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静稳性曲线的圆弧型风帆面积估算

2014-04-09唐娟娟胡以怀何建海薛树业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风帆稳性船体

唐娟娟, 胡以怀, 何建海, 薛树业

(上海海事大学 商船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 言

在全球绿色船舶开发的热潮下,世界各地出现不少关于风帆助航的研究,并有不少风帆助航船投入运营.风帆的面积大小对船舶推力及节能效果有直接影响,对船舶的稳性和操纵性也有影响,即风帆面积越大,给船舶稳性维持和船舶操纵带来的困难就越大,因此在设计风帆时需要合理考虑其制约因素,计算出合理的尺寸和面积.

国内外有几种传统的计算风帆面积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假定一定百分比的节能要求,初估风帆面积,然后校核其是否满足船舶稳性要求,此方法并不科学,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也有一些经验公式,如日本的S=C·Δ2/3,德国的S1/2·Δ-1/2≤3.5等(其中S表示风帆面积,系数C视船舶的类型和航区而定,Δ为船舶排水量),但这些公式都略显粗糙,不能确切反映风帆面积与船舶稳性的关系.我国传统的风帆面积计算公式是S=CS·Δ2/3,陈顺怀[1]对其中的风帆面积系数CS进行回归分析,得到CS的回归公式,但该系数是通过选取一些中小型船舶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圆弧型风帆的空气动力性能比较优良,制造和操纵简便易行[2],最适用于排水量较大的大型远洋风帆助航船.稳性是限制风帆面积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本文利用静稳性曲线探讨在满足船舶稳性和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如何确定风帆面积.

1 风帆面积的估算方法

图1 静稳性力臂曲线

(1)

C4=0.6(S/(LB))2-1.06S/(LB)+1.0

(2)

式中:Zg为重心高度;d为船舶吃水;C1,C2,C3分别是与波浪、舭龙骨、船舶宽度吃水比有关的系数,可由相关资料[4]确定;C4为风帆的减摇影响系数,与风帆面积有关;L为船长;B为船宽.风帆助航船摇摆幅度会因风帆的阻尼作用而减弱,为保证安全,这里先假设C4=1.0.

计算可得

(3)

接下来计算lf.先计算风产生的倾侧力矩,即风压横倾力矩Mf,包括风作用在风帆上产生的力矩Mfs和风作用在船体上产生的力矩Mfb[6-7],其中Mfb按照侧风压横倾力矩的计算公式计算.

(4)

式中:CHb为船体横向风压力系数,按有关资料近似取1.25;ρ为海上的空气密度,常温下取1.225 kg/m3;U为受风中心处风速;A为船体侧向受风面积;Z1为船体风压作用力臂,Z1=ZA-d,其中ZA为船体受风面积中心距基线的高度,d为船舶平均吃水.如图2所示,风帆及船体受力情况中涉及3个角度,船舶航向与表观风之间的夹角β被称为表观风向角;风帆弦线与表观风之间的夹角α被称为攻角;风帆弦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φ被称为转帆角.

图2 风帆及船体受力情况

如图2所示,风帆受到升力FL和阻力FD,Mfs是y轴上的横向力Y与风压力臂的乘积,即

(5)

式中:CH=CLcosβ+CDsinβ,其中CL为风帆的升力系数,CD为风帆的阻力系数,可由风洞试验求得.值得注意的是,风洞试验中单独考虑风帆与风的作用,即CL和CD均按α的大小取值.Z2为风帆的横倾力作用力臂,取Z2=ZS-d,其中ZS为风帆面积中心距基线的高度.CL已经考虑圆弧型风帆的面积作用,因此这里的S为全帆面积.

(6)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取9.8 m/s2.

假设不考虑风帆及其附属结构重量及其对重心的影响,由上述等式反推出S与Z2的关系为

(7)

(8)

式中:CI代表式(7)右边部分计算出来的常数;HS为帆高;HM为风帆的下端距基线的高度,可根据驾驶视线的要求确定.又因为

(9)

式中:n为风帆的个数;WS为帆宽;CZ(=HS/WS)为展弦比,主要根据甲板宽度和舱口的布置情况选取,尽量使风帆之间互不干扰,一般取1.2~1.6为宜[8-9].整理式(8)和(9)可以得到关于S的三次方程

(10)

为求出方程中的变量S,一种方法是利用Visual Basic编写代码用牛顿迭代法求解,另一种是利用Microsoft Excel模拟计算中的单变量求解功能.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简单高效.

2 实船算例

选取上海海事大学实习船“育明”号为目标船.该船为载质量为48 000 t的散货船,垂线间长为183 m,型宽32.26 m.为目标船选用圆弧型风帆,拱度比为0.12.

2.1 风帆装置的参数

2.1.1 风帆桅杆参数确定

根据船舶和海上设施起重设备规范,将风帆视作一个甲板起重机.[10-11]考虑到舱盖之间以及舷侧过道的距离,设计风帆桅杆底座直径为4 m.根据驾驶台的视线要求确定风帆下端距离基线的高度为34.8 m.另外,与风帆直接相连的桅杆直径可以适当减小,取值为2.75 m.

2.1.2 风帆的布置

该船有5个货舱,上甲板舱盖之间的甲板可布置风帆的桅杆,两排可安装8个风帆,见图3.由于目标船的布置要求,设计两排风帆.为减少风帆工作时的相互干扰,必须对风帆的宽度进行限制.为舷侧过道预留1 m的距离,桅杆中心离船体中心线的距离为13.13 m,由此可以确定风帆的宽不能超过26 m.另外,为增加风帆的有效利用面积,尽量选用窄帆.

图3 风帆布置情况

2.2 利用Excel计算风帆面积

图4 满载到港静稳性力臂曲线

图5 压载到港静稳性力臂曲线

图6 β-S曲线

2.3 结果分析

资料显示,海上可利用的风在6~6.5级,也就是10~15 m/s.因此,上述计算中的CL和CD选取CZ为1.45的软帆模型在均匀流场(U=15 m/s)中的风洞试验的数据.[13-14]分析图6可以发现:(1) 在β为25~35°时,φ对S影响不大,而这段也恰好为风帆的最佳α范围.也就是说若操帆得当无须时时改变S就可在满足稳性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推力.(2)当φ=0,β接近90°时,风帆受到的横向力最小,S可以尽可能大,即风从船尾推动风帆时风帆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也符合实际情况.(3)在实际利用风帆助航时,有可利用的风向范围.若出现操帆不当或者风向突变,为保证船舶安全,S选取曲线簇的最低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S的过程中,因为双排帆之间不可避免的干扰作用,有效的风帆面积会有所减少,再加上式(1)中选取的系数C4比实际值小,所以最低点的取值可适当增大.结合图6,选择该船的S=3 168 m2,由于CZ=1.45,可得HS=24 m,WS=16.5 m.

2.4 回代验算

为验证所选取的风帆尺寸是否符合稳性要求,将数值重新代入上述公式中,发现两种载况下对应的稳性衡准数K均满足衡准要求.选取压载到港且φ=0时的部分数据列于表1.

表1 稳性衡准数K

通过公式验算发现K>1.为提高计算结果S的可靠性,可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稳性计算软件Maxsurf建立加装风帆之后的船舶模型,在稳性模块中进行验证.计算过程中可以把风帆视为质量较轻的上层建筑处理.

2.5 流程图

图7为计算某载况下许用风帆面积的流程.

图7 许用风帆面积计算流程

3 结论及展望

通过进一步计算发现,不同载况允许的最大风帆面积也不同,结合装载手册的其他载况数据,发现最小倾覆力矩越大,许用风帆面积也越大;此外,随着风速增大,为保证安全性,风帆面积就越小.为充分利用海上风力,可绘制不同载况和海况下允许的最大升帆面积(极限升帆面积曲线),再根据风速、航速和载况及时迅速地调节风帆作用面积以保证稳性.实际上,在风帆宽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节风帆的高度调整风帆面积,以适应不同载况和海况下风帆助航船的稳性要求.

本文提供一种风帆设计及面积估算的方法,可供编制风帆稳性自适应程序[15]之用.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1)考虑加装风帆时船舶重心的影响,并对装载资料中提供的静稳性曲线进行修正;(2)对风帆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定量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顺怀. 风帆助航船帆性能及节能效果的预报方法[J].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1996, 20(3): 343-348.

[2] 张云彩, 盛振邦. 圆弧型风帆空气动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 中国造船, 1983(4): 1-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 海船稳性规范[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0: 1-212.

[4] 沈华. 船舶稳性与强度计算[M].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1: 125-137.

[5] 钟小生. 利用静稳性曲线计算船舶最小倾覆力臂的一种数学方法及程序[J]. 江苏船舶, 1989, 6(2): 16-19.

[6] 杨炳林. 风帆助航船稳性探讨[J]. 船海工程, 1988(3): 22-27.

[7] 罗淮龙, 李干洛, 谭政生. 翼帆船稳性校核[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1986, 14(2): 36-42.

[8] 李干洛. 节能船型设计[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137-151.

[9] 杨烨. “文竹海”轮风帆助航时船机桨帆配合操纵分析[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0.

[10] 陈鲁愚. 多功能船用风帆设计及其特性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1.

[11] 董达善, 王晟, 梅潇. 7 500 t 浮式起重机风载荷计算[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9, 30(4): 6-9.

[12] 范育军. 散装谷物船稳性的快速核算方法[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07, 28(4): 34-40.

[13] 王友聪. 船舶风帆风洞特性试验研究[D]. 上海: 上海海事大学, 2009.

[14] 曾向明, 胡以怀, 王友聪. 不同形状风帆的风洞试验[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0, 31(4): 28-31.

[15] 马理胜. 船舶用风帆自动控制系统研究[D]. 大连: 大连海事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风帆稳性船体
船体行驶过程中的压力监测方法
船舶稳性控制系统研究
以风帆之名,展城市魅力
洁白风帆的集合体
让折桅的船儿重扬风帆
焊接残余应力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的影响分析
赴美军“仁慈”号医院船驻船体会
浅析船舶适度稳性校核检验及调整
静静的渔港 远航的风帆
水下爆炸气泡作用下船体总纵强度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