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医疗建筑设计初探

2014-04-06江婉玉刘亚兰曹花瑞黄子航

山西建筑 2014年13期
关键词:人性化医疗机构建筑设计

江婉玉 刘亚兰 曹花瑞 黄子航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人性化医疗建筑设计初探

江婉玉 刘亚兰 曹花瑞 黄子航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通过对医疗建筑的基本概念、产生过程及发展过程的分析总结,从医疗建筑使用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医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阐述了情感因素、人文因素对医疗建筑设计的影响,指出了人性化设计是当代医疗建筑设计的趋势。

医疗建筑,情感因素,人性化

0 引言

医疗建筑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之一,它是人类繁衍生息、维护健康的场所,也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重要阵地。几乎大部分人都在这里出生和死亡,也在这里享受各项医疗服务,所以医疗建筑往往是充满情感起伏的地方。卓越的医疗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医疗技术上的功能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情感要求和人文关怀的需要。但令人遗憾的是,以往的医疗建筑设计常常仅考虑医疗方面的需求,而忽视了作为医疗建筑使用主体——患者、家属以及医务工作者情感方面的要求。

1 医疗建筑的概念

医疗建筑,主要是指医院及其配套设施,指以向人提供各项医疗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所在建筑,因此医疗机构和医疗建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医疗建筑最初设立时依附于宗教传播,是供信徒避难、休息的场所,有招待意图;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才逐渐成为患者治疗和疗养的专门机构。而现在,医疗建筑已超越简单的“医院”的概念,成为为使用者提供以医疗为主体的多方面服务的综合化建筑群。

医疗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受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每一次医学技术、科学技术、经济制度的巨大飞跃,必然要求医疗模式进行新的革新,从而也推动并促进了医疗建筑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1]。

2 医疗建筑的发展历程

溯源来说,医院最早起源于宗教建筑,作为宗教传播过程中的副产品逐步发展。19世纪医院系统初具规模,随后产生了辉煌的进步,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了近现代医疗建筑形式。20世纪,“技术”概念被提升至医疗领域的制高位置,相应的医疗建筑中也更多的加入了技术层面的设计:构成模式和流程组织,护理单元间的构成,各部门的组成关系,复杂功能模块之间的紧密度,空间流程组织关系等。新世纪伊始,心理学领域的卓越发展使设计从“工业化”不断向“人性化”方向进步,与此相应,心理学概念也被引入建筑设计领域,这使医疗建筑设计摒弃了以往仅仅注重技术层面的观点,使以人为本、人性化成为21世纪医疗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

2.1 古代医疗建筑模式

古代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建筑多为传播宗教的慈善机构,如古印度的锡兰(Ceylum)医院和阿育王医院(Asoka)都是以佛教传播为基础设立的医疗机构。这种现象在欧洲也是十分普遍的,公元十五世纪初期,为了传播基督教,欧洲教会开始在各地建立与寺院相连的医院。当时的教会医院不仅是医疗机构,同时也可供教徒短期食宿之用,形成了医、旅、寺庙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建筑[2]。例如公元五世纪开始创建的法国里昂医院(Hotedldiue of Lyons),初建立时规模较小,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该院已发展成为封闭的庭院式建筑,从平面看已具较大规模,修女充任护士,内部具有浓重的宗教气氛。

2.2 近代医疗建筑模式

公元十五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在欧洲萌芽,加之“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都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进步,也推动了在此基础上的医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到了19世纪中期,手术治疗在麻醉术、灭菌术、X光和心电检查等相继问世的基础上取得了技术上的飞跃。近代医疗建筑的雏形最早出现在阿尔帕(Aalto)早期在芬兰帕米尔(Paimio)的设计和门德尔松(Mendelsohn)在海法(Haifa)和耶路撒冷的设计,从这两个设计中可以看出,近代的医院已不再是单纯依附于宗教的慈善收容机构,它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医疗组织形式。由此可见,近代医学方面的飞速进步也促进了医疗建筑的发展,同时近代医疗建筑为符合医疗机构中专业分科和医护分工,人员、设备按专业归口集中、各科室之间分工协作的新特点、新要求,采用分科、分栋的分离式布局。

2.3 现代医疗建筑模式

随着实验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生物检测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疾病与人体生物学变量和细胞结构变化的关系,从而使生物医学模式被普遍接受[3]。20世纪末期,由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长足进步,医学模式正在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转变。20世纪90年代,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美国建筑师协会发表了《医院及医疗设施设计与建设导则》,他们对现代医疗建筑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即现代医疗建筑日趋复杂,专业化和中心化,形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医疗中心,并且在分区结构上更加细化——在各个区域内,医、患;洁、污物;动、静;内、外入、出路分开。

3 我国医疗建筑设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院建筑也随之不断演变、更新、扩充。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认识日益增强,因此,对医院建筑的功能设施、技术设备、医疗环境等条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单纯的“医疗型”医院正向着“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复合型转变。而我国现有的许多大型医院建筑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它们的建设模式基本都参照欧洲的BEAUNE模式,即将医院整体分为三大部分: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相应的主体建筑相互独立设置,其他附属功能的建筑零星布置的模式。这样的建筑模式虽然使功能规划比较明确,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就医流程线过于冗长,医生、患者和家属经过漫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目的地,形成了巨大的人力浪费。有些新医院进行了新的设计探索,把三大机构拼在一起,但因平面布局和流线设计不明确,使医院更加变为迷宫一样的建筑,让人身心疲备不堪。这就是一些医疗建筑设计者只考虑建筑的功能而忽略了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致。不论医疗建筑其功能如何复杂,医院里最根本的还是“人”,无论建筑如何庞大且复杂,其服务主体不变。而建筑和其内部空间与其他基本物质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游走于其中,用“看、听、闻、摸”等身体触觉来感受此物质。当代很多医疗机构和设计师也普遍认可,现代医院设计的路程是从“技术”走向“人”,是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之根本的“以人为本”原则下的产物。

4 人性化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从事医疗设计的设计师压力越来越大——他们被要求在设计中降低建设费用以及设计费用,在应对这些要求的同时常常忽视将人的情感因素融入设计之中,忘记了其设计作品最大的使用者——患者。建筑设计师可以为医疗机构中的管理方提出更具效率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不应以牺牲环境质量和人文关怀为代价。同时患者不断对医疗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医疗机构要想赢得市场,必须不断适应患者需求,为其提供温馨宜人的就诊环境、全面周到的医疗服务。

新世纪伊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新的智能系统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效果。但是在注重这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也隐藏着人文关怀缺失的危机。为此,寻求医疗技术、效果与情感的平衡,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环境,成为了当今医疗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产科病房中实施的人性化设计探索——丈夫和家人陪伴的温馨的家庭化私密病房、生育中心和母婴同室的爱婴病房等等都是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典范,反映了人文文化思潮回归医疗建筑设计的强烈愿望。

诚然良好的医疗环境会对患者、家属和工作人员的情绪产生有益的影响。显而易见,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包括以下特征:指示牌标示明确,通道及动线清晰,私密性良好,适宜的温度,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视野等。在医疗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平面布局、装饰设计、材料应用等进行世俗化、园林化和艺术化处理,是柔化高科技的冰冷感觉、渗入人情味的有效手段。例如,日本稻城医院病房的设计对医疗建筑的情感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思考。他们通过将护理单元间内二床间病房和四床间病房交替布局和灵活多变的家具,使各病房中每个床位都有天然采光和良好的视野,而且个人隐私获得良好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共交流区,提供公共交流空间。

5 结语

过去大多数的医疗建筑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医疗功能方面的需求,对患者、家属和医务工作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系统观念的改变,医疗建筑的设计中心从医疗技术转移到使用者上来,更加重视使用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21世纪的医疗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因此,人性化设计是当代医疗建筑设计的趋势。

[1]王 烨.综合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浅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6.

[2]周 欣.中小型医疗建筑空间探索[D].长沙:湖南大学,2008.

[3]刘 阳.营造健康医院环境[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4.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people-oriented medical buildings

JIANG Wan-yu LIU Ya-lan CAO Hua-rui HUANG Zi-hang
(Northeast University of Forestry,Harbin 150040,China)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oncept,origin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edical buildings,the thesis proposes several factors that the design of medical buildings shall consider from the users’perspective.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and humanitarian factors on the design of medical buildings,and predicts that people-oriented design is the future design trend of modern medical buildings.

medical buildings,emotional factor,people-oriented

TU246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4.13.014

1009-6825(2014)13-0020-02

2014-02-25

江婉玉(1988-),女,硕士; 刘亚兰(1964-),女,博士; 曹花瑞(1988-),女,在读硕士; 黄子航(1991-),女,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人性化医疗机构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建筑设计的困惑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