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PR 在中型建筑企业中的应用

2014-04-07

山西建筑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型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者

李 颖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全球化,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IT技术在建筑生产中应用广泛,极大地改变了建筑业的工作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激烈的竞争和先进技术变革迫使建筑企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业务流程重组(BPR),不断调整企业管理流程,创造企业文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建筑业的冲击。而中型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的新形势下,逐渐出现了许多制约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问题,使其更加迫切地需要实施业务流程重组(BPR)来寻找企业出路。

1 BPR核心内容及其特点

BPR一般认为是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缩写。较为成熟的BPR定义是于1993年由哈默和另一位研究者詹姆斯·钱皮在其共同所著的书《重组公司:企业改革的宣言》中提出。自此,BPR开始迅速得到欧美企业的推广,我国也逐步引入BPR这一概念。BPR在我国有多种译法,可翻译为“企业流程再造/重组”,也可译为“业务过程重建/重构”等。本文采用较常见的一种译法“企业流程重组”。

BPR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由“根本的”“彻底的”“显著的”“流程”这四个词来体现。“根本的”反映的是对企业核心问题的关注。通过对企业追根溯源,掌握企业运营中每一个根本问题,为流程的重组打下坚实基础。“彻底的”是指对企业运营的整个流程进行彻底改造,是在根本性思考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显著的”是指彻底性再设计之后所追求的目标,使企业能够显著提高业绩,并极大优化业务流程的效率。而“流程”显然是指企业再造的对象,是指企业的整个流程。将这四个方面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便构成BPR思想的最核心内容。BPR实施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强调按业务流程进行企业的组织设计。2)重视信息技术的助推作用。3)着眼于信息技术,人和目标导向三者的协同作用。

2 中型建筑企业实施BPR的必要性和优势

随着市场环境日益严峻,企业的自身缺陷愈发明显,企业改革迫在眉睫。若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足于一片天地,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BPR思想强调的是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对象,对企业进行系统改造。通过对企业根本性问题的关注,找出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对企业进行重新定位,寻找企业核心竞争力。然后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对业务流程彻底改造。改造中尽量减少繁杂的部门设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使企业机制更加灵活完善。最终使企业达到显著提高业绩的目标。因此对中型企业来说,运用BPR进行企业改革是克服自身制约因素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

与大型建筑企业相比,中型企业在实施BPR中有其独特优势:

1)中型建筑企业具有改革的迫切性需求。随着中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改革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企业的管理者已经逐渐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很多管理者具备改革的决心和毅力。

2)中型企业具备自身独特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型企业规模较小,虽然部分企业人员繁杂,部门林立,但职能构成简单,业务流程较单一。BPR的实施较为容易,可操作性强。在了解企业核心问题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问题的关键所在,促进业务流程的改造。对于大型企业,在进行系统改造阶段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设计实施改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集团利益的复杂性,各方利益的牵制阻碍改革的进行。而中型建筑企业人员构成相对简单,利于系统改造的设计和实施。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伴随IT技术的发展,很多中型企业也开始配置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然而计算机的使用通常仅局限于基础的日常使用,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BPR的一大特点是十分重视信息系统的助推作用,改革中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将ERP系统与BPR结合,将对企业重组产生巨大效应,使企业的硬件设备得到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3 中型建筑企业进行BPR实施要点

我国的中型建筑企业虽然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有其独特优势,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困难之处。针对我国中型建筑企业现状及实施BPR所面临的困难,笔者认为企业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实施要点:

1)准备阶段。首要的一步是分析企业是否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概念的提出者哈默和达文波特经过大量研究后认为,有三类企业需要实施BPR:a.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这类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改进空间。b.尚未陷入困境,可已经能预见危机即将到来的企业。这类企业目前的状况尚可,但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不乐观,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企业可能面临危机。c.已经处于优势,并且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先者的企业。这类企业把BPR看成超越对手的重要手段[2]。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BPR之前,一定要客观分析自身的情况,认真考虑企业是否属于需要进行BPR的类型。在确定企业需要实施BPR之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目的是使管理者充分了解BPR的概念、思想和实施流程。这样做能够促进BPR的实施,管理者能够积极配合并在实施工程中提出建议。接下来还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BPR的介绍和宣传,尽量使员工在改革开始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可以减少后期改革中员工的抵触情绪。最后是对BPR的实施费用最好预算估计,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实施改革,这是BPR能否成功实现的物质条件。

2)实施阶段。a.高层管理者的全程参与和支持能够减少BPR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显著提高BPR成功的概率。建立一个由高层管理者带领的核心团队,协调和促进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b.制定一个具体细致的改革方案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BPR强调的是“彻底改造+系统改造”,不能将其误解为单纯的将原来的做法完全推翻重来。业务流程重组需要的流程是可持续的,符合企业核心价值的。因此必须针对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产业合作,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的流程。c.BPR的实施需要结合ERP来实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寻找可靠的咨询公司进行信息系统的设计,保证ERP过程中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企业应正确把握BPR与ERP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重视ERP在BPR中起到的助推作用,支持ERP的设计投资;另一方面,不能将二者本末倒置,坚持BPR的主导地位,不能将BPR仅仅局限于ERP的设计过程。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流程为对象的BPR可能会对一些部门进行合并和删减,致使部分企业员工产生工作调动甚至被裁员。所以合理安排员工调动并做好员工的安抚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员工出现强烈的抵触情绪,或者员工调动不合理引起企业混乱,那么很可能对企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话会造成企业损失。e.在实施阶段,足够的资金储备十分关键,没有资金支持改革将无法完成。

3)完成阶段。BPR完成时,对实施工程进行总体评价能够检验BPR的实施效果。评估业务流程重组的每一个过程是否实施到位,最终是否达到企业改革的最初目标。接下来,之前的核心团队此时转变为监督团队,监督企业的所有流程均按照新的改革方案来进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改革后的企业运营方式要保持高度重视,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然后给企业员工安排定期系统培训,掌握新的工作方式和先进的ERP系统操作方法。最后,定期对BPR的实施进行总结,能够保持BPR的延续性,促进其持续改进。

[1]李文利.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39-40.

[2]刘险峰,鲁瑞霞.业务流程再造的失败案例及相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8):10-11.

[3]周小明,高晓兴,牛孟渔.BPR和ERP的理性整合[J].微计算机信息(管控一体化),2006,22(4):73-74.

[4]李爱民.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现代管理科学,2006(8):57-58.

猜你喜欢

中型企业业务流程管理者
“夹层”中型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建议
——以浙江金华为例
RPA机器人助业务流程智能化
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中整合ERP之探索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ERP信息系统构建探析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中型企业“小金库”的有效审计策略探究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