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实践探索

2014-04-15畅晓萍

甘肃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

畅晓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39—01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言简意赅的交谈,常常能使听者迅速理解,达到沟通思想的目的。语言表达是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最直接的工具。所以对数学教师来讲,语言的专业性、精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呢?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专业性和示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数学用语的精准性和示范性,使学生有样可学。

(一)语言的精准性。数学中每个概念都有确切的含义,每个定理都有确定的条件制约其结论。因此,数学语言必须用词确切、语句严谨,不能似是而非。在这方面要注意用数学语言表达时常犯的几种毛病。

1.数学专门用语用日常用语代替。如“相似形”说成“形状相像”,“无穷小数”说成“很小的数”,“极限”说成“近似”等。这些都无视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致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2.完整语句用简略形式代替。如“零除以任何数是零”,“任何数的零次幂都是零”,“没有公共点的直线是平行线”,“等弧对等弦”等等,这都是遗漏了命题的前提条件,从而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误差。

3.用词不准确。数学用语有时一字之差常常导致相反的意思。如,|x|应读为“x的绝对值”而不能说“绝对值x”等。

4.语气的停顿不恰当。有些数学式子必须借助于语气上的停顿才能准确地读出其数量关系。如,“x+■”就应该读成“x,加上y分之一”,即在读“x”之后稍加停顿后再读“加上y分之一”。若读成“x加y分之一”就会让人理解为“■”了。

(二)语言的逻辑性。教学中,不论是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证明,还是公式的推导,都要遵循逻辑规律,语言表达要合乎逻辑。如,在叙述“勾股定理逆定理”时不能说:“在一个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语言的简洁性。在授课时,教师必须语言精炼、言简意明,做到字字句句都有一定的目的。

(四)语言的启发性。数学教参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它自己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在的联系,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安排,努力、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

(五)语言的完整性。数学语言具有和自然语言一样的语法,每一个数学式子都是一个提问,每解一道数学题就是完成一篇小论文,文章的不通顺处,正是解题出错误的地方。

二、以教科书为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教学时,教师要紧扣课本,引导学生阅读,给学生读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推敲关键词语。数学命题中的关键词语体现了数学语言结构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分析,使学生能准确理解。

2.辨别易混淆的概念。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术语、式子、符号,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辨别异同,有助于纠正学生常犯的毛病。

3.掌握常用句式。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决定了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对常用的数学语言一一进行必要的分析,同时整理基本格式,要求学生掌握。

三、用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表达及运用的机会

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是很难叙述清楚和准确的,只有通过说,才能正确、生动、简练地表达思想,加深理解,掌握牢靠。

1.口头提问。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在思考的转折处、在理解的疑难处、在规律的探求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2.语言填空。教师叙述命题时,有意留一些空白,让学生进行补充。

3.口头更正。作业中有代表性的错误,教师出示后,鼓励学生口头更正,讲清算理。

4.启发解疑。围绕学生的疑问,可以反问学生“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它与你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5.谈阅读体会,谈本节课的收获。每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问本节课的题目及主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概念、例题及思想方法。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