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视角下的温瑞塘河保护规划

2014-04-06张秀珍杨永康王铮忾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保护区河道用地

张秀珍 杨永康 王铮忾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7)

1 缘起

如果把内河与城市比做是藤与瓜的关系,那么,内河就是给城市输送乳汁的藤蔓,很多城市因水而生,因河而兴,内河是城市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温瑞塘河和温瑞平原的发展就有着鱼水相依、相生相伴的不解之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温州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大,塘河出现了水体污染突出,河床淤积严重,填占河道现象普遍,沿岸景观无序,历史文化面临湮灭等一系列问题。为使温瑞塘河的保护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2009年浙江省颁布实施《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次年,温州市颁布实施《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至此,塘河的保护变得有法可依。

但是由于编制目的、编制内容及角度的不同,现有众多涉及温瑞塘河的专项规划都没有从空间角度对塘河保护范围进行研究和明确,不能满足《条例》和《办法》对塘河保护管理的需要。为此,依据《条例》和《办法》,从空间上划定塘河保护区范围,明确保护界限和管理主体,就成为塘河保护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城市水网流域层面,从空间的角度出发,以用地管制为主要手段,对塘河的保护进行规划途径的探索,一方面起到保证塘河未来的生态安全作用,另一方面希望对其他河流尤其是城市内河水网的保护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2 认识温瑞塘河

2.1 塘河的沧桑变迁

温瑞塘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史前时期是一条海峡,西汉初期演变为瓯江河口南支入海水道,东晋时期演变为一条水面宽阔的河流,之后便是唐宋以来水网的不断整治和疏浚[1]。

2.2 塘河水环境的特点

塘河作为典型的城市内河具有如下5大特点:

1)水系大。

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流域面积740 km2,仅水面面积就达22 km2,大小河流共计千余条,具有水系庞大的特点。塘河由海陆自然变迁、砂石淤积和人工疏浚而最终形成,是典型的平原河网水系,又兼具有滨海河口的特点。

2)水网密。

塘河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宛若迷宫,根据《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温瑞塘河流域河道等级名录的通知》,塘河水系按照骨干河道、重要河道和一般河道划定为三个等级。骨干河道共3条,分别为温瑞塘河主河道、西山河、南塘河;重要河道103条,一般河道942条,整个水网体现了网络拓扑的特点。

3)水岸亲。

根据《温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温瑞塘河水系河道的正常水位为2.92 m,汛限水位为 2.72 m,经常水位为 2.62 m,整个流域基本属于滨海平原区,水面与驳岸高差较小,具有沿岸标高较为统一,落差较小,亲水性较强的特点。

4)水性静。

塘河的水源主要来自瞿、雄、郭三溪之水,辅以大罗山、吹台山等诸山之山涧溪流,水量十分有限,加上平原区域地貌比较平缓,同时当地水利部门通江闸坝对塘河水位进行一定控制,使塘河的水流较为缓慢,水性较为静谧温柔。

5)水生弱。

从整体上看塘河干流与外界交换的流量很少,类似于狭长的人工湖泊,但从内部呈不规则网络状分布的各分支水体来看,互相之间流动交换频繁,则为明显的城市河道。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温瑞塘河兼具有封闭型湖泊和流动性河道的特点,污染物排放入塘河之后,除了少部分能通过自净作用在原地消化外,绝大部分通过水流及浓度差的作用迁移扩散,导致整个塘河水域趋向于同一的水质,也导致了塘河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2.3 存在问题

温瑞塘河现状面临着水质恶化、生态破坏、污染严重、河床淤积,河道遭到填塞挤占,沿河部分文化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资源正在快速消逝,沿河绿地布局零星不连续,景观风貌乱而无序等一系列问题,就空间和土地利用方面而言,主要有两大问题:

1)河道空间受到挤占。

按照水利部(水文[2005]70)《水文现代化建设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水文测验方式改革,以勘测队管理若干测站,测站实现有人看管,无人值守,定期检查巡测,实现驻测、巡测、间测和水文调查相结合。我们以山西省水文局王家会水文站作为流量巡测可能性分析论证的典型站点,以满足水文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评价分析等实际需要精度,研究和推进水文测验方式的改革。

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对河道进行了挤占,数量众多的道路、桥梁、房屋等的建设侵占了河道大量面积,与河争地,违法填河屡禁不止。许多河道丧失了滨河开放空间。

2)沿河土地利用呈脱离和无序状态。

在“道路经济”的影响下,温州城市发展与河流水系呈现脱离关系,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和河流水系格局存在剥离现象,沿河土地利用呈现无序状态,现存大量基础设施落后的工厂和旧城区成为河流污染的重要隐患。

3 以确定保护空间为核心的规划方法探索

城市河流保护治理是一项涉及规划、水利、环保、市政、园林、交通等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2],以往的保护治理大多从堤岸改造、截污治污、生态修复等具体工程措施方面进行治理,本次规划借鉴国际上强调水体与土地相结合的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规划方法[3],将塘河水网作为保护对象,通过划定范围细则的确定,从空间上将保护范围予以落实和界定,同时对保护范围内的用地类型提出控制要求,从而达到确保塘河生态安全的目的。

3.1 通过划定保护区,实现全流域的用地管制

1)划定原则的确定。

秉承《条例》和《办法》对河道保护范围的最小宽度要求,规划依据防洪规划已确定的蓝线,按照骨干河道蓝线每侧50 m,重要河道蓝线每侧15 m,一般河道蓝线每侧8 m的范围进行保护区的划定。

2)划定细则的调整。

考虑到塘河沿线用地情况的复杂性,规划进行了具体细则的确定以使得范围线具有弹性和可操作性。

其中沿江(海)闸门保护范围是依据防洪规划的相关内容,闸门的保护范围为水闸主体工程向上下游各延伸120 m,左右侧边墩翼墙起各向外延伸50 m。

细则二:当细则一中需要扩大保护区范围的用地或设施需进行拆除、重建时,那保护区的范围将按照最小宽度进行确定。

细则三:保护区范围线的划定涉及的各类防洪规划发生修编时,则以新修编并获得审批的规划为依据,进行保护区范围的相应调整。

细则四:城市的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以及各单元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进行重新修编的时候,则需以保护区范围为依据进行用地的确定和调整。

3)用地类型的控制。

在明确保护区范围的基础上,规划进行适建用地类型的控制。适建用地类型指保护区内允许建设的用地类型,包括水域、绿地、河居文化点(居住)用地、旅游景点、塘河旅游相关的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宗教设施用地、港口用地、城市道路用地、农林用地、供水供电用地、环境设施用地、安全设施用地以及由塘河主管部门确定的与水系保护治理相关的用地。其中河居文化点(居住)用地、宗教设施用地需要严格按照现状控制,不得扩大用地规模。除了适建用地类型外,其他用地类型均属于非适建用地,即不允许建设的用地类型。现状已经存在的非适建用地需要在市政、景观、环卫、建筑色彩等等方面满足塘河的保护要求。

4)管理权限的要求。

规划从管理的角度明确了管理主体,从而使得河流受到多方管制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扭转。

3.2 缓冲区的补充

缓冲区是指保护区以外对塘河流域生态及水质有重要影响、或有一定安全隐患的用地,具体包括大罗山、吹台山等山体;紧邻塘河保护区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大罗山、吹台山等自然山体作为塘河重要的自然水源地,应禁止毁林、开山采石等活动,对已破坏的自然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做山体覆绿处理;完善和构建典型森林植被群落,森林覆盖率要求达到90%以上;区内不得布置生产、贮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的工厂和仓库,禁止设置二类工业、三类工业以及危险品仓库用地,该类企业有发生生产事故引发重大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一旦事故发生,将对塘河的生态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当缓冲内的污染源对塘河产生水体污染时,应进行治理、搬迁或调整。

4 结语

在《温瑞塘河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之际,笔者深深地感觉到城市水网的保护应从流域层面出发,进行全面综合的保护与利用,尤其是从空间和用地出发进行落实,使规划本身具有弹性和操作性,在明确保护主体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水利防洪、水质改善、生态健全、文化传承、景观营造、人文展示、文化活动等一系列规划的统筹安排和协调,使内河与城市最终和谐相融。

[1]张俊凯.温瑞塘河历史文化资料汇编[Z].温州:温州市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2006:2.

[2]张春艳,张 敏,郑 丽,等.生态视角下的城市次级河流保护——以重庆主城区梁滩河、虎溪河保护规划为例[A].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3]沈清基,方 芳.城市河流地区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以温瑞塘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4(9):43.

猜你喜欢

保护区河道用地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