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2014-04-14陈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1期
关键词:肺源心脏病探析

陈柯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 40142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陈柯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重庆 40142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各50例,分别将他们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的临床患病特点、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以及患病易感因素。结果合并有冠心病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显示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陈旧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显示结果及冠心病易感因素的比较均有差异明显,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患病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在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诊断,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合并有冠心病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综合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临床探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指的是患者的肺动脉血管或胸廓以及肺组织的慢性病变引发的肺组织功能结构的异常状况,患者常会出现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在那个大,右心肥大或者心脏扩张,并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心衰。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的患者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患者的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动脉内膜出现粥样脂类物质堆积,表现为动脉内膜上出现白色斑块,并导致动脉腔狭窄,血流受阻,心肌缺血,心绞痛的状况。二者均是常见的老年病和多发病,且很容易合并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在诊断过程中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本文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并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各50例,分别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临床特征。

两组患者均符合《实用肺脏病学》中的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且符合冠心病的一般临床症状,即:患者左侧肩部、臂部及无名指、小指患者常出现放射状疼痛现象;患者常有胸闷、胸胀的情况,并伴有胸部压迫窒息感或者烧灼感、疼痛感,疼痛时间在5分钟之内;患者在疼痛发作期间,会有心脏负担加重、心悸气短、出虚汗、恶心的症状;患者在发生心绞痛时,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或者T波倒置,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5.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在35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4.1)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诊断与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胸片和心脏彩超检查。

对照组患者均为单纯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给予抗感染和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性给予化痰平喘或者解痉止痛类药物,同时注意维持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强心、利尿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合并有冠心病,治疗期间,除了在保证休息,进行降压、降脂、降血糖及呼吸道管理、解痉平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支持治疗外,同时给予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及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静脉滴注,控制冠心病。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可见合并有冠心病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上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患病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陈旧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比较意义。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2.2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比例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统计结果见表3。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n(%)]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n(%)]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冠心病易患因素比较[n(%)]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与患病易感因素的比较发现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各项指标都比单纯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高,这表明冠心病的伴发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临床诊断过程中,肺心病没有典型的心脏病或者心肌梗死的特征,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高,也容易忽略冠心病的针对性治疗,单纯对患者进行呼吸、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解痉平喘的治疗导致最终治疗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在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病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诊断。

总之,合并有冠心病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综合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1]侯书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3697-3698.

[2]刘伟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医学信息, 2013,26(9):481.

[3]李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65-66.

[4]鲁邦福.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143-144.

[5]鲁忠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 2013,19(17):87-88.

[6]宋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J].现代养生B, 2013(10):39-40.

陈柯,1973年生,男,大学专科,主治医生,现主要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肺源心脏病探析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VR阅读探析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HTTPS探析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