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惯成为自然

2014-04-15李慧敏

甘肃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学困生阅读教学

李慧敏

〔关键词〕 阅读教学;阅读习惯;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6—0027—01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和写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学困生的阅读基本功比较差,阅读课文时常常遇到不认识的字,预习之后还是无法达到正确阅读的目的,读错字别字、添字漏字、读破句子、重复语句和停顿不当等毛病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学困生遇到新课文后,不知从何下手,读后不理解文中的词语和重点句子,对阅读没有丝毫兴趣。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将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学困生的阅读习惯。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教育者自居,不能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和向家长告状等方式,强迫学困生服从教师的意志。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不能依据固有的模式“灌输”现成的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学困生。

二、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较多地为学困生提供训练的机会,尽可能增加他们的读书时间,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教师在指导学困生读课文时,应要求学困生用普通话读,声音要响亮,吐字要清楚,字音要读准,要有感情地读,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味,读出神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还应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鼓励学困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给精准的阅读方法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困生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学困生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学困生的知识面,提高学困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困生阅读时,还应教给他们一定的阅读方法。

1.教会学困生“圈、点、批、注”。(1)读一读,圈一圈。教师应要求学困生在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再读。(2)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抄一抄,写一写。要求学生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2.教会学困生使用“学习符号”。为了便于学习交流,笔者建议学困生在阅读时使用“学习符号”。使用“学习符号”在书上做标记,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捕捉信息,最终使学生建构一个结构层次清晰和主要内容突出的文章的整体表征。笔者通过和学生沟通,确定了“学习符号”的表现形式。如,使用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使用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使用重点号表示关键性的词语;使用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

四、坚持不懈地巩固习惯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依靠反复的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小学生自制力差,良好的习惯易于产生,也易于消退。实践证明,三天热,七天冷,是不可能让学困生形成稳定的品质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反馈评价,使良好的阅读习惯融入在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语文教师还应与其他各科教师、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和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这种习惯长久地维持下去。

总之,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持之以恒地训练。教师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引导学生丢掉学习上的依赖和懒惰思想,使学困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引导学困生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丢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仔细阅读的好习惯。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学困生阅读教学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