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觉视角下农民素质探究

2014-04-11原栋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素质农民农村

原栋

文化自觉视角下农民素质探究

原栋

中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农民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依靠农民,又要惠及农民。然而,当前中国农民的素质状况令人堪忧,距离合格的新农村建设主体还有一定距离。本文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对中国农民素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对于指导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觉 农民素质 探究

胡锦涛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利于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素质的提高。然而,由于对农村文化市场缺乏有效管理,流入农村文化产品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量低劣作品包括色情、暴力甚至是攻击党和政府的反动文章也大量充斥在农村文化市场,严重毒害了农民的思想。加之农村文化建设落后,农民闲暇时主要靠打牌、打麻将甚至参与赌博来打发时间,因赌博而引发的斗殴、抢窃、凶杀等现象时有发生,毒化了农村的文化环境,极大地妨碍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一、文化自觉视角下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

1.农民的文化水平状况。

农民文化程度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尺。广义的文化素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所达到的一定水平;狭义文化素质特指人们所受到的学历教育。本文所使用的文化素质概念是狭义的文化概念。新时期,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教育规模、教育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农村人员文化素质仍很低,与生产发展和农民致富需要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在同一地区,同一条件下,对经济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尤其是掌握、运用科技的人。但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又必须以较高的文化素质为基础。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不提高,经济就不可能有长足发展,农民也富裕不起来。

2.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积极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民缺乏正确的经济道德观念。他们信奉“健康不致富,致富不健康”的悖论,在发家致富过程中容易动歪脑筋,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部分农民用金钱标准取代道德标准,“一切向钱看”思想成为唯一的行为准则;第二,一些农民科学意识仍然淡薄。在某些落后农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依然存在,信奉神灵、算命、占卜、测字等迷信活动随处可见,有的甚至成为邪教的俘虏;第三,部分农民集体观念较差。一些农民对集体事务和公共事务缺乏热情,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第四,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个别村民横行乡里,成为村中地痞村霸,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正常社会秩序;第五,社会公德滑坡。在多元思潮冲击下,因分家产引发的亲人纠纷和因边界共同财产的归属权产生的邻里纠纷等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美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农民的心理素质。

农民心理在本文中更多的是指农民的文化心理活动状态、农民心理的道德因素。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素质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相互影响。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部分农民成为了“经济人”,放弃了“道德人”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倾向。部分农民集体主义淡化,对他人大谈集体主义,诉说社会的不公与他人的私利,对自己则个人利益至上,宁可牺牲他人利益来满足个人物欲。另一方面,多样化价值观的盛行,导致农民道德失范。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出现,瓦解了农村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信仰,使传统伦理观念对人们的约束力急剧下降,物质、金钱的影响力、吸引力急剧增强,不少农民认为生活中重要的不再是道德、情感,而是生存所需的物质和金钱。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同样出现了多元的价值观评判标准。当面对道德上的两难处境时,人们就会茫然和不知所措,陷入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的尖锐冲突,产生心理迷茫以致做出无法预期的选择。

二、文化自觉视角下农民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1.农民对文化自觉认识不足。

广大农民群众渴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接受文化、品味文化、创建文化方面常常处于朦胧或被动状态,对文化自觉认识不够。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对城市文化的辨别力不足。城市文化是农村文化的矛盾对立体,农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极大的影响和冲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往返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不自觉地把城市的文化带到了农村。当然,很多去农村休闲度假的城市人自然而然也受到乡村文化的影响。由于农民文化自主选择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在接受城市文化时无法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自觉能力比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对农村文化的认识。农村也有很多特色的农家文化,深受城市人喜爱,但农民缺乏对农家文化的正确认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相当部分的农民传统文化没能充分挖掘市场潜力获得新活力,反而在农村的舞台上逐渐消失。

2.农民的文化自觉主动性不足。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文化自觉主动性主要反映为对周围文化接受与创建的渴望、主动渴求、创造性和持久性。现阶段,农民文化自觉主动性是微弱的,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无条件顺从和接受,对周围文化的盲从,并无农民群体自身的创造性。导致农民素质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投入不足、经济欠发达等都严重约制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在农村的税费改革以后,乡镇一级的财政无力解决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第二,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顺畅,专门的文化建设从业人员缺失,在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待遇低、环境差、条件艰苦、没有岗位编制、年龄老化等种种原因,导致基层农村专业文化人才和专职文化从业者的短缺,人员不到位、人才外流等现象屡屡发生。第三,农村教育仍然落后。由于家长对教育不重视,学校和老师的思想工作也跟不上,农村适龄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再加上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设备落后,大大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低,对文化态度漠然。农民在婚丧嫁娶、搞封建迷信等愚昧消费上的开支较大,在学习、娱乐、文化、自身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当前这种文化消费的现状和观念严重阻碍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第五,农村文化产品仍然匮乏。现有的农村文化产品,水平参差不齐,形式不生动、内容没有吸引力、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不贴近,作品缺乏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促进农民文化自觉、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

与时俱进不仅是世间万物的普遍规律,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近年来,我国农民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刻不容缓。

1.增强农民文化自觉的主动性。

人是文化的终极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农民素质提高的核心是人的建设,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时代内涵。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是人的丰富性、全面性,文化自觉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价值指向是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因此增强农民文化自觉的主动性至关重要。这一工作需要从培养农民的开发性姿态、兼容的胸怀和创新的意识着手。

第一,开放的姿态。对于任何民族文化来说,封闭保守只能导致僵化死亡,主动的开放交流、勇敢地面对挑战,才能不断实现自我的超越和发展。第二,兼容的胸怀。费孝通先生将文化自觉的历程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体表现”。和而不同体现的是兼容并蓄的胸怀。第三,创新的意识。实现文化自觉的前提是在把握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文化进步的根本,可以说,文化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兴旺盛衰。

2.加强农民文化自觉宣传教育。

第一,丰富活动形式,拓展文化载体。一方面,重视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形式。政府的三下乡要变为常下乡、常在乡。农村地区缺乏的科普知识、图书电影、文艺表演送到农村,丰富农民生活。另外,针对农民群众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热爱,发挥政府的行政权,对传统文化进行整合、开发,丰富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形式。另一方面,发挥村落这一活动载体的作用,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坚决制止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保留健康的民俗文化,为其注入现代文明内容。在村里开展“文明村”“文明社区”以及“生态文明村”等评比活动,改进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推动农村村落的文化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实现农村文化大繁荣。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丰富农村文化市场。首先,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督作用。政府部门要把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政策的倾斜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其次,加快发展农村民营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产业具有顺应市场、机制灵活和筹资方式多样、在农村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较高等特点,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国办与民办并举、“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另外,重视发挥特色文化市场的作用。在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市场的眼光审视文化资源,不盲目开发;二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开发模式;三是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时俱进;四是注意开发与保护并举。

3.改善农民文化自觉环境。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的提高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民素质建设工程中,农民对事物的认识尤为重要,而思维方式又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自觉水平和文化自觉意识能动性,争取早日把外在制度上的文化自觉过渡到农民自身思维方式上的文化自觉,使得农民把追求文化自觉与追求自身素质的综合提升升华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农民素质建设是一项隐形建设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在时间上来看,农民素质建设是长期的工程,只要有农民群体,就会有农民素质建设这个课题;从空间上来看,农民素质建设是全面系统的工程,它渗透了对农民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要求,对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筹备委员会主编.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

[3]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 1997,(3).

[4]申明.转型期农村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3,(5).

[5]朱敏.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农村和谐文化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

[6]吴利才,张晓波.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J].改革与开放,2011,(2).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8]费孝通.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J].理论参考,2002,(3).

原 栋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 樊 誉)

猜你喜欢

素质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