出问题便立刻要求学生进行讨论,不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不理解学什么、怎么学。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就匆忙展开讨论,会使学生要么盲目随从,要么坐享其成,很容易偏离航线,成为漫无目的的航船,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是否参与引导紧密联系,教师应担负更多的组织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职责。

二、学生使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学生缺乏主见,不懂得如何合作。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应该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其中,都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大家的思想才会在彼此碰撞的过程中产生火花。但也有个别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只会同意同组其他同学的意见,不懂得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不会与其他成员交流及解决问题,导致合作低效。

2.彼此不予合作。小组成员间缺乏人际交流和合作技能,或各抒己见,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不善于接纳别人的观点,缺乏尊重与欣赏他人;或各自沉默,有的学生已经习惯独立学习而不愿与别人合作,小组合作缺乏必要的训练,不能正确合理地解决矛盾冲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与小组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二者应该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不把个体真正融入到小组中,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3.所处地位不同。学优生往往在组中担任主要的责任,处于主宰地位,他们是组内的活跃分子,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学困生则因为基础薄弱而往往被忽略,他们参与的主动性也比较欠缺。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搭顺车”,这样的学生不仅丧失了自己学习、提高的机会,也限制了其他人的思考,这种情况会挫伤整个小组的积极性,不利于促进整体的学习。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让每个学生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这样就最大限度减少逃避任务的人。

4.缺乏自制力。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注意力不集中,爱开小差;有的学生借合作学习的机会聊天,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或者交流的声音太大,影响其他组的同学。

合作学习的推广是社会的发展与需要,认识并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可在今后使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足,更好地使用和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概念教师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最美教师
幾樣概念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