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盛顿中心区城市照明调查研究

2014-04-09张绍炜

照明工程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纪念堂中心区色温

许 楠,张绍炜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90)

引言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位于美国东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相邻处、波托马克河和阿那考斯蒂河交汇处的北岸高地上,市区面积178平方公里,集结了政治、文化、展示功能。

华盛顿中心区由法国著名工程师朗方于1791年设计,勘察城市规划史上的经典实例,史称“朗方规划”。[1]国会大厦选定在琴金斯山高地(高出波托马克河约30米)布置,以国会大厦为中心,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绿色轴线”两旁布置着展览馆、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由国会山引出的东西向轴线经“林荫道”、华盛顿纪念碑向西延长至波托马克河东岸,轴线向西经纪念大桥跨河至波托马克河之中的小岛,最后,以河对岸的阿灵顿国家公墓结束,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的道路系统。

1 景观照明评价考量要素

景观照明评价考量要素如下:

(1)对一个城市区域来说,衡量照明是否科学的首要关键要素是总体照明建设量。建设量的多少,对于夜景效果、资金投入、夜经济商业效能、能耗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2)城市景观照明架构的选取是否合理决定着该区的照明品质。是斟酌选择有景观价值的载体,还是良莠不齐的载体也要牵强的表现,这是决策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国内很多城市照明建设比较盲目主观,求规模求壮观的指导思想屡见不鲜,无论载体美丑都去力求表现,而忽略了夜景照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隐藏不美的部分。

(3)从照明的品质方面来讲,应对亮度的控制、视觉层次、照明风格、照明方式、光色、动态方式等进行评价。

(4)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对新型光源、新技术灯具、智能控制方式、可再生能源等的应用。

(5)照明特色及艺术表现力。这主要基于受众的主观评价,照明效果是否反映人文内涵与地域文化,是否被广大受众所喜爱非常重要。

2 照明现状综述与分析

2.1 景观照明分析

(1)华盛顿中心区(主要指由国会山庄引出的东西向轴线经“林荫道”、华盛顿纪念碑向西延长至波托马克河东岸)照明建设量总体较低,仅对绿轴沿线一些重要的标志建筑进行了重点照明,大部分建筑没有照明或进行了局部的简单照明(见图1)。华盛顿中心区的樱花树很多,也成为此地一景,但在夜间并无表现,虽然200多米宽,几公里长的绿轴遍布乔木、樱花、草坪、水体等景观载体,但并未照明。这种舍弃使整个中心区的环境亮度保持很低,相应之下,建筑的照明更为突出和富有表现力。

图1 华盛顿中心区照明建设量分布Fig.1 Lighting distribution of central district in Washington D.C.

(2)照明手法的运用规律而统一,整个区域的建筑基本上均为古典风格和石墙材质,这些建筑全部采用了泛光的手法,少数玻璃幕的建筑采取了内透,没有采用任何轮廓勾边或点光源的手法(见图2至图11)。一些不成功的城市中心区照明是无论建筑风格或性质如何,全部铺上点线面手法,给人感觉是在刻意表现手法,而华盛顿中心区的照明是在表现一种风格。

图2 马丁路德金纪念碑Fig.2 Martin Luther King memorial

图3 美国药剂师协会Fig.3 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图4 美国国家美术馆Fig.4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图5 杰斐逊纪念堂Fig.5 Jefferson Memorial

图6 现代艺术博物馆Fig.6 Museum of Modern Art

图7 国会大厦Fig.7 The US Capitol

图8 华盛顿特区司法部Fig.8 Department of justice

图9 肯尼迪艺术中心Fig.9 Kennedy Center

图10 美国国家艺术馆Fig.10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图11 美国和平研究所Fig.11 US Institute of Peace

(3)光色运用十分统一,沿绿轴两侧的全部公共建筑基本上都采用4500K的中性白光,如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采用单一的中性白光,洁白的建筑群与黑夜形成鲜明对比,整齐划一而庄重神圣,少数建筑的局部采用了3000K的暖色光,如林肯纪念堂的顶部、国家艺术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4)特区内一些建筑的泛光照明较多的使用了金卤灯,但也应用了一部分LED,如农业部使用了大功率LED投光灯,在建筑正前方平台设置一个长条型的灯盒,将LED灯具分段藏在盒中,角度可调,在白天并不会暴露灯具(见图12)。

图12 农业部前侧的泛光灯采用LED光源Fig.12 The LED floodlight in front of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5)华盛顿中心区建筑照明调查评价见表1。

表1 华盛顿中心区建筑照明调查评价Table 1 Evaluation of lighting design in central district of Washington D.C.

2.2 功能照明调查与分析

主绿轴沿线道路的路灯(见图13)具有较强的装饰性,采用欧式古典风格,有多头、双头、单头等组合,其功能性并不突出,类型主要为非截光型和半截光型,路面照明质量并不好。中心区道路照明采用LED路灯(见图14),色温约5000K,非中心区的道路采用高压钠灯,色温约2200K。停车场照明(见图15)严格依据IESNA道路照明标准[2],全部采用高显色性金卤光源,色温约4500K,整个华盛顿均是如此,根据停车场的特殊照明需求而严格遵守规范,通过提高显色性来提升停车场人车混杂情况下的视看质量。

图13 华盛顿中心区路灯Fig.13 Road lighting in Washington D.C.

图14 华盛顿中心区LED路灯夜间效果Fig.14 LED road lighting in Washington D.C. during night

图15 停车场照明采用金卤灯Fig.15 Metal halide light in the parking lot

3 林肯纪念堂照明概述与评价

3.1 林肯纪念堂室外照明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古神殿式纪念堂,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位于波托马克河东岸上,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西端,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纪念堂气氛庄严,鼓舞人心(见图16,图17)。

图16 林肯纪念堂夜景正立面Fig.16 Front view of Lincoln Memorial

图17 林肯纪念堂夜景Fig.17 Night view of Lincoln Memorial

自从马丁·路德·金1963年在这里发表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后,林肯纪念堂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作为争取公民权利的地点。

作为整个行政中心区轴线的起始端,林肯纪念堂整体亮度很高,在整个轴线中属于第一亮度,采用了泛光照明的手法,光在建筑立面上分布均匀,体量感表现的较好,但由于既开启了柱廊内部的下射光又开启了外部的泛光照明(包含近处的地面投光和远处立杆投光),使得立面整体的光虽然均匀,但层次感并不理想,基本没有暗面,相对缺乏明暗对比。

主体光色以白光为主(4000K),通过光色区分顶部和立面柱廊,其中柱子色温约4000K~5000K,顶部2300K左右。内廊照明也为低色温(约2700K),但由于叠加了外部投射的白光,所以看起来其暖色不太明显。

前方台阶没有设置功能照明,建筑基底与广场地面衔接处缺乏过度,从很亮直接转为很暗,如果设计一个中间亮度层次过渡会更好些。

立面照明系统分析如下:

(1)整体立面:在纪念堂正前方两侧,设了2个杆,每根灯杆上设有3个投光灯,分为2层,灯体较小,从灯体和光源腔的形体判断,配光应是较窄光束(见图18)。

图18 投射主立面的架杆投光灯Fig.18 Lamp poles with luminaries

(2)柱廊: 每个面的柱廊前方草坪采用了4个宽光束金卤灯投射柱廊及立面,左右各2个(见图19)。

图19 投射柱廊的白色小型投光灯贴地安装Fig.19 Small white luminaries installed on the ground to lighten the columns

(3)柱廊后侧墙面:采用金卤投光灯设在天花外侧向内侧投光,因为是历史建筑,无法在顶部开槽,这样做也迫于无奈(见图20~图22)。

图20 白天柱廊顶部天花Fig.20 The ceiling between 2 lines of columns during daytime

图21 晚间柱廊顶部天花Fig.21 The ceiling between 2 lines of columns during night

图22 灯具贴天花单侧安装Fig.22 Installation details of the luminaries on the ceiling

图23 林肯像正视角Fig.23 Front view of Lincoln’s statue

图24 林肯像侧视角Fig.24 Side view of Lincoln’s statue

顶部照明系统中,采用约2300K色温的光源打亮,亮度比立面亮度稍暗,均匀度较高。

3.2 林肯纪念堂室内照明

林肯塑像(见图23,图24)放置在纪念堂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内部的照明体现的非常有意境,正襟危坐的林肯塑像为第一亮度,采用5000K色温从坐像正前方的天花打亮,控光非常准确,窄光束光将面部、上半身打得较亮,腿部、基座亮度稍次,没有产生逸散光使后墙变亮,层次感很好。从各个视角来看都会感到光的分布柔和均匀,灯具的隐蔽性做的也到位,结合天花吊顶的玻璃方格,白天不会看到任何外露灯具。

塑像上方墙上刻下的一句题词使人们目光的焦点再次被凝聚:“in this temple.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 ——为了纪念亚伯拉罕·林肯挽救了美国联邦,他将永存人民心中。题词采用3000K色温的光,区别于林肯像5000K色温,且其它背景墙面均保持黑暗,使人们在看完林肯像后不自觉的便关注这段字。不禁使参观者的兴致带到林肯的生平中,林肯在美国历届总统中的评价位列第一,超过华盛顿,人们不会忘记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解放奴隶和维护美国统一,也正是他从社会最底层看出奴隶制的丑恶,揭穿“人人生来平等”的虚伪面纱。所以,他不仅拯救了黑奴,也拯救了那些有种族歧视思维的白人,唤醒了国家。这段文字的突出展示了设计者有意宣扬爱国主义教育的意图——的确,照明并不是为了美而美,应该有更高的东西值得体现,这个东西就是文化与精神,它可以是爱国的、励志的、和平的、节约的、仁爱的、温暖的、平等的……。回顾当前我国城市照明,很多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而缺乏内涵,即使不具有景观价值的载体,也要去刻意营造色彩缤纷、壮观宏伟的灯光场景。在绚丽浮华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快速发展中的空洞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天花吊顶的玻璃方格内,有可能隐藏部分提供功能照明的灯具,但并未开启,整个室内保持着相当低的亮度环境,纪念堂的艺术魅力在于控制黑暗的水平,没有它的黑暗,也不会有更为艺术的视觉层次。

室内照明系统中,室内吊顶(见图25)的格状玻璃顶可拆卸,内部有空间可藏灯。

图25 纪念堂内部吊顶灯箱Fig.25 Lighting installation in the suspended ceiling

4 小结

经过对华盛顿中心区照明现状的初步调研,有三个方面感悟:首先,华盛顿中心区照明体现出明显的节约意识,整块区域内仅突出重要载体,避免大面积铺开,即使进行照明,也仅仅是对建筑局部进行表现,只有最重要的载体才会整体照明;其次,中心区照明的风格、手法、色温有明确的规范和限定,在严格执行规范下的建筑照明不仅形成统一的风格,更营造出一种味道,使整体品味得以提升。最后,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华盛顿照明的氛围的营造很成功,表达出一种健康观念,参观夜景的游客都不会感到这里的照明是为了表现一种富贵繁华,而感受到一种美国精神的含蓄表达。这就好比仅仅通过视觉技术塑造的电影大片始终只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短暂而肤浅,不会成为经典,建筑照明也一样,除了美丽以外,如何去通过灯光表达一种内涵,形成一种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健康影响,值得每个照明投资方和设计师去思考。

[1] 张京祥. 西方城市思想纲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 IESNA. The IESNA LIGHTING HANDBOOK[M]. 9TH Edition. IESNA, 2000.

猜你喜欢

纪念堂中心区色温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城市中心区建设控制策略研究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中正纪念堂“空间解严”疑有算计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颜色也有温度吗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空间理念研究
选择合适的色温
省会城市郊区与中心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探讨
保护视力,我有智能调整屏幕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