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脊液中分离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例

2014-04-15卢亚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检验科武汉43001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6期
关键词:脑膜炎革兰单胞菌

卢亚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检验科,武汉 430010)

2013年1月,作者从本院1例持续发热患者脑脊液中连续2次分离到少动鞘氨醇单胞菌,鉴于从脑脊液中分离到该菌的病例较为少见,特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3岁,因头痛2d,发热2d,神志不清1h就诊,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1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70/10mm Hg,心率116次/分。白细胞计数19.76×109/L,中性粒细胞96.4%,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正常。第2天患者体温39.3℃,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外观呈乳白色,微混,无凝块,潘氏试验阳性,白细胞960×106/L,葡萄糖2.1mmol/L,蛋白质0.57g/L。入院时和第6天脑脊液培养2次均检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而出血培养结果阴性,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给予患者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联合用药治疗,体温逐步下降,3d后恢复正常,10d后复查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2 细菌分离与鉴定

无菌操作抽取脑脊液3mL,注入血培养瓶,置于BACTEC/ALERT 3D全自动细菌监测系统中培养,48h后仪器报警提示阳性,转种于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各2块,分别置于35℃需氧和6.5%CO2环境培养箱培养,48h后哥伦比亚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菌有细菌生长。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光滑湿润,圆整突起,黄色,不溶血,革兰染色为革兰阴性杆菌。该菌氧化酶试验阳性,选用纯化培养物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 2-compact的GN鉴定卡和GN 04药敏试验卡,2次培养结果均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生物编码1400101100220000),鉴定可信度分别为96%和98%,药敏结果也完全一致。

3 讨 论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土壤、水和空气中均有存在,在临床中引起感染的病例比较少见,国内有报道从患者血液[1]、伤口分泌物[2]、痰液[3]等标本中分离到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但从脑脊液中分离到该菌的报道罕见。脑膜炎具有典型的三联征,即发热、颈项强直和意识改变。本报道患者持续高热、神志不清、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葡萄糖减少、蛋白质浓度升高,且脑脊液中连续2次分离到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支持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一般对四环素、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复方磺胺甲噁唑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及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4]。本例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等均敏感,对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呋辛耐药。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为机会致病菌,虽然在临床中引起感染比较少见,但该菌可引起败血症、急性脑膜炎、骨髓炎、伤口感染等,一旦发现该菌感染应及时根据药敏试验报告调整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凌应培.从血液中检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0,28(1):73.

[2]范本梅,孙燕,李冬梅.从伤口分泌物中检出1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70.

[3]杨媛魁,王福刚,贾雪芝,等.从痰中分离出2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463.

[4]Meric M,Willke A,Kolayli F,et al.Water-borne 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epidemic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J Infect,2009,58(3):253-255.

猜你喜欢

脑膜炎革兰单胞菌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