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68例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

2014-04-14胡红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4期
关键词:满意率组间心血管

胡红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论著/护理✿

心血管68例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

胡红梅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采取心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区分,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满意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手术采用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介入手术;护理配合

心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皮肤对血管进行穿刺,采用特制导管顺着血管方向在病体内插入,对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快速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通过分析目前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资料得知,我国心血管疾病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心血管疾病采用药物治疗、接入治疗获得较为较为明显的效果。心血管接入手术是心脏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由于患者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后病情有着较为快速的改变,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采取心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采取护理配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采取心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30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8.2±3.5)岁。其中永久起搏器安置术38例,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3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区别(P>0.05),具有比较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具体配合措施体现如下。

1.2.1 术前护理配合(1)物品准备。护士在得知患者的手术时间后,应该及时将心血管介入手术需要的相关材料完好准备。将气管插管包、简易呼吸囊、吸痰以及吸氧装置、无菌中心静脉一次性导管包、临时起搏器、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导丝、导管等手术用品给予常规准备,药品、抢救物品均要处于备用的状态下,给急救使用提供准备。

(2)患者准备。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接受治疗之前,病房护理人员与手术护理人员应该完善交接班的工作,将手术同意书、手术申请单、姓名、床号等进行正确核对,对穿刺位置备皮、血管完整性、穿刺皮肤等进行全面检查,对胸部X线片、心电图、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等进行全面检查[2]。患者在进入导管室等待手术时,让患者吸入氧气,每分钟4~6L,给予心电监护处理,在患者左侧肢体位置将静脉通道快速建立,帮助患者排尿。另外,还应该让患者学会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如何配合手术,通过有效的咳嗽、呼吸等加快排出造影剂的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对并发症减少、确保手术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患者在面对手术时,心理有着恐惧的情况,常会以抑郁、紧张、恐惧、焦虑等反应呈现,导致病情有所加重,对手术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分析患者心理特征、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区别,加大术前健康教育的力度,让患者掌握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给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1.2.2 术中护理配合(1)介入手术操作配合。介入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手术的具体步骤详细掌握,确保能够以操作医生有着默契的配合,将相关器械快速的递送,帮助医生完善穿刺操作,对不同类型导管的用途、型号等进行熟悉,对患者压力系统与术肢的连线进行妥善固定,避免患者术肢突然活动或者突然躁动造成导管移位、打折的情况,给维持静脉通路通畅、心电监护提供保障。

(2)观察病情。手术室护理应该对患者疾病有着全面掌握,基本了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身体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倘若发生并发症,则应该告知医生,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抢救处理。对患者的呼吸、心律、心率、血压、神志、压力波形、心电监护等进行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在最快时间内处理,确保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

(3)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手术是处于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患者有着清醒的神志,护理人员在手术时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安慰,通过患者的口述了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否有不适的情况,不仅使患者注意力得到分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护士尽可能的通过医学用语与医生交谈,防止不良言语对患者产生影响。

1.3 统计学原理

通过SPSS16.0统计包对两组患者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中有25例非常满意,8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非常满意,5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3 讨论

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主要是以心血管介入治疗为主,可以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因为心血管结束手术具有特殊性较大,要想使手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得到降低,患者需要制动术侧肢体以及卧床休息,由于部分患者机体没有良好的修复功能,常常会出现失眠、尿潴留、伤口疼痛、便秘等不良反应[3]。所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医护人员尽量提高护理质量,医护人员要有专业技术、专业理论,全方位的观察患者疾病变化情况。由于心血管介入手术中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机体功能系统出现衰退的情况较为明显,降低黄精适应能力以及器官组织应激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能够让患者心理处于愉快的状态下配合治疗活动。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满意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研究表明,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能够使患者治疗过程中不适的感觉得到缓解,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概率,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1]董娟,庞霁娟,杨建芳,陈楠.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西南军医,2010,4(01):688-689.

[2]范现汝.冠心病介入治疗103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9(36):267-268.

[3]张西民.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0,2(01):167-168.

猜你喜欢

满意率组间心血管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