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临证诊疗特色探讨*

2014-04-15陈俊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360

江西中医药 2014年6期
关键词:病脉谢氏经血

★ 陈俊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广东广州510360)

谢完卿为清代岭南著名医家,学术上私淑景岳学说,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著《会经阐义》一书,共21卷40余万字,是其学术思想代表著述,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临证诊疗特色,现略作探讨如下。

1 四诊合参,尤重脉法

谢完卿临证注重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脉诊,认为“凡诊病之法,莫妙于脉”。《会经阐义》列“脉法”一卷,上中下三篇。卷上论持脉察脉之法、四时脉、五脏脉、各种脉象与脏腑阴阳气血的对应关系等;卷中分条列述浮沉、迟数、洪微、滑涩、弦芤、紧缓、长短、动疾、结伏、革牢、虚实、代散共24种脉象的表现、主病、鉴别等;卷下论人迎脉、气口脉、虚里、奇经八脉等。

谢氏谓脉有藏脉病脉,有常脉变脉,需加以区分。“凡诊脉者,必先识藏脉,而后可以察病脉,先识常脉,而后可以察变脉。于常脉中可以察人之器局寿夭,于变脉中可以察人之疾病吉凶,诊家大要,当先识此。”[1]11

谢氏论脉法,除引用《素问》、《脉经》、张景岳、王叔和等诸家之说外,多有自身心得之秘,并能结合临证,对前人之说大胆提出质疑。如阐述《脉经》“浮而无力为气虚,沉而无力为血虚”时,谢氏认为其义殊有未尽,常见阳邪内结之证,脉浮若无,而沉部则滑实有力,此内有余也,可补气乎?又见风痰外格之证,脉浮常滑大有力,而沉脉反似虚弱,此外有余也,可补血乎?谢氏经多年临证,提出以左右定气血。夫左脉者,心肝肾之部位也,心以生血,肝赖血养,肾以主血,凡血虚之证,左脉必微涩小;右脉者,肺脾命之部位也,肺以出气,脾以收气,命门为生气之海,凡气虚之证,右脉必虚小无力,故左弱者为血虚,右弱者为气虚。左弱而右平者为血虚,而气无恙也;右弱为左平者为气虚,而血无咎也。左弱而右强者,当补血以抑气也;右弱而左强者,当助气以清血也。若左右俱微者,为气血两虚之证也。[1]9

谢氏虽精于脉诊,但仍提倡四诊合参,不可凭一而断。谢氏认为临证有病脉相符者,有病脉相反者,凡疑似难明处,必须用四诊之法。详问病由,兼辨其声色,但于本末先后中正之以理,斯得其真。苟舍望闻问三法,但谓一诊可凭,安能无误,此四诊之所以不可忽视也。[1]12

2 立阵以统方,用药如用兵

张景岳处方用药,如同排兵布阵,有军事医学思想,《景岳全书》分列新方八阵与古方八阵论述方剂,而谢元卿《会经阐义》则将这两篇合而为一,统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共八阵,每阵首列景岳新方,次列古之名方,亦有清宁膏、红豆丸等新方。后附妇人古方、古方补阵等。

谢氏谓临证不可执方,用方之意,意贵圆通,用嫌执滞,则其要也。圆活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见。若但圆无主,则乱杂生,而无不可矣。不知疑似间,自有一定不移之道,此圆通中不可无执持也。若执一不反,则偏拘生,而动相左矣。不知倏忽间,每多三因难测之变,此执持中不可无圆活也。[1]1

谢氏以阵法统方,以用兵论药,八阵方略所论多可见其军事医学思想。如八阵“攻略”:“凡用攻之法,所以除凶剪暴也,亦犹乱世之兵,必不可无。然惟必不得已乃可用之,若或有疑宁加详慎。盖攻虽去邪,无弗伤气,受益者四,受损者六。故攻之一法,实自古仁人所深忌者,正恐其成之难,败之宜耳。倘若任意不思,则其人可知矣。”[1]3又如八阵“热略”:“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以倍补之,无往不利矣。此壶天中大将军也,可置之无用武之地乎?但知之真而用之,斯足称将将之手矣。”[1]5

3 精通妇科

《会经阐义》全书二十一卷,先后有三处详述妇人病诊治,分别为卷一妇人类,卷十五妇人九证,卷二十一妇人方。其中卷一妇人类列于阴阳经脏之后,卷十五独立成篇,分述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遗淋、乳病、子嗣、癥瘕、前阴等妇人九证,卷二十一为谢氏于八阵方外,单设“妇人方”一篇而全书终。由此可见谢氏对妇科的重视及精通。

谢氏论妇科,重视调经,认为月经不调乃妇科病的病理基础。谢氏曰:月经,又谓之月信,夫经者常也,一有不调,则失其常度,而诸病见矣。[1]24强调经血与周身之联系,曰:经血之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则化以精,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而为经脉。无非阳明水谷之所化,故冲脉为经血之海,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故又曰,经血者,水谷之精气也。但使精气无损,情志调和,饮食得宜,则阳生阴长,而百脉充实,又何不调之有。[1]26

谢氏论养胎,强调与经脏之间的联系,曰:有子之道,必阴阳合,而后胎孕成。一月养胎足厥阴肝经也。二月养胎足少阳胆经也。三月养胎,手心主包络经也。四月养胎,手少阴三焦经也。五月养胎,足太阴脾经也。六月养胎,足阳明胃经也。七月养胎,手太阴肺经也。八月养胎,手阳明大肠经也。九月养胎,足少阴肾经也。十月五脏六腑关节人神皆备,待时而生也。[1]13

综上,谢氏治学严谨,学识渊博,除对景岳学术深有研究外,亦通读其他大量医学古籍,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常独出己见,学古而不泥古,重视实证与思辨的结合,有其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探讨。最后,附《会经阐义》所录谢氏医案一则,反映其继承景岳温补脾胃学术思想,亦证其临证举一反三,用药之精当。

[1]清·谢元卿.会经阐义[M].潮州:潮安太平马路梁斫轮承印铅印本,民国18 年(1929 年).1,3,5,9,11,12 -13,24,26 -29.

猜你喜欢

病脉谢氏经血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思维的《伤寒论》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武立胜
Differentiating and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llateral Diseases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谢氏南征记》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经血逆行说倒经
诊家当参《脉镜须知》
《东山再起》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