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的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2014-04-08张仕军阮先会

湖北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课程设计职业院校

●张仕军 阮先会

课改的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张仕军 阮先会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困难的原因很多,而关键在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路程,近年来常常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关键性的步骤。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来说,这“最后一公里”指的就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在各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和落实。

众所周知,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应该体现在教学工作之中,体现在师生的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在或理论、或实训、或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之中,而其主动权或掌控者就是担任着各门课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在校内有着各种职务的兼职教师,无论是本校教师或是外聘教师。这些负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是课程改革“最后一公里”的执行者。他们的观念是否得到了更新,他们在教学中是否进行了课程改革,是否按要求进行了符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改革,能否坚持改革,改革的效果如何,改革后课程目标的执行力如何,均与课程改革的成效密切相关。

职业院校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须开展认真的社会调研,必须进行相关专业的岗位研究,还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课程整体(单元)设计,要研制课程标准,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模式等一系列扎实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到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岗位的对接水平。在大量的、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程序面前,一些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把握不准,思路不清,体系不优,成效不大;迫于压力和形势需要,也有的教师把课程改革变成了课程改良,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虽然进行了课程设计,甚至建立了精品课程,但走进课堂后,拿的是老教材,用的是旧方法,教的还是原来的内容,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两张皮”;部分学校、部分教师限于条件或其他原因,对课程改革产生了畏难情绪,采取了消极态度甚至抵触、诋毁的言行。要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培训,能力要提高,设备要更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量都比较大。

要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使职业教育从岗位(专业)定向教育向素质教育与综合职业能力教育转变,使职业学校的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核心问题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但这些要求,在不少职业院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中难以得到落实。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相当多的职业学校“先天不足”,多年来经费投入太少,教师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得不到保障,用在教学设施和设备上的资金非常有限。不少学校的教学仍只限于“纸上谈兵”。除了潜在的劳动力,学校没有其他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源,校企合作也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深度的、符合改革要求的校企合作在不少学校并未实现。

然而,近年来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基础状况和学习状况每况愈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入学时不仅文化基础素质较差,与此相关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也不高,上课时玩手机、说话、打闹、睡觉的学生比比皆是,厌学、逃学、不学的现象在不少职业学校司空见惯。有的教师说,我不担心贫困生,我怕的是学困生和双困生。很多教师一节课用在组织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而且管理效果事倍功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没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要保证教学效果基本达标,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只会是一句空话。

张仕军,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阮先会,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杨万军)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课程设计职业院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秋明月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