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4-04-14穆正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血压心理护理

穆正香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论著/护理✿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穆正香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共130例,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重视。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高血压;焦虑评分;治疗效果

高血压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舒张压或收缩压升高,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老年人的生理情况较为特殊,各项身体器官功能退化,免疫机能下降,致使高血压的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不但为老年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影响其身心健康。许多文献中均记载,强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其病情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针对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心理护理在其治疗期间的意义,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选取时间为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有效的问诊和检查,其各项质保符合WHO以及国际高血压学会中规定的相应诊断标准[2];排除具有严重精神病史、血液系统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病史患者;共入组260例,其中男性、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60例、200例;患者年龄均超过65岁,其中最大者83岁,最小者66岁,年龄平均数为(71.45±3.04)岁;依据患者治疗阶段采用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30例,对其基本情况作简要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有:①基础护理: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充足,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其血压高时的活动量,进行适当体育运用。②饮食指导:限制患者日常饮食中盐分的摄入,为其提供中低等热量的饮食,并均衡饮食营养,加强瘦肉、豆类、蛋白质等的补充,维持钙、钾元素的补充,禁止患者吸烟、饮酒。③对症护理:患者有血压不稳、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保证绝对卧床休息,有意识紊乱表现时应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严密监测其症状表现和生命指标变化。④用药指导: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不擅自停用、加药或换药,遵守科学的用药时间和用药方式。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①一般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等方面的认知水平,耐心倾听患者的病史讲述,并细心、通俗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建议,从感情、言行等多方面关心、关爱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进而帮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3]。②个别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每位患者的身体和症状情况,针对其自身个性化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给予适当的疏导和排解,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多列举周围病友的成功治疗病例,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了解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危害,并告知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告知患者相应的高血压自我护理知识,以及不加强日常护理的危害,增加其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③强化家庭护理: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教育,在稳定家属情绪的同时,指导其多关心患者,在生活中多顺从患者,避免患者情绪波动等。告知患者不擅自为患者加减用药剂量或改用药品,要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

1.3 评价标准

采用李元[4]等人的研究标准评估本组疗效。患者舒张压水平下降幅度超过10mmHg,为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水平下降30mmHg以上,为有效;经治疗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无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临床比较研究,观察组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86.2%,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焦虑、抑郁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作量表评估,两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护理依从性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依从度分别为60%(78/130)、61.5%(80/130),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96.9%(126/130),与护理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为66.9%(87/130),护理前后依从性改善不明显。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n=260)%]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n=160()]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n=160()]

注:较之治疗前,P<0.05;较之对照组,P<0.05。

组别焦虑抑郁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54.09±11.30 54.19±11.20干预后41.10±8.91 52.91±10.30干预前53.59±10.10 53.69±10.89干预后40.20±9.20 52.49±10.09

3 讨论

高血压发病率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据研究显示,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较多,故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心理因素、社会等因素等的重视。陈玉珍,沈玉英[5]等人对66例高血压老年患者的护理研究显示,观察组中加强心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仅为7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97.5%)优于对照组(80.4%),(P<0.05)。本组研究对260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研究结果相近,可见加强心理护理的意义。护理干预的主要干预原则为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使之能够平和地面对疾病[6],同时,在环境上给予支持,保证其治疗环境的清洁和休息环境的安静,以免影响患者情绪,此外,做好患者家属的教育指导也十分重要。

[1]俞坚武,屈百鸣,吴立萱,胡雪烈,车贤达.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脉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11,18(07):109-110.

[2]周飞琴,华彩霞,叶小丽,彭根英,马平都,倪小娟.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与健康教育作用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12,13(04):198-199.

[3]杨广宇,司巧英.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的应用体会[A].河南省健康教育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河南省五官科学术交流暨急危重病人现代护理与发展趋势高级培训班、河南省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468-471.

[4]李元.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委员会护理专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20(17):120-121.

[5]陈玉珍,沈玉英,张月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北方药学,2011,11(22):195-196.

[6]李朝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作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50(12):132-133.

穆正香,1971年生,汉族,本科学历,主管护师职称,主要一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高血压心理护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全国高血压日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