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201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调研报告(上)

2014-04-15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

甘肃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分校本教研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政办发[2012]45号)要求,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跟踪研究及专业指导工作方案(试行)》(甘课改办[2011]1号)和《关于开展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全面调研工作的函》(甘课改办函[2013]1号)精神,省教育厅、省课改办组织专家团队,于2013年4月20日—5月10日,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

一、调研概况

1.调研内容。

(1)三年来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省政府课改工作方案,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管理、配套政策、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师资配置、专业支持、跟进培训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各地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特色、亮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2)各普通高中学校在课程制度建设、课程方案落实(特别是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情况,学校总结和推广的较为突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典型经验。

(3)各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的现状。

2.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的专家团队由省教育厅相关处室、厅直单位、各市(州)课改办负责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成员等组成,共分为12个调研组,对全省14个市(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全面跟进调研。调研组在各市(州)随机选取2—4个县(区),抽取6—10所普通高中学校(见附件1),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文件和材料、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教学观摩等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组深入14个市(州)、33个县(市、区)、74所普通高中学校(兼顾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省级、市级示范性高中和一般高中),听取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普通高中学校的工作汇报120次;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和学生座谈会198场;发放教师问卷1981份(有效问卷1925份),学生问卷6650份(有效问卷6569份);随堂听课272节。与2011年和2012年相比,本次调研的覆盖面更广,涉及内容更全、样本量更大。

二、结果及分析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是有效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保障。各市(州)、县(区)均按照省政府、教育厅的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兰州、天水、白银、金昌等市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课程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细则切实有效。

教师问卷显示,82.3%的学校成立了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课程管理委员会、选课指导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及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小组等职能机构,74.9%的学校出台了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种制度和文件,95.5%的教师认为这些配套文件在新课程实施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经费投入及保障。

表1 学校的教学设施、

实验设备等能否满足教学需求(教师问卷)

表2 学校用于高中新课程资料的购置、

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教师问卷)

高中新课程实验需要经费保障。问卷显示(如表1、表2所示),85.7%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教学需求,14.2%的教师认为不能满足需求;55.8%的教师认为学校用于高中新课程资料的购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或很少,说明超过半数的学校课改经费投入不足。教师问卷中,认为教学设备不能满足课改要求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甘南(21.7%)、平凉(19.8%)、庆阳(18.6%)、定西(18.5%)、临夏(18.3%)、厅直学校(17.5%)。

3.课程实施。

选修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是本次调研关注的重点。

(1)选修课程。

增设选修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变化之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一些课程模块进行修习。

问卷显示(如表3所示),51.2%的教师和51.1%学生认为选修课由学校指定,仅有30.9%的学生和19.7%的教师认为是学生自己选择,说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较小。

表3 选修课的自主选择性(教师、学生问卷)

表4 学校开设校本课程(选修II)的情况

(学生问卷)

在选课指导方面,79.1%的教师认为对学生的选课做过指导;在选修课的开设形式上, 26.4%的学生认为个别选修课程实行“走班制”,说明大多数选修课程尚未实行“走班制”。从各市州学生问卷统计数据来看,没有实行“走班制”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银(67.2%)、定西(65.8%)、酒泉(64%)、陇南(60.1%)。

教师问卷显示, 54.5%的教师认为自己参与过校本课程开发参与,开发校本课程比例高的有金昌(97.1%)、嘉峪关(88.9%),最低的是定西(29.1%)。学生问卷显示(如表4所示),66.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了三个或三个以上模块的校本课程,近20%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其中,不知道什么是校本课程比例较高的是白银(53.1%)、定西(35.5%)。调研发现,各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差异较大:有的学校只注重校本课程文本的开发而不实施或实施不规范,有的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不系统、不适用,甚至有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空白。总体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存在较多问题。

(2)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新课程新增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学校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室。根据数据统计(如表5所示),65.7%的学校有两间或两间以上实践室。

表5 学校建有通用技术实践室数量统计

学生问卷统计显示, 84.3%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过通用技术课, 55.1%的学生认为通用技术课是在实践室进行,71.2%的学生认为上过通用技术课后收获很大或较大。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在各市州之间也不平衡。学生问卷显示,在教室里讲解通用技术课程的比例高的是甘南(77%)、陇南(56.2%)、厅直学校(56.9%)。学生认为学习通用技术课程没有收获的比例高的依次是厅直学校(35.4%)、甘南(66%)。在通用技术实践室操作实践比例高的是庆阳(74.5%)、金昌(73.2%),学生的收获相应较大。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①研究性学习。

根据学生问卷统计,81.8%的学生认为学校很重视或比较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问卷显示(如表6所示),83.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有近15%的学生认为没有开设或不清楚,表明仍有少数学校至今仍未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表6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情况

(学生问卷)

表7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次数(学生问卷)

表8 学校组织研究性学习的开题与答辩的情况

(学生问卷)

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85.3%的教师认为自己指导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70.4%的学生认为有教师指导过。教师问卷显示,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比例高的有金昌(100%)、嘉峪关(94.4%)、平凉(93.0%)、武威(92.3%)、张掖(91.9%),最低的是定西(69.3%)。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次数、开题和答辩情况见表7和表8。

②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学生问卷显示(如表9和表10所示),12.6%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17.8%的学生没有参加过社区服务,这说明部分学校对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是义务劳动和军训。

表9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情况

(学生问卷)

表10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

(学生问卷)

4.教与学的状况。

(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程度。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1所示),94.6%的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理念完全认同或大部分认同,完全不认同的是极少数,说明教师普遍对高中新课程理念认同度较高。

表11 对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认同程度(教师问卷)

(2)教师的教学方式。

根据教师问卷统计, 90.4%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做到或基本可以做到。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2所示),56.6%的教师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52.3%的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

表12 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问卷)

表13 教师教学中经常反思的内容(教师问卷)

学生问卷显示,教师在每节课上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比例高的有金昌(41.3%)、定西(36.2%)、嘉峪关(34.9%)、张掖(34.0%)、平凉(32.7%),比例低的有兰州(6.2%)、甘南(4%)、厅直学校(2.6%)。

学生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市州的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也有部分市州比例较低,兰州(62.3%)、甘南(48%)、厅直学校(43.1%)。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3所示),68.2%的教师经常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65.3%的教师经常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58.7%的教师经常反思学生的反应。

(3)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4所示),58.9%的学生采用探究学习,57.7%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57.6%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学生问卷显示(如表15所示),67.9%的学生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交流,59.1%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51.1%的学生掌握了更好的学习方法。

表14 学生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教师问卷)

表15 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问卷)

另外根据调查数据统计, 67.7%的学生喜欢动手实践,66.4%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探究,57.5%的学生喜欢听教师讲授。

(4)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生问卷显示(如表16、表17所示),46.2%的学生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为2~3小时,43.4%学生认为学业负担很重或比较重。学生感觉负担很重的比例超过10%的是厅直学校(13.3%)、兰州市(11.8%)。

各市州学生对学业负担重的具体科目反映有差异,比例高的学科及市州为:语文——嘉峪关(19%),数学——金昌(60.4%)、厅直学校(50.8%),英语——临夏(36.5%)、庆阳(35.9%),物理或历史——甘南(41%)、武威(31.8%)。

表16 学生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时间(学生问卷)

表17 学生学业负担(学生问卷)

(5)课程内容容量与难度。

调查问卷显示, 59.8%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7.1%的教师认为适中;27.9%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过难,67.5%教师认为适当;46.7%的教师认为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模块教学的课时不够。

5.学生评价。

高中新课程提倡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本次调研主要关注评价方式与依据的变化、学分认定、学生成长记录袋。

(1)评价方式与依据。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8、表19所示),在评价方式上,71.2%的教师主要通过纸笔测验,67.2%的教师主要通过活动表现;在评价依据上,73.9%的教师主要依据考试成绩,72.4%的教师主要依据课堂表现。总体来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围绕考试成绩来进行,纸笔测试仍是主要方式。

表18 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问卷)

表19 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问卷)

(2)学分认定。

教师问卷显示,到目前为止仍有 29.6%的教师不知道学生高中毕业至少需要修够144个学分;通过访谈发现,仍有一些学生对此也不清楚。说明学校对学分认定的宣传不够。28.8%的学生认为学校学分认定方案很科学,56.4%的学生认为基本科学。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0、21所示),68.4%的教师在认定学分时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56.4%的教师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59.5%的教师认为模块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所占比例是6:4。调研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学分认定评价点细碎,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有些课程的学分认定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

表20 学校认定学分的关注点(教师问卷)

表21 模块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在学分认定中

所占比例(教师问卷)

(3)成长记录袋。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都给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教师和学生问卷显示(如表22所示),51.1%的教师和40.8%的学生认为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很大,近一半的教师和学生则认为作用一般或不大。从学校提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有的千篇一律,有的过于简单。学校普遍反映,学生成长记录袋堆积成山,无处存放,无法归档。

表22 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学生问卷)

6.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培训。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很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外地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全员跟进备课、专家示范指导,名师引领,优质课巡回示范等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3、24、25所示),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70.8%,75.5%的教师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38.6%的教师喜欢实地观摩37,4%的教师喜欢案例分析,7.8%的教师喜欢理论讲授。

表23 参加各级培训情况(教师问卷)

表24 对新课程培训的满意程度(教师问卷)

表25 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教师问卷)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校普遍重视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把握能力。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6、表27所示),71.5%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己教学的促进程度非常大或比较大,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和集体研讨是最有效的教研方式。

表26 校本教研对教师教学的促进程度

(教师问卷)

表27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教研方式

(教师问卷)

编辑:蔡扬宗

表17 学生学业负担(学生问卷)

(5)课程内容容量与难度。

调查问卷显示, 59.8%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7.1%的教师认为适中;27.9%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过难,67.5%教师认为适当;46.7%的教师认为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模块教学的课时不够。

5.学生评价。

高中新课程提倡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本次调研主要关注评价方式与依据的变化、学分认定、学生成长记录袋。

(1)评价方式与依据。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8、表19所示),在评价方式上,71.2%的教师主要通过纸笔测验,67.2%的教师主要通过活动表现;在评价依据上,73.9%的教师主要依据考试成绩,72.4%的教师主要依据课堂表现。总体来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围绕考试成绩来进行,纸笔测试仍是主要方式。

表18 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问卷)

表19 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问卷)

(2)学分认定。

教师问卷显示,到目前为止仍有 29.6%的教师不知道学生高中毕业至少需要修够144个学分;通过访谈发现,仍有一些学生对此也不清楚。说明学校对学分认定的宣传不够。28.8%的学生认为学校学分认定方案很科学,56.4%的学生认为基本科学。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0、21所示),68.4%的教师在认定学分时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56.4%的教师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59.5%的教师认为模块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所占比例是6:4。调研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学分认定评价点细碎,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有些课程的学分认定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

表20 学校认定学分的关注点(教师问卷)

表21 模块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在学分认定中

所占比例(教师问卷)

(3)成长记录袋。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都给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教师和学生问卷显示(如表22所示),51.1%的教师和40.8%的学生认为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很大,近一半的教师和学生则认为作用一般或不大。从学校提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有的千篇一律,有的过于简单。学校普遍反映,学生成长记录袋堆积成山,无处存放,无法归档。

表22 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学生问卷)

6.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培训。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很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外地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全员跟进备课、专家示范指导,名师引领,优质课巡回示范等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3、24、25所示),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70.8%,75.5%的教师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38.6%的教师喜欢实地观摩37,4%的教师喜欢案例分析,7.8%的教师喜欢理论讲授。

表23 参加各级培训情况(教师问卷)

表24 对新课程培训的满意程度(教师问卷)

表25 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教师问卷)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校普遍重视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把握能力。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6、表27所示),71.5%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己教学的促进程度非常大或比较大,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和集体研讨是最有效的教研方式。

表26 校本教研对教师教学的促进程度

(教师问卷)

表27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教研方式

(教师问卷)

编辑:蔡扬宗

表17 学生学业负担(学生问卷)

(5)课程内容容量与难度。

调查问卷显示, 59.8%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7.1%的教师认为适中;27.9%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过难,67.5%教师认为适当;46.7%的教师认为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模块教学的课时不够。

5.学生评价。

高中新课程提倡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本次调研主要关注评价方式与依据的变化、学分认定、学生成长记录袋。

(1)评价方式与依据。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18、表19所示),在评价方式上,71.2%的教师主要通过纸笔测验,67.2%的教师主要通过活动表现;在评价依据上,73.9%的教师主要依据考试成绩,72.4%的教师主要依据课堂表现。总体来看,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围绕考试成绩来进行,纸笔测试仍是主要方式。

表18 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问卷)

表19 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问卷)

(2)学分认定。

教师问卷显示,到目前为止仍有 29.6%的教师不知道学生高中毕业至少需要修够144个学分;通过访谈发现,仍有一些学生对此也不清楚。说明学校对学分认定的宣传不够。28.8%的学生认为学校学分认定方案很科学,56.4%的学生认为基本科学。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0、21所示),68.4%的教师在认定学分时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56.4%的教师更多地关注考试成绩。59.5%的教师认为模块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所占比例是6:4。调研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学分认定评价点细碎,操作繁琐,工作量大,有些课程的学分认定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

表20 学校认定学分的关注点(教师问卷)

表21 模块测试成绩和学习过程在学分认定中

所占比例(教师问卷)

(3)成长记录袋。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都给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教师和学生问卷显示(如表22所示),51.1%的教师和40.8%的学生认为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很大,近一半的教师和学生则认为作用一般或不大。从学校提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有的千篇一律,有的过于简单。学校普遍反映,学生成长记录袋堆积成山,无处存放,无法归档。

表22 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学生问卷)

6.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培训。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很多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培训,通过举办校长论坛,外地考察学习、挂职锻炼,全员跟进备课、专家示范指导,名师引领,优质课巡回示范等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3、24、25所示),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70.8%,75.5%的教师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38.6%的教师喜欢实地观摩37,4%的教师喜欢案例分析,7.8%的教师喜欢理论讲授。

表23 参加各级培训情况(教师问卷)

表24 对新课程培训的满意程度(教师问卷)

表25 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教师问卷)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各校普遍重视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把握能力。教师问卷显示(如表26、表27所示),71.5%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对自己教学的促进程度非常大或比较大,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和集体研讨是最有效的教研方式。

表26 校本教研对教师教学的促进程度

(教师问卷)

表27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教研方式

(教师问卷)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学分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分美食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