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

2014-04-13何丽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膜面源喷药

何丽

(昆明市呈贡新区斗南街道办事处,云南呈贡 650599)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

何丽

(昆明市呈贡新区斗南街道办事处,云南呈贡 650599)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农业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如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秆、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这些污染源对环境的污染,尤其对水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大。

1 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据统计,农业面源污染占河流和湖泊富营养问题的60%~80%。

2 农业面源污染及对环境的影响

2.1 化肥

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用化肥。据国外测算,现代化农业产量至少有1/4是靠施用化肥获取的。正是由于化肥在作物增产中的重要作用,才使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有了惊人的增长。以中国来说,1999年使用化肥4 124万t(折纯),比1978年增长362.3%。按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耕地的平均化肥用量为262.4 kg/hm2,是世界化肥平均用量的2.5倍。淮河流域平均用量415 kg/hm2,太湖流域为600 kg/hm2。但实际上,化肥的利用率并不高。综合各地实验结果,中国每年农田养分被植物利用的部分很少,氮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为l0%~20%,钾肥为35%~50%。剩余的养分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会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在环境中,若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2.2 农药

目前世界上化学农药的产量已超过200万t,品种达1 000种以上。中国农药的产量和使用量都居世界前列,1997年农药总产量为66.6万t,使用量131.2万t,平均用量为14 kg/hm2,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但利用率不足30%。喷施的农药若是粉剂,仅有10%左右的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若是液体时,也仅有20%左右附着在植物体上;1%~4%接触到目标害虫,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飘游于空中。大量使用农药,虽然控制了病虫害发生,但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有资料表明,目前,在中国使用的约250种农药中,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只占15%左右。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发达国家早已不用或限用的剧毒、高残留农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仍占很高比例,使害虫抗药性增强。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抗药性害虫大约有50种,到了90年代初增加到552种,90年代末已增加到900种。特别是近10年来,棉铃虫、蚜虫、小菜蛾等多发性害虫对菊酯类、有机磷种类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增加了几百乃至数千倍;化学农药还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由于农药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大部分被浪费,这部分农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

2.3 大型禽畜场

中国的畜禽养殖业在近20年来发展迅速,到1999年牛、猪、羊的存栏数已分别达到12 698万头、43 020万头和27 926万头。畜禽养殖业由农民个体家庭饲养逐步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而且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周围。由于畜禽养殖的饲养方式、养殖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总量、污染程度和分布区域也随之变化。从养殖场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随每天冲洗的污水流入河道、湖泊,造成水体污染、河水变臭,鱼类大量死亡,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4 农膜

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不易分解,留在土壤中100年也不会烂掉。因此,农膜残片积留在农田中对环境造成了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影响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容易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影响土壤结构;影响正常灌溉;农膜残片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农膜残片而死亡。

2.5 秸秆燃烧

农村地区每年夏秋两季双抢时节,大量的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路边树旁,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据资料统计,石家庄地区每年生产的玉米秸秆有4700多万t,一部分作饲料或燃料运回家,其余大部分秸秆采用就地集中焚烧的办法解决。秸秆燃烧产生浓烟,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浓烟也会影响农田附近的机场、公路、铁路的正常交通运输,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3 防治措施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实现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化处理,可以使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

3.1 推广科学施肥

施用化肥并非施得越多越好,农田投入养分过大,盈余部分并未起作用,而最终是进入土壤和水环境,造成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据有关调查研究,一般当农田氮素平衡盈余超过20%、钾素超过50%即会分别引起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因而防治重点应在化肥的减量提效上。从技术上指导农民,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平衡氮、磷、钾的比例,减少流失量。科学施肥要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化肥的施肥方法、数量,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地干湿情况、农作物生长期及农作物的特异性等作出决定,实现高效低耗,物尽其用。另外把农家肥和化肥混合使用,也可提高肥效,增加农作物产量,同时又能改良土壤。

3.2 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综合防治

主要包括: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事措施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应用光、电、微波、超声波、辐射等物理措施来控制病虫害。但鉴于目前农药的不可替代性,在使用农药时,喷药前要仔细阅读农药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并注意自身安全,认真检查喷雾器有无损坏;喷药要在清晨或傍晚为宜,避免强风喷洒;喷药时,不吃东西、不喝水、不抽烟,不要让儿童或禽畜进入正在喷药的农田中;喷药后,不要在喷雾器内存放农药,喷雾器应及时清洗干净;用完后的农药玻璃瓶应该打碎,金属罐桶应该压扁,掩埋在1 m深的土中,严禁用洗后的空瓶、空罐盛放食物;清洗所用的抹布应该掩埋或焚烧,防止二次污染。

3.3 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

最大限度地将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并实现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粪便的多样化综合利用。另外,对规模化养殖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倡“清污分流,粪尿分离”的处理方法。在粪便利用和污染治理以前,采取各种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3.4 制定法规,加大宣传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农药、化肥中对环境有长期影响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排放。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对面源污染的认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施肥、喷洒农药等,尽量减少由于农事活动的不科学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中残余污染物。建立健全面源污染的检测、研究机制,为更有效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4-01-04

猜你喜欢

农膜面源喷药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果树喷药巧时期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新型农膜种类多 功能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