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与铌的显色反应

2014-04-09郝登越于秀兰

湿法冶金 2014年2期
关键词:显色剂偶氮缓冲溶液

郝登越,于秀兰

(沈阳化工大学 应用化学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微量合金元素铌能使钢的晶粒细化,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和回火脆性,改善钢的焊接性能[1];铌作为良好的超导元素[2],使合金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铌化合物作为新型催化材料[3-4],在催化反应中应用广泛。目前,测定铌的方法目前有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分析法等[5]。分光光度法因其简便、快捷而使用最多。常用的分光光度法有氯代磺酚S法[6]、铬天青S法[7]、二 甲 酚 橙 光 度 法[8]等,所 用 显 色 剂 有HPCPB[9]、CFHB[10]、HY[11]、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12]等,但用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测定铌尚未见有报道。试验采用合成的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作显色剂,在有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DTAC)存在条件下与铌显色测定铌。混合表面活性剂作为增敏试剂[13]对显色体系有增敏、增稳作用,可提高测定方法的灵敏度。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722N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铌(Nb)标准溶液:储备液0.5mg/mL,标准液10μg/mL。

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AASA)的乙醇溶液:称取0.251 2g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 000mL容量瓶,得到质量浓度为0.251 2g/L的橘黄色溶液。

缓冲溶液:pH=2.0的HCl-KCl溶液。

表面活性剂:CTMAB,2×10-2mol/L;DTAC,2×10-2mol/L;Tween-80,0.5%(质量分数)。

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试验方法

准确移取适量Nb(Ⅴ)标准溶液置于25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mL DTAC、1mL CTMAB、HCl-KCl缓冲溶液2mL、显色剂5mL,用蒸馏水稀释至25mL,摇匀,得到浅黄色溶液。将此溶液放置20min,用1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为参比、于波长46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按试验方法显色,改变混合表面活性剂种类,分别在420~520nm波长范围内测定各体系的吸光度,并绘制工作曲线。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AASA空白试剂的最大吸收峰位于360nm处,AASA-Nb(Ⅴ)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60 nm处,其对比度Δλ=100nm;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吸光度显著增大,尤其DTAC与CTMAB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吸光度提高了15%。

2.2 试验条件的选择

2.2.1 显色酸度和缓冲溶液用量

按试验方法,分别用pH=1.0的盐酸、pH=2.0的HCl-KCl溶液、pH=4.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pH=6.8的混合磷酸盐溶液、pH=9.2的硼砂溶液作为缓冲溶液,测定不同pH条件下络合物的吸光度。结果表明:在pH=2.0的HCl-KCl缓冲溶液中,络合物的吸光度较大且稳定,缓冲溶液用量在1.5~2.5mL范围内。试验选用pH=2.0的HCl-KCl溶液作为缓冲溶液,用量为2.0mL。

2.2.2 显色剂用量

按试验方法,Nb(Ⅴ)与缓冲溶液用量不变,改变AASA显色剂用量,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结果表明:AASA显色剂用量在4.0~6.0mL范围内,生成的络合物吸光度较大且稳定。试验确定其用量为5.0mL。

2.2.3 显色时间及络合物的稳定性

按试验方法,每隔5min测定一次体系吸光度。结果表明,室温下,Nb(Ⅴ)与显色剂AASA生成浅黄色络合物,20min显色完全,络合物稳定时间在12h以上。

2.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与用量

按试验方法,在无表面活性剂、单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单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单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与DTAC、混合表面活性剂DTAC与Tween-80分别存在条件下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2.0mL DTAC溶液和1.0mL CTMAB溶液混合存在时,体系吸光度最大且基本不变。试验选取2.0 mL DTAC溶液和1.0mL CTMAB溶液的混合溶液作为表面活性剂,增敏显色反应。

2.2.5 试剂的加入顺序

按试验方法,将各试剂按不同顺序加入,考察其对显色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铌标准溶液、表面活性剂、缓冲溶液、显色剂顺序加入时效果最好,其中DTAC与CTMAB的加入顺序无影响。

2.3 比尔定律范围

按试验方法,保持显色剂和缓冲溶液用量不变,改变Nb(Ⅴ)标准溶液加入量,测定460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Nb(Ⅴ)质量浓度在0~2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当质量浓度大于20μg/25mL时,由于吸光粒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受粒子间电荷分布相互作用的影响,摩尔吸收系数发生改变,导致偏离比尔定律。

反应的回归方程为

A=0.02717+0.0213ρ(Nb),

其中,ρ(Nb)为溶液中 Nb的质量浓度,μg/25 mL。相关系数R=0.999 9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4.95×104L·mol-1·cm-1。

2.4 络合物的组成

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络合物组成。在有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与DTAC存在条件下,测得AASA与Nb(Ⅴ)的络合比为1∶1。

2.5 干扰离子

对于10μg/25mL Nb(Ⅴ)溶液,测定相对误差在±5%以内,共存离子的允许量(μg)分别为:Fe3+(<5),Mg2+(900),Ca2+(800),Cr3+(20),Al3+(50),Mn2+(40),Ba2+(≥1000),Zn2+(800),Co2+(50),Na+(≥1000),PO3-4(500),CO2-3(≥1000)。

2.6 标准回收试验

取5个25mL容量瓶,分别加入1mL 10 μg/mL铌标准溶液,按试验方法显色并测定吸光度,通过回归曲线计算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回收率分别为97.3%、103.6%、106.2%、97.7%、98%,均在97%~107%范围内,符合要求。

3 结论

铌的测定方法很多,试验以安替吡啉偶氮水杨醛为显色剂,在加入混合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通过显色测得溶液中的铌。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增大体系吸光度和稳定性,有利于微量铌的测得。显色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张光,高霞.ICP-AES法同时测定低合金钢中锆和铌[J].冶金分析,2004,24(1):44-47.

[2]Romanenko A,Grassellino A.Dependence of the Microwave Surface Resistance of Superconducting Niobium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Ruffield[J].Applied Physics Letters,2013,102(25):252603.

[3]Zhang Xuefeng,Guo Junjie,Guan Pengfei,et al.Catalytically Active Single-atom Niobium in Graphitic Layer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13(4):1924.

[4]Ida S,Okamoto Y,Koga S,et al.Black-colored Nitrogendoped Calcium Niobium Oxide Nanosheets and Their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J].RSC Adv,2013,3(29):11521-11524.

[5]冯尚彩.铌的光度分析应用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3,39(8):499-502

[6]吴万琴,廖义兵,孙继新等.低合金钢中铌的快速分光光度法[J].江西冶金,2005,25(6):33-35.

[7]王影,李艳杰,沈亮亮,等.铌-酒石酸-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铌[J].光谱实验室,2013,30(1):220-223.

[8]马清文,王际祥,薛明浩,等.光度法快速测定铌铁中铌[J].山东冶金,2008,30(6):55-56

[9]Agnihotri N,Kamal R,Mehta J R.A Highly S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obium(Ⅴ)Using 3-hydroxy-2-[1′-phenyl-3′-(p-chlorophenyl)-4′-pyrazolyl]-4-oxo-4H-1-benzopyran as A Complexing Agent[J].Annali di Chimica,2006,96(7/8):479-485.

[10]Agnihotri N,Mehta J R.A Highly Selective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obium(Ⅴ)Using 6-chloro-2-(2′-furyl)-3-hydroxy-4-oxo-4H-1-benzopyran as A Complexing Agent and Chloroform as An Extractant[J].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2003,80(9):837-840.

[11]Ivsic A G,Tamhina B.Extraction and Complex Formation of Niobium(Ⅴ)With 3-hydroxy-2-methyl-1-(4-tolyl)-4-pyridone[J].Talanta,1991,38(12):1403-1407.

[12]郝登越,于秀兰,张嘉月.5-安替吡啉偶氮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与钒(Ⅴ)的显色反应[J].湿法冶金,2013,32(6):422-425.

[13]王爱荣,祖利利.混合胶束协同增溶增敏光度法测定锌锭中的微量铜[J].光谱实验室,2007,24(6):1181-1184.

猜你喜欢

显色剂偶氮缓冲溶液
分光光度法检测污水中重金属六价铬的改进研究
环境监测中六价铬分析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分析
偶氮类食品着色剂诱惑红与蛋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几种缓冲溶液简介及应用*
无碳复写纸及其显色剂市场现状及趋势
基础化学缓冲溶液教学难点总结
分光光度法测定铬(VI)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
基于偶氮苯的超分子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缓冲溶液法回收置换岗位中二氧化硫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