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2014-04-11郑银凤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矛盾政治

郑银凤

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影响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

郑银凤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共有的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各高校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但教学效果不理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发挥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1]并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我们经常听到有多数同学抱怨:“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接受政治课的教育,到高中和大学,依然如是,研究生阶段却还是那一套,政治课内容让人觉得枯燥至极,还一点都不能解决现实性问题,与实践脱节。”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老套和实用性表示失望。事实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包含了大量的与我们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相关的原理,只是我们有所忽视;或者我们很少把这些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加以讲解,以至于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感觉到无聊的局面。下面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一、哲学原理: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对大学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正确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

大学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竞争是不可避免,但如何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问题,却是一门学问。大学生要么视对手为劲敌,要么表面装作一副友好的态度,背后却暗伤对手,在对手遇到困难时落井下石。我们在讲解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时就应该使之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讲解,这样才能体现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目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成不变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今天你是赢家,明天就可能被挤出局。我们应该提醒学生,应该清醒地看到自己、竞争对手、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你与竞争对手之间虽然有竞争的矛盾,但正是这种矛盾促进了你自己的发展。一旦这个矛盾不存在了,你就失去了竞争对手,也同时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动力。正如很多同学在高中的时候是班上的佼佼者,但到了大学以后就堕落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高中时自己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考大学;一旦上了大学,目标达成了,就没有动力了,所以,我们为了自己的发展就要保留这个矛盾,保持发展的动力。

在对手失败,堕落的时候,把对手扶起来,还可以从对手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规律,掌握竞争的基本准则,避免重蹈覆辙。同时,扶起对手,让对手与自己处在同一体中,时时、事事、处处给自己施加压力和影响,保持清醒的头脑,促进自己学习、工作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明白这个道理后,大学生在树立竞争对手和面对竞争对手时一定会抱有一种积极心态,避免恶性竞争。

二、哲学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对大学生的影响:必须做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且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依赖于量变。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就必须首先作艰苦的量的积累工作,要有脚踏实际,埋头苦干的精神,要一点一滴地做细小的事情,反对急于求成,立竿见影,拔苗助长,须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就好像开门,猛力推门门会反弹回来关上,只有徐徐用力门才能开一样。李泽厚说中国实现民主的途径就和开门是一个道理,不能急噪,这就适用了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的哲学道理。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益”“日损”都是量变的过程。

同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量变过程不是任何人都能坚持下来的,没有信念、毅力常常会半途而废,所以成功者毕竟不是多数。不仅量变的终点是有意义的,而且量变的过程也是有意义的,这意义的来源之一是质变的回溯。质变目标的回溯使量变过程的艰难困苦具有意义。

王国维引用三首宋词来说明作学问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身憔悴”,第三阶段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也运用了量变和质量相互关系的哲学道理。“蓦然回道,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质变”,前面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身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都是为质变作准备的艰难困苦的量变。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讲解这些,我想无论是对于那些不想付出就想有收获的学生来说还是对于那些在付出以后暂时没有收获的学生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哲学原理:时间的特性——一维性

对大学生的影响:珍惜大学生活,珍爱生命。

时间的一维性意思是说时间的流向只有一个方向,就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直向前不可逆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就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性给个体人生赋予了不可重复性和短暂性特征,或者说个体人生存在的时间特点是不可重复性和短暂性。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大学生活。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学校系统学习知识的时间,同时,我们也应该珍爱生命,

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大的是财富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他的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时间来计算的。因此,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拥有最大的财富就是自己的时间。一个人,从婴儿到衰老,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一个逐渐支付时间的过程。用时间来换取知识,用时间来换取金钱,用时间来换取权势。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将自己惟一拥有的本钱——时间,一点一点地支付出去,花费掉,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即使用生命换来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金钱、再显赫的声誉,终究要要随着生命的终结,时间的终止,化作乌有。而往往当明白这个道理时,人们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用来交换的时间了。于是,人们又近乎疯狂地寻求健康长寿的秘诀,不惜代价地购买各种滋补药品。常听到的一句话:50岁前是用命换钱,50岁后是用钱换命。这或许就是大彻大悟的人生感受?

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短暂的只有二万多天。在匆忙的一生当中,有所图谋,必有所烦恼;有所贪欲,必有所惩戒;有所得,必有所失。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写道:“‘百花丛里走,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是享受生命与热爱生活;“片叶不沾身”是领悟人生与智慧处世。

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妨问一自己,把生命仅仅用来换取权势与财富,而忽略心灵与健康时,这样的交易合算吗?我想,大学生在听到这些分析以后,对他的世界观、时间观一定会产生重要影响。

四、哲学原理:矛盾分析法之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对大学生的影响: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及各种考试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学生来说,特别对于大一的新生而言,对于大学的生活是充满向往的,但在面对各种社团、各种学生组织、及各种考试时,他们往往是措手不及。很多学生四年下来要么只是工作做得好,要么只是学习好,还有的是工作与学习都没有搞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搞的一点论和均衡论,没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因此,我们在讲解这一哲学原理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找到正确处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的方法。在面对如此众多的各种资格证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哪些最重要,哪些次之?哪些最好大一就应该通过?哪些可以在自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去考?(比如秘书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等)这样学生就不至于在面对众多的工作和众多的考试时无所适从。

五、哲学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大学生的影响: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联系。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就是说对立双方都有转化到对方去的内在冲动、内在趋势。被统治阶级有着转化为统治阶级的趋势,统治阶级也有着转化为被统治阶级的趋势;物质有转化为精神的趋势,精神有转化为物质的趋势;凡矛盾对立面都存在着相互向对方转化的趋势。正因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世界才充满生机,人才充满希望和理想。试想如果统治者不能转化为被统治者,被统治者也不能转化为统治者,那陈胜、吴广们还有起义的冲动、胜利的可能吗,没有;假如无知不能转化为知,学习还有意义吗?所以,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相信“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还有很多与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道德等等,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哲学部分为例,就介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加以介绍,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丰富多彩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真正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3],真正做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1][2][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http://baike.baidu.com/vie w/2931759.htm.

郑银凤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专职辅导员 讲师西南交通大学 博士研究生

(责编 樊 誉)

※ 本文为西华师范大学2012年度校基金青年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A0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矛盾政治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