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修、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2014-04-06刘阿磊狄成杰

关键词:论语爱国主义孔子

刘阿磊,狄成杰

(安徽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蚌埠 233030)

《论语》“修、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刘阿磊,狄成杰

(安徽财经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安徽 蚌埠 233030)

《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渗透到各领域。近年来,多个国家及地区也在大力学习《论语》思想,中华民族真正地做到了弘扬国学。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却存在着诚信缺失,道德水准下滑,陈旧思想泛起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如下对策:(1)根据已取得的成果,采取“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加以教育;(2)加强各大院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积极开展践行当代大学生修、齐思想教育的活动;(3)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论语》“修、齐”思想值得我们思考、挖掘,进而得以继承和发展,并对人们产生启迪。

论语;修、齐思想;继承发展;现代启示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张岱年亦语:立德立言,道高德崇,创业垂统,教则无穷。1993年,《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中提出,把“己不所欲,勿施于人”作为伦理金律。

一、《论语》中“修、齐”思想概述

(一)《论语》中“修、齐”思想的内涵

《论语》中“修、齐”思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关于“修、齐”思想,《论语》中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定要注重仁。其实,“修、齐”思想包含着道德性和知识性。所谓道德性,有学者认为,一切道德的总和就是仁,而仁又是孔子所强调的。《论语》对知识性的阐释在于教育人学习的方法、态度,尊敬师长,终身学习理念等。孔子弟子子夏的话可以反映“修、齐”思想对道德性和知识性的诠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修身修己,要求人的思想、行为要端正。重要的是要见贤思齐。对于修身,孔子只提到了一个“敬”字。敬的含义即为认真严肃,谨慎不苟。也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事情都要有严肃认真、谨慎不苟的态度和精神。修身无涯,无穷无尽。齐家,即安人。

(二)儒家修、齐思想的历史脉络

修、齐思想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统治者根据统治要求,扭曲了《论语》中的思想。在此,着重关注修、齐思想的主要发展脉络。荀子对修、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到了既重视利,又重视义。对孔子的思想有补充、有修正、亦有发展。孟子对修、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当时孔子的思想有两大派别,其中一支即为孟子。孟子是集儒家思想的大成者。孟子对孔子思想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以外,更多的是遵循孔子的思想。[1]董仲舒对修、齐思想的大篡改。屈于王者的要求,董仲舒故意曲解修、齐思想,违背求是原则,把修、齐思想置于神奇而古怪的天意黑幕之中。宋明理学对修、齐思想的大篡改。被称为新儒学的宋明理学,其代表人物有陆九渊、王守仁、朱熹、程颐等。他们大大发展了孔子的消极思想,特别是他们以道貌岸然的儒家面貌出现,混淆和篡改了原始意义上的修、齐思想的面貌。此种理学是吃人的理学。清儒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和力图复孔。黄宗義与顾炎武甄别史料,运用哲学观点,辩证地批判吸收前人学问,高举孔孟旗号。近现代对修、齐思想的研究。近现代,众多的学者在挖掘《论语》“修、齐”思想,硕果累累。这种思想孕育着中国梦的精神。中国梦是社会成员中每个人的梦,在实现梦的过程中,需要的是高度的自觉性,此种自觉性即为“修、齐”的结果。

二、《论语》修、齐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一)《论语》修、齐思想的精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一》[2]一个人处于现实生活中,需要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思考和改进。今人看古人都是仰视的,究其原因是他们有着深厚的内涵,深邃的思想,高山仰止的品德。古人注重的是义,是礼,是道。这一切源于他们注重修身。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一切向“钱”冲,不懂得合作与互赢。归其根本,这是由于流于世俗,淡忘了加强自身修养的缘故。市场经济在充斥着传统,充斥着每个人的头脑。在此情况下,更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论语》中修、齐思想的精华就在于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民族的积极影响。

(二)《论语》修、齐思想的局限性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论语》修、齐思想亦有她的消极性,即局限性。在个人修养的过程之中,由于个人先天的以及后天的诸多原因,自然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正常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具体地体现在修养程度不同,成就不同,认识不同等。对此,孔子把人分作了层级。《论语》修、齐思想是有条件的,他针对的是“贵族的”礼,即贵族才能修、齐。这是不科学的,更是有违根本的。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地吸收前人文明,取《论语》修、齐思想之精华,去《论语》修、齐思想之糟粕,得以继承与发展,以推进其更大的发展,发挥其应有之功效。

三、《论语》中修、齐思想的背离及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欲横流,有些人的言行举止是肤浅的,鄙俗的。实践中,大量事实充分证明问题出在制度上。进一步地说就出在制度的引导上,或者说出在政府的宣传指引方面。社会的环境也是需要相关部门治理的。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我们在把握事物主要矛盾的同时——经济好而快地发展,要懂得俭以养德,俭以养廉,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在经济浪潮迎面扑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可随波逐流,放任自我,一定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要注意它的次要方面——经济在好而快地发展着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尊奉金钱万能观。为杜绝社会不良现象,要做到防微杜渐。[3]

四、《论语》修、齐思想的当代价值

修身是一亘古不变的话题,具体是为了提高自己,重要的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也正是修身的真正本质所在。齐,是一种进步性的要求,要求人不断地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家,可谓硕大的家庭,一定的地域,确切地指此地域中的人。统归而言,《论语》之所以能够延传几千年而不失其固有的意义性、文明性、先进性、前瞻性,甚而波及周边的国家以及能够影响当代的世界,究其原因就在于她的这种人文性和塑他性。齐的对象,狭隘地说,就是指修身者的家人,而更广泛意义上的,乃是指周围的家,周围的人。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则指诸侯各国。

(一)《论语》修、齐思想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智慧之光普照苍穹,一直辐射到今天。国外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是儒家文化的世纪。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性、历史性的话题。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自然,爱国主义教育亦是国家、政府要做的头等大事。因为这关乎着民族的生死存亡问题。[4]《论语》修、齐思想就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爱国者,首先要有爱国的高度觉悟,而此种觉悟的形成基础就来源于《论语》修、齐思想。爱国,在于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在爱护国家的基础之上,亦要抵制外国的种种侵扰。在思想方面,《论语》修、齐思想的有效性就足以应对外民族的巨大挑战。儒家传统不但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其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修、齐思想重视教育和知识,而这种知识的输导就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以何为爱国,如何爱国,怎样爱国。修、齐思想对于道德的阐释更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前提。道德挂帅。一个人的道德,决定着这个人的为人处世的言行举止。修、齐思想提倡人类重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有道德的公民。教人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忠于职守、敬业、爱岗、遵守纪律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于一个家庭都是必要的,对于爱国主义思想而言,更是重中之重,是具体的细化。

(二)《论语》修、齐思想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修身可以说是自己的个人的事,从功利而言,是为了“标榜”自己,表明自己是有素养的,有涵养的。是个人的事。而“齐”字则突出了其的影响性和最终的相互性。“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5]此段语录,与其说是教育时人或后人,不如说是在“齐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补充,互补长短,即为见贤思齐。“齐”字充分地表明了他的动态感,即它是实践的而非停留于时间与空间的。孔子环游于各诸侯国之间,目的是为了传播他的思想,暂且不说他的思想的性质,亦不说他的目的是否能够达到,就仅仅论及他不辞辛劳,远涉他乡异国,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在此无论是时间或空间的实践过程中,他表现的是那么的完美和自信,这完美和自信更来源于他的修身和“齐”的力量!他是“齐”的实践者,“齐”的标榜者。孔子的一生在完美地诠释着“齐”的内涵(哪怕他不可能达到他的目的,但就此过程而言,他在影响着周围的人与事,这种影响直至延续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切,证明了孔子的主人翁意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关乎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关乎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关乎着社会主义命运。

(三)《论语》修、齐思想对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6]

国人热议,国际关注的中国梦,成为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国迈向未来的指引。实现中国梦,实际上也是实现我们每个人的梦,全民聚力,全民参与,全民实现。在此目标的指引下,热血三分钟是不足取的,这就需要有脚踏实地,坚持到底的劲头。修、齐思想使得一个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由一个不开化思想的人转变为能够自觉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且想要成功做事的人。修、齐,使得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与方针,时刻保持与党中央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之上,人人才有种使命感,有了这种社会化的使命感,才能积极地拼搏,艰苦奋斗,懂得坚持,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坚持到底,最终实现。如今,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孔祥林,男,孔子第七十五代孙,主编和编著了大量的有关孔子的后世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周边的韩国、日本国、中国的台湾地区等国家及其他各民族、国家。)[7]更是在积极地以新时代的视角在传播着这种理念,努力把其弘扬后世,得以传承。《论语》的修、齐思想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教育意义,最终指导着当代大学生去实践。其实,这个借鉴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就是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的实践过程。

五、当代大学生修、齐思想教育的对策

当前,生产力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随着中国经济健康而快速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外界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世界上已有的民族的文明是有灭绝的先例的,对此,我们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修、齐思想的教育。首先,根据已取得的成果,采取“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使之能够继续延续下去。我们利用先进性的思想与古时的思想精华发生碰撞,以致产生有益的火花。我们当下的社会人一直在诠释着 “修”与“齐”的内涵,用我们实际行动践行着,加强对当代大学生修、齐思想的教育。其次,加强各大院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努力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的思想,科学而可行地去践行当代大学生修、齐思想教育的活动。[8]最后,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新时代赋予了“修”与“齐”的新内容,这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1]马力.孟子[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

[2]金沛霖.孔子语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古敏.论语[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6]新华文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孔祥林.孔子的经营之道[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

[8]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论语爱国主义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论语·为政第二》
爱国主义教育
半部《论语》治天下
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