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电子政务助力城市管理者履职能力提升

2014-04-15杨光

计算机与网络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城市管理者电子政务政务

■杨光

移动电子政务助力城市管理者履职能力提升

■杨光

近10年来,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3G、4G网络通讯条件的提升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网民的上网习惯、信息获取手段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日渐提高,由此催生了更为方便快捷的移动电子政务。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统计,2014年1至3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355.3万户,总数达到8.51亿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4.07亿G,同比增长53%,手机上网流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在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背景之下,城市管理者发展移动电子政务、提升网络履职能力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较于传统电子政务,移动电子政务呈现出快捷、高效、互动性等特点。

首先,移动电子政务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更具时效性。一方面,移动电子政务让公务人员摆脱了传统办公模式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安全便捷地进行政务处理和信息查阅,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还能够降低办公设备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城市便民服务等政策通过移动终端,能够即时地传递给市民,市民的互动查询也更为便捷,如一些办事流程、注意事项等通过手机查询一目了然,减少了公众因流程不熟悉而产生的办事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少公务人员的现场解答工作及重复劳动,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其次,移动电子政务丰富了政府服务形式,提高市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移动端及应用平台的不断丰富,在不少行业领域当中,移动端应用已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在政务领域,手机微博、微信的应用最为广泛,有人称之为“双微互动时代”,此外,移动政务APP也在悄然兴起。多样化的移动电子政务应用,拓展了城市管理者网络问政的深度与广度,也使市民获取政务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此外,移动平台的政务信息发布,内容简洁、表现形式丰富、传播快捷,因此在吸引力、受众覆盖面以及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占据优势。通过关注或使用各类移动政务平台,市民主动获取政府信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进而培养了积极浏览获取政府信息、主动关心参与政府事务的意识。

第三,移动电子政务加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拉近二者距离。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便捷性等特点,由此带来了全新的沟通交流方式。政务微博在政务传播与政民互动方面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如在一些市民关心的公共事务或普遍关注的舆情事件中,政务微博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同时回应网民提出的质疑及诉求,充当了沟通桥梁的作用,为城市管理者了解民意、贴近民生提供了渠道。较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互动的私密性更强,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促发网民的咨询愿望,互动性效果更佳;同时,政务微信“本地化”色彩较为明显,网民咨询的内容往往与当地公共事务相关,对于城市管理者服务能力的提高也更具实际意义。

当前,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电子政务平台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已被广大公众所熟悉。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管理者也在积极探索,构建更具实用价值的政府服务型平台。由此出现了政务APP这一公共服务创新模式。2012年4月,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创办的“北京城市”成功登陆苹果应用商店,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继纽约之后世界第二个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综合性城市形象推广App。目前,政务APP正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新趋势,国内很多城市已陆续推出了政务APP应用,在用户手机上开始形成独特的政府移动政务服务模式,呈现出行业化、专业化、简洁便捷化等特点。政务APP依托各职能部门,深度整合便民服务的信息资源,渗透至市民生活。不过,政务APP的发展目前由于行业限制、专业性精准目标受众少、地域性局限等因素,用户量和发展规模仍然相对较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面对势头强劲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城市管理者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为市民提供更实用、更便捷的服务,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的一个新的命题和挑战。通过电子政务移动化,相信城市管理者在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脉搏、提升履职能力上将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城市管理者电子政务政务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这次,让友好型长椅抚慰你的心
城市管理者自我职业认同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
流动摊贩治理困境与反思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