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重点实验室改革 促进教学科研全面发展

2014-04-09黄志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研室重点实验室

龙 勇, 谢 建, 袁 静, 黄志祥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25)

0 引 言

军队重点实验室作为高层次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在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相当多军事院校没有相应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进入新世纪,在“2110工程”等重大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军事院校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但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落后于硬件条件建设,不能适应新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1-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现代化结构体系,建设一个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为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服务,是军队高校实验室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许多高校对此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5]。现以“导弹发射与定向瞄准”军队实验室建设为例,介绍在实验室全面建设中各项改革探索。

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回顾

“导弹发射与定向瞄准”军队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日常运行归口于发射工程教研室。在2000年以前,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实验室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综合实力不强、实验室场地紧张,实验室建设发展缓慢,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2004年后,为了探索实验教学管理和改革的出路,学校指定训练部教务处和教保处为实验室改革的主管单位,其中教务处负责实验教学任务的组织,教保处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具体工作依然归口专业教研室。这套机制在近年来实验室的补偿式大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管理职能。但随着实验室改革向深层次发展,业务部门的管理仅停留在实验课程的组织和仪器设备购置,而实验室的运行维护与教研室教学科研工作存在着冲突,管理运行与相应的监督机制权责不明,其中主要的问题包括:

(1) 建设规划思路不清晰。教研室通常从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小而全的建设,不能形成整体优势,造成经费使用分散,实验室功能单一。

(2) 仪器设备管理不正规。由于仪器设备大多从教研室科研项目中采购,造成实验设备产权不清,私有独用,重复购置的现象比较严重,有限的实验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

(3) 实验教学难以组织。实验室归属教研室管理,而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理论教学和科研,不可避免地弱化实验教学的资源、学时和力量;同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缺乏沟通,配合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

(4) 工作归口不明确。机关各业务部门、系、教研室都有一定管理权限,造成多头管控,工作归口不明确。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实验室推进改革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有效地克服现行体制中的分散、重叠、低效和封闭状态,通过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配置实验队伍、实验仪器设备、用房等资源,建立起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相适应的、有利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高效的实验室工作体系和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2011年学校迎来了一次机构改革的重大调整,借此机会,按照国家教委发布的20号令(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指导,学校明确提出了实验室建设与体制的总体方针:

(1) 将实验教学提升为与理论教学同等层次,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内成立实验教学工作指导分委员会,专职进行试验室重大工作的指导监督。

(2) 将原有的“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调整为实行“校、系”两级扁平化管理体制。

(3) 改变多头管理模式,指定机关教保处为主管重点实验室全面建设工作,其他业务处室配合。

(4) 从原教研室中抽调精干人员,成立独立的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专职负责实验室的教学与运行工作。

2 探索与实践

基于以上方针,实验室工作得到学校各级单位的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据此积极转型。经过1年的试运行,实验教学地位得到突出,实验室的职能得到强化,各层次的管理逐步理顺,各方面的配合逐渐顺畅,形成了对于“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有效支撑,并圆满地完成了多项教学和科研任务。

2.1 理顺层次关系,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军队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在主管副校长和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各实验室主任、院系分管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进行重大事项的定夺,由校训练部进行归口管理。由原来的“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转变为以校、系二级管理。实验室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为了突出本科阶段的实验教学组织工作,在实验室基础上成立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主任由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基于以上管理体系,将原来分散在各教研室的实验室,按照学科、专业特点整合为4个子实验室,并集中设置了实验办公室。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作为主管实验室全面工作的专职部门,其工作职责:① 是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参谋机构;② 是实验室各项工作的专职管理机构;③ 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组织论证机构;④ 是实验室人、财、物等方面的联系桥梁和协调机构。

实验室管理新体系的建立,既有效地避免了管理上造成的工作交叉、互相扯皮,又有利于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统筹协调,有利于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院(系)可以从人才培养过程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统筹考虑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2.2 加强论证工作,规范实验室建设途径

随着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经费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经费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使投资发挥更大的效益,重点实验室普遍实行了实验室建设项目论证管理。论证流程为:① 重点实验室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及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实验室建设的具体项目,确定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成员、实现目标、完成时间、验收方式等具体内容。② 教保处根据学校实验室整体建设规划和建设程序组织专家论证,重大项目还邀请校外专家论证,以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③ 校实验教学工作指导分委员会根据专家论证意见,结合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进行项目的立项审议评估并形成修改意见,重点实验室完善后形成签署立项任务书,进入实施阶段。④ 教保处组织设备购置招标,中标单位履行手续后开始实施;建设过程中,实验教学工作指导分委员会指定专家小组,对建设项目进度不定期检查;项目建设完成后,教保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验收评估。近年来重点实验室在“2110工程”、重点学科专项建设任务中,各项项目进度快、质量好,保证了上级经费投入在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效益。

在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实验室注重本科教学型实验室的建设和科研型实验室建设之间的平衡,这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基础[6-7]。因为教学型实验室是高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落实质量工程的重点所在,而科研型实验室建设水平代表学校的教学、科研的最高水平。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始终围绕两类试验室来科学规划,体现出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取得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成果,为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和为部队服务功能的发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3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这支队伍既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8-11]。由于原来的所有实验室管理人员都由理论课教员兼任,加之教学工作量大,人员少、任务重等困难,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现有实验室队伍结构,加强梯队建设。因此,在实验室工作岗位中,应有一批稳定的专职和兼职结合的实验教学、科研人员,把本学科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充实到实验室工作,建立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重点实验室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一手抓业务能力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力提倡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号召大家以在实验室建设中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老前辈为榜样,鼓励年轻同志以事业为重、以奉献为本、以育人为荣。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全体同志思想稳定,团结协助,保证了建设和日常教学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业务能力方面,重点实验室还积极创造成才条件,激发教员的内在动力,创造拴心留人的小环境,主要措施包括:① 积极鼓励实验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支持每个教员的进修计划,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和培训制度,提高实验教学的综合能力。② 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习其它院校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成果和经验。③ 建立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工作制度,对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1年在实验室工作时间。④ 通过落实政策提高实验室人员积极性,在进修、提高、评优、福利、人事制度等方面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同等待遇,吸引学术造诣高的骨干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⑤ 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不仅可以独立申报项目,还支持与兄弟教研室协同攻关,提高教员的科研能力。

近3年来,重点实验室先后选送了多名同志攻读学位,优先提拔了若干名优秀教师,使实验室人员的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不仅完成每年度的数百名本科生和十余名研究生的教学实验,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全军有影响的科研学术成果。

2.4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验设备使用率

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系统庞大,价格昂贵,实验准备工作繁杂,给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这是当前许多重点实验室面临的普遍问题[12-14]。为此,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使用规则。① 严格日常管理,将日常工作做出明确分工,实行轮流值班和主任负责制度。② 严格设备帐目管理,对实验室内各项仪器设备及其资料、软件均有登记注册,并与负责人年终测评挂钩,定期进行清查,对购进和报废的设备做到帐、物、卡清楚。③ 严格使用安全管理,凡学员的实验课程,指导教员必须在场,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要求所有学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对研究生课题论文实验,则要求认真进行实验前的理论原理设计,做到心中有数。所有操作或实验完毕,必须按规定整理收拾所用仪器设备,并认真填写“教学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此外还有门禁管理、行为管理等一系列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2.5 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基础教学类实验是一流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重点实验室必须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了实验教学在学院各类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和训练工作中的地位,积极探索学员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运行机制,以办出特色为重点,瞄准本学科核心课程,高质量地服务于实验教学,为日常教学训练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有组织地服务于全校学员的课外创新实践,为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提供有利环境,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开放式创新训练基地[15-16]。

重点实验室在确保正常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方筹措到相当数量的经费和资源投入到教学训练保障中。例如对于专业课中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和演示项目,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修旧利废,自行开发了多个型号的简易起竖操作系统用于实验室演示,成为“导弹发射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的重要实验手段;再比如利用价格低廉的民品元器件设计装配了车载仪器信号箱等设备,供学员分析排除故障使用,为各型号“装备维修实践”课程提供了实践平台;此外还组织力量修复了多套老旧仿真和训练设备,确保了各类武器型号实装操作训练的顺利完成。为了更好地满足多层次教学和高级人才培养培养的需要,实验室充分利用各种科研项目的研制和推广机遇,紧密结合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增添和完善了许多急需软件和高水平实验设备,完善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实验环境。通过这种实验室建设带动教学训练保障,以人才培养促进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发展,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结 语

军队重点实验室是军事院校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面向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变化和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带来的挑战,需要军队实验室在编制调整,建设论证、人才培养、资源配置,实验保障等多方面探索改革途径,才能实现了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强力支撑,促进实验室全面可持续发展。

[1] 顾雁宏.军队院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79-182.

Gu Yan-hong. Research o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national key laboratories in military institutes[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1,28(8):179-182.

[2] 李晓莉.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5):11-14.

Li Xiao-li. Constructing of key laboratories in militory institutes with integration of product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J].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5,22(5):11-14.

[3] 谢文凤.政府对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4] 李永秀.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2(5):152-155.

[5] 易高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回顾与思考:1984-2008[J].科学管理研究,2009,24(8):25-27.

Yi Gaofeng. Review and Reflection on Construction of State Key Laboratory:1984-2008[J]. Scientfic Management Research, 2009,27(4):35-37.

[6] 金 鑫.高等学校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20(6):14-16.

Jin Xin. Research on some question of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J].Laboratory Scince, 2008, 20(12):14-16.

[7] 陈子辉.国内高等学校实验室开放情况调查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8,10(5):4-7.

Chen Zi-hui. Research on laborary opening of high domestic universtiyt[J]. Laboratory Scince, 2008,10(5):4-7.

[8] 时连君.实验室开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11-13.

Shi Lian-jun. Laboratory opening and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ng[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 28(6):11-13.

[9] 洪 杰.论重点实验室的对外开放运行及体系建设[J].生命科学仪器,2010,10(12):22-24.

Hong Jie. Research on the opening ru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of key laboratory[J]. Life science Instruments, 2010,10(12):22-24.

[10] 侯宏飞.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11:726-729.

Hou Hong-fei.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ey laboratory[J].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11:726-729.

[11] 朱飞燕.分校区实验室管理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281-282.

Zhu Fei-yan. Descussion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branch campus[J].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 2009, 28(6):281-282.

[12] 陈伟强.加强实验室开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 23(5):43-45

Chen Wei-qiang.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ng ability through strengtheing lab opening[J]. Journal of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2009, 23(5): 43-45

[13] 贾瑞生.探索实验室开放方法培养自主创新人才[J].科技信息,2010,(1):398-400.

Jia Rui-sheng. Explore opening ways to nature innovation laboratory personnel[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1):398-400.

[14] 杨联芝.开放实验室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尝试[J].中州大学学报,2010(10):82-85.

Yang Lian-zhi. Attempts to researching exper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j].Journal of Zhong-Zhou University, 2010(10):82-85.

[15] 窦新华.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1):121-124.

Dou Xin-hua.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pen laboratory[J]. 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 2010, 24(1):121-124.

猜你喜欢

教研室重点实验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电竞实验室
重点推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