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体系下的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评估办法探讨

2014-04-10覃明勇

广西教育·D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时段学业指标

覃明勇

《教育部关于推进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03]2号)指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笔者认同这是一个绿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分析该绿色指标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我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依据MS—EEPO操作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出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评估的一种办法。

我们知道,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已经推行了近三年,项目依托孟照彬教授MS—EEPO操作体系,围绕如何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进而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单元组常态的学习、学习成果的多种表达呈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动静的适时转换、团队合作的探究、学生学习的速度与效率的提高等已经成为课堂常态;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以往更为多元、多样、灵活。这些变化对教育质量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必须通过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监测与评估来作出鉴定。于是,如何监测评估项目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关系到社会各界对项目实施的客观评价,关系到项目后续推进过程中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关系到学校管理文化的重建,关系到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发展记录的科学性构建以及以后的大中小联动、新的考试考核招生方式的实施。本文在项目实施的框架下,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原理,探索出以下小学生学习质量进步指标的监测评估方法。

一、基于教育部教育质量“绿色指标”下学习质量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教育部的“绿色指标体系”与广西项目实施目标的吻合度分析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提出了评价内容和具体指标,评价内容涉及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的20个关键性指标,这些指标实际上可归到三个领域,一是思想品德领域,二是学业质量领域(包含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三是身心发展健康领域。因此,综合评价指标是传统的德智体培养目标的现代版,力图把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具体化,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同时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考查学生的发展状况,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效率、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就像现在衡量经济发展强调“绿色”GDP一样,评价教育质量也在强调“绿色”,因此,综合评价指标被称为“绿色评价指标”。

从质量综合指标来看,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是构成教育质量的主体,是学习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把它单列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习质量指标关注的是素质教育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和素养(创新意识等)的提高和养成、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习过程的感受。

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是依托孟照彬教授《MS—EEPO操作体系》在我区实施的一项旨在提高课堂效率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实现“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思维拓展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的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乐学、好学、富于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并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训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区所实施的这个项目的目标与教育综合质量指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该项目的最大亮点是学生的思维在常规课堂中被激活,而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其课堂学习的参与面就广、参与度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进步动机、求知欲望等也会被激发并延伸下去。此外,该项目还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训练,使学生自信、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单元组”中的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人际沟通、亲和力训练等,以“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养成了文明礼貌、团结友善、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通过“做中学”“动中学”“哲学方式”“三元方式”等课型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向度得到了大量的扩张,由此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知识技能等学业水平。可以说,该项目基本上是围绕教育部的绿色指标的要求来推进的。

(二)学习质量监测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学习成果、身心发展的双重过程,学习质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身心发展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身心发展既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的参与度、效度上,也表现在学生学习之后所获得的结果上,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能力意识等。学习结果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有关,因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技能形成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质量,应该反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质量上。思维是以学生习得知识为前提,通过思维的向度组合,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思维的意识、实践能力的操作等方式来呈现的。因此,思维向度的数量是反映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而言之,学习质量可以通过三个维度的指标来反映,即学习的参与度、学习的效度和思维的向度。通过对这三个指标的量化分析和定性描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判断。

1.学习的参与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投入,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当中,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学习的参与度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水平与灵活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既可以用学生发言的人数以及参与活动的时间、参与面、主动权下放的次数等量化指标来呈现,也可以从行为参与(语言上的参与)、情感参与(情感投入)和思维参与(思考过程)等方面进行质性的描述。endprint

2.学习的效度。学习的效度指的是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学习的效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与获得学习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之比,即学习效率=学习产出(学习的数量和质量)/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的效果”不等同于学习成绩,也不等同于教学效果,它是学生知识增长和心理培育的综合反映,包括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两个方面。显性效果指的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等的掌握度及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运用度;隐性效果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结构的变化,即学习态度的变化、学习自控能力的变化、学习技能的变化和规范行为习惯的变化等。“学习的效益”指的是学生在正常的心理感受下,学习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接受学习任务、处理学习问题、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强,学习越有潜能,兴趣爱好越广泛,其学习效益越大。因此,学习的效度也是学生兴趣特长养成的重要指标。

3.思维的向度。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是面对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需要运用之前所学过的各种知识技能,也需要将这些知识技能进行重新组合与搭配以产生新方法,而这需要大量的思维扩张。大量的思维扩张可以产生更多新的方式方法,多次的思维收缩则有助于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中找到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方法,并通过对方法的排序等策略,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法和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理想性方案,使之与现实对接。由此看来,思维扩张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把思维扩张的数量,称之为思维向度的数量。在MS—EEPO理论中,思维向度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一个操作性指标,功能转换度是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操作指标,我们的项目推进目标就是在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思维向度数量是学习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述三个指标既可以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业发展的水平和学业负担的状况,又可以表示学生兴趣特长的养成过程,可以作为学习质量的评估指标。因此,对教育部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中的学业发展水平、兴趣特长的养成、学业负担的状况这三个关键指标进行测评,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效度和思维的向度进行测评来体现。而后三者既可以通过质性评价来呈现,也可以通过量化数据信息来呈现,是非常理想的评价指标。它们具备指标的三个特性:一是反映测评目标(学习质量)的本质属性,二是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可量化表达),三是通过实际观测和测定,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它们之间的关联如下图。

二、学习质量评估方法

(一)随机抽样,选取样本,实施连续数据收集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重在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进步状况,我们通过对思维的向度、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效度这三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归类分析,来揭示学生学习进步变化的趋势与特点,从而得出学生学习质量的状况。

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从2010年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近三年时间。我们将项目按年度推进划分为3个时段,第一时段即2010—2011年,第二时段为2011—2012年,第三时段为2012—2013年。我们用上述三个评估指标采取样本,对样本在3个时段里进行连续数据监测,从监测的数据推测试点项目学校里学生群体学习质量的情况。三年来,我们从某试点学校小学三年级里随机抽取了56名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监测,即从3—4年级起,经4—5年级到5—6年级(对应的是项目推进的3个时段)进行了数据的收集、监测。

(二)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测试,获得学习质量的数据信息

我们对这56名学生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围绕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通过任务完成的过程来观测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思维的向度、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的效度的有关数据信息。为了保证测试中获得的数据有可比性,我们每次测试的时间间隔相同,每次测试任务的材料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每次任务都包含问题提出、资料收集、研究方案设计、数据统计与整理、数据解释、结果分析与表达呈现等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均涉及相关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方法与策略的选择等诸多必备要件,每次任务都要通过单元组或团队合作完成。我们将每个学生每个时段的三个指标所反映的数据全都记录在案,作为判断某个学生在某个指标上是进步的(用“1”表示)还是退步的(用“-1”来表示),即某人后一年的某指标减去他前一年的某指标,得到正数即为进步,得到负数即为退步。

(三)学习质量的数据集合

根据逻辑推理,一个时段内,三个指标的变化综合在一起可能有8种数据模式,从而得到学习质量在一个时段内的数据集合(见上表)。

模式1为学习质量最高状态,同期3个指标都进步;模式8为学习质量最低状态,同期3个指标不同程度退步;模式2、模式3、模式4均为双指标进步模式,即3个指标中有2个指标进步,1个指标退步;模式5、模式6、模式7为单指标进步模式。

(四)统计样本中3个时段3个质量指标进步模式的人次分布

我们跟踪统计这56名学生的数据信息,得到了这批学生学习质量指标变化的8种模式3个时段的分布数据(如下表)。

由上表可见:在第一时段中,3指标进步的有7人,2指标进步的有28人,1指标进步的有17人,3指标退步的有4人;在第二时段中,3指标进步的有24人,2指标进步的有24人,1指标进步的有7人,3指标退步的有1人;在第三时段中,3指标进步的有13人,2指标进步的有27人,1指标进步的有11人,3指标退步的有5人。3个时段累计:模式1有44人次,模式2有26人次,模式3有25人次,模式4有28人次,模式5有14人次,模式6有13人次,模式7有8人次,模式8有10人次。

(五)学习质量分析

3指标同时进步或3指标中有2个指标同时进步,都是学习质量较好的状态。根据3指标和2指标进步的累计人数,可以看出第二时段学生进步最快,群体学习质量较高,56人中有48人进步很快。第三时段情况略好于第1时段。这一结果比较符合目前试点项目推进现状。2010—2011年是项目启动期,刚进行教改,学生只学了5J(五项基础),教师刚学了要素组合的课型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调控能力还弱,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效度处于潜伏期,思维未被完全激活,学习质量比较低;2011—2012年是项目实施期,学生训练了5S(五项速度)等学习方式,教师学习并使用了平台互动的课型方式,教师构建的平台关照了各类个性学习特征的学生,对关键项内容的强化次数通过大量的参与、互动得到了攀升,大幅度增加了知识和技能,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潜力生逐渐减少,因此,这个时段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较第一时段高。2012—2013年是小学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的择校升学期,学生分心的事情逐渐增多,教师要为学生的统考统测做准备,不敢更多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学习质量就不如第二时段,进步速度趋缓。

三、结语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习质量进行测评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既需要有量化的评价,又需要质性的描述,任何单一的技术都无法解决学习质量的复杂测评。本研究属于探索性研究,收集数据的样本少,仅限于一个项目试点学校同一个年级的56名学生;但因为是随机抽样,且数据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只能算是抛出了一块砖:对学生群体样本的学习质量情况作一评估,以图引出一块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之玉。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段学业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最新引用指标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傍晚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