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研究

2014-04-06李书安

关键词:职责辅导员院校

李书安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研究

李书安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高职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有着更多新的挑战。如何明确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做好辅导员工作是本文论述的核心,将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对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履行的思考三个方面来阐述。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外,其“三观”养成、行为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部分都要承担在高校辅导员身上,明确辅导员职责,增强辅导员履职实际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许多不同于本科教育的特点,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高职教育自身发生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诸多新的挑战,而明确和履行好辅导员工作职责,将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化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

自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上下统一思想,进一步推进我国各方面的改革与开放,以促进国家持续健康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经济条件逐步提高,社会也变化的丰富多彩,多元化、多民族的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既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又有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高职学生刚从相对封闭的高中(中职)校园到一个比较开放的大学校园中,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极易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

(二)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剧烈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业已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许多不良信息不加以辨别先一步避开辅导员传递到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发展、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网络的便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学生们借助网络所得到的信息比别的方式都迅速,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使得辅导员所要传达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辅导员工作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职教育。但是随着高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增加。从生源质量上来看,现阶段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表现出学习不主动、自律性差等特征;从家庭组成来看,当今更多的学生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他们大部分都独生子女,同时又有着许多自身特点;从经济状况来看,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了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这些特点使得辅导员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以思想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来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辅导员最主要的职责所在。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群体之一,处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能够最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较好的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的认识。此外,辅导员还要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

(二)心理健康辅导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剧烈转型和家庭、学校教育方式的变化,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日渐地空虚起来,精神支柱也变得越来越脆弱。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休学、辍学、伤人甚至自杀正逐年增加,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就成为辅导员所必须承担的重要职责之一。

(三)日常管理工作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辅导员在日常事务中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管理者,学校的大小事务都需要通过辅导员进行传达、组织和布置,如:学习管理、宿舍管理、违纪处罚、档案管理、评先评优、学生资助工作、党团活动以及学校的各项学生活动。

(四)班级建设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一个基本单位,个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集体环境的培养。辅导员进行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班委会的建设、学风班风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相关班级制度建设等等。班级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好的环境用来激励人、改造人、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争先创优的团体,激发学生勤奋好学、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五)就业服务及指导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一个目的在于将来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辅导员在学生刚进校时,就应帮助学生作好今后的人生规划,用规划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以后的发展方向,使其有目的的进行大学生活。在学生即将毕业之时,辅导员还应提前为其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式,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三、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履行好职责的几点思考

(一)推进辅导员工作理念的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辅导员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以人为本的事业,学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现今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有着更多的特点,他们更加独立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也更加的叛逆,所以辅导员工作一定要更重人情味,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根本目的。

2.树立民主观念。辅导员要将学生放到应有的主体地位,使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了学生,还要做到依赖学生、满足学生、发展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保障学生自由的学习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一体感,从而使辅导员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

3.树立法制观念。辅导员工作要不断的强化法制观念,不仅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学校中,学生是义务主体,学生有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平等的。

(二)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工作方法

1.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不能单独将思想政治教育单列为一项工作,这样取得的效果会微乎其微。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事务管理相结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诚信教育、评优评先工作中的奋斗教育、学生活动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等。

2.落实辅导员工作“五项制度”。“五项制度”是融入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能够具体落实各项工作。(1)例会制度。各班级每周末由辅导员主持例会,宣布近期班级事务或活动;(2)值班制度。辅导员需要每周有固定时间在学生公寓居住值班,并巡查学生公寓,及时处理各类状况;(3)谈话制度。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寝室、食堂等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有的放矢地与学生谈话交流,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4)听课制度。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5)工作沟通和汇报制度。辅导员要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沟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和妥善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

3.创新工作方法。现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广大辅导员必须要学习相关网络知识,掌握相关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健康积极地引导学生。

(三)建立合理的辅导员考评制度

1.合理的辅导员考评制度能够明确辅导员职责。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在各种繁杂和琐碎的事务中工作的,只要与学生相关,最终都会落到辅导员身上,使得辅导员与其本职工作发生了严重的偏离。通过对每一个辅导员具体工作职责的考核,就能使辅导员工作时主动履行其职能,真正形成育人无闲事、职责明确的良好局面。

2.能够有效的提高辅导员积极性。通过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分出好中差,鼓励上进的,奖励优秀的,督促落后的。辅导员自身也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方向,将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激发出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3.能够促进辅导员责任心。辅导员的事业心、责任心至关重要,每一个辅导员要有为学生成长成才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地工作。如果没有考核,很可能一些辅导员的责任心就会逐渐消失在各种各样繁杂的事务之中,所以说辅导员考核是促进辅导员责任心的重要杠杠。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辅导员工作都是不可替代的,其职责履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如何加强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履行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课题。

[1]赵中建,陈霞,李敏.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5.

[2]曲倩劼.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6,(4).

[3]古爱琼.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及其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8,(5).

[4]李兴华 李志强.改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5]陈孔祥.谈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猜你喜欢

职责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各级老促会的新职责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