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2014-04-06王亚丽

关键词:习得者二语隐喻

王亚丽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7)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研究

王亚丽

(南京晓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7)

我国外语界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始终在不断地寻找二语习得的有效模式。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将解决二语习得的目光转向了隐喻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是继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后,成为二语习得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本文从阐述二语和二语学习隐喻的本质入手,对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隐喻理论;二语习得;应用;研究

一、引言

隐喻与二语习得都隶属于语言认知领域,及至英国学者卡梅伦(Lynne Cameron)和洛(Graham Low)在1999年合编出版的论文集《隐喻的研究和应用》的发表,标志着隐喻研究进入应用性阶段。该论文集指出,隐喻理论能有效指导语言教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隐喻机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喻题、喻体、喻底。从某种层面上说,隐喻不仅是产生词义的主要理据、表达的机制,同时也是同义和多义的来源,是一定程度上填补词汇缺口的方法。[1]从这种意义上看,隐喻过程中的语义转移能够提供一定的平台给词语意义的扩展。因此,在二语习得中应用隐喻理论,一方面是隐喻研究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需要。在研究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前,我们首先应该对二语和二语学习隐喻的本质有相对的了解。

二、二语和二语学习的隐喻本质

(一)英语词根、语法等是隐喻思维语言方面的直接产物

1.隐喻理论与英语词缀及近义词

英语与汉语之间有很大的差别,相对来说英语的大部分单词都能分解成若干个词缀或词根。单词如果是词缀组成的,其含义也会是词缀概念的组合。从隐喻理论来说,一个词缀同用在两个不同概念的单词中,就是对它们所映射的两个不同概念含有相同的抽象子概念的隐喻本质的映射。我们的记忆能够对具有相同性的近义词有一定感知性,这些感知性都是从思维层面上出发而来的。如果一组近义词中有一个能对这组近义词的相同性进行直接映射的单词,将会很容易激发记忆对这组近义词的感知,这种感知是人类思维中一个概念化的东西。[2]

2.隐喻理论与英语语法及英语词性的关系

单词是由语言映射产生的,而其映射结果则是隐喻思维之于主客观世界的概念化后产生的。在英语中单词与单词可以相互组合成词语和句子,这种组合是对小概念组成的大概念的一种映射,英语语法使得人们能够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感知的思维。[3]词性是词的特点,是词类划分的根据,英语词汇总共可以分为十种词性。映射到语言中,隐喻思维就创造了副词、形容词和名词的词性等。事实上,语法与词性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是同一归纳的两种说法。

(二)英语学习的隐喻本质

如上所知,隐喻思维的直接语言结果产生了英语词根、英语语法等,从这点来说如果英语习得者具备了优秀的隐喻思维能力,就能对单词之词根拼写的错误很容易的感知到,这是因为他们在思维层次上就已经具备了单词拼写、语法结构、词性变化的正确感,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对英语语法和词性的规范性有了特定的思维形式。对隐喻思维的有意识使用,会促使英语习得者输出的英语更加原汁原味。[4]所有的英语词语都是思维对某一个概念的一种映射,词语使用的准确与否与思维中概念区分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即隐喻能力的高低能直接影响这种正确率。但是,除了从思维层次上解决概念的选择外,还必须对概念所对应的英语词根有所了解,即必须对各个英语词汇加以熟知,尤其应该对含义相近的词汇所映射的思维概念有所熟知。

立足隐喻认知的本质来看,我们可以由此及彼通过已经认识的概念对其他陌生的抽象的概念进行认识和理解。通过类推我们已经熟悉和掌握的知识,我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新知识。换句话说,我们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一般都是通过对相通事物的联想来进行,学习的隐喻本质,就是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感知交融来完成对未知的认识。我国英语习得者对英语的学习,其实都是建立在汉语的基础上的,在这一过程中,隐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二语习得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隐喻化的。[5]

三、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一)二语习得如何利用隐喻理论进行词汇学习

在现代认知理论的研究领域中,隐喻是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存在的,它除了是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语言现象外,同时具有认知意义上的价值。在语言中,隐喻是无处不在,英语中有很多表达概念隐喻的语句,但很多人并不能完全察觉这些跨概念域映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管是隐喻的系统性,还是隐喻的认知机制等都能应用在二语的词汇习得中。

二语词汇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对词汇的概念意义进行介绍是其尤为重视的部分。而教学中对其隐喻意义的进一步介绍则很少,在传统二语词汇教学理念中其隐喻意义并不属于语言研究的领域,而是语言在运用中变化的结果。但认知语言学领域认为隐喻是十分重要的现象。隐喻理论和思维能力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中,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产生是伴随人类认知发展而来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尤其是对抽象事物加以认识时不可或缺的一种认识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6]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原型效应的影响,一般其开始都是以基本事物范畴为基础的。在二语词汇习得中,学习者们不仅要掌握好词汇的概念词语,词汇的隐喻意义也是需要注意掌握的。二语词汇在隐喻意义方面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生活中灵活应用的产物;第二种是语言中已经被人接受的隐喻意义。人们的思维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定势,即会认为第一种不太好把握,第二种则比较固定。在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都应该增加对词汇隐喻意义的介绍,促使学生对词语的隐喻词义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有明确的了解。比如,基本范畴的词中很多都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很多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都有可能会被用作其他意义的隐喻,所以在对二语的全面学习中,一定要加大对这部分词汇习得的重视程度。常见的颜色、动物名称以及花草树木等,这些词汇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隐喻意义,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

(二)隐喻理论在二语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各种文本比如诗歌、小说等中都有隐喻的身影,这些文本的主题大多会比较具有普遍意义,如理智、人生等都是常见主题,对主题的表达通常都是由隐喻来进行的。隐喻除了带有表象性、情意性外,还具有丰富的内容性和自由的解读性。正是如此,通过隐喻思维我们除了能对英语思维的精髓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外,还能通过其学习最地道的二语语言形式。[7]

作为读者从话语信息中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动态过程,篇章阅读理解的过程主要通过三个因素互动产生,这个过程相当完整,是从读本中对意义加以构建而完成的。读者在语篇基础上激发出来的知识即为第一个因素,这些知识包括辨别词语的能力等;第二个因素是读者对作者语篇语言的解释;第三个因素是二语语篇阅读的情景。词语具有唤起隐喻概念与意象图式的作用,而隐喻则可以将某个图式映射到其他图式上。从这一点来说,词语可以对隐喻性理解进行激发。所以,教师在二语篇章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对照汉语文化的概念隐喻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主题中的概念隐喻体系,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的隐喻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二语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清理目标语内的民俗化概念,通过跨文化对比等方式,使学生更快看清语言表面中蕴含的概念隐喻。

对熟悉的隐喻进行扭曲,是人们理解和吸收新隐喻的普遍方式,通俗点说就是把熟悉的意象投射到陌生的新事物上。语篇是由语句组成的,在阅读性的语篇中往往有很多语句,这些语句中有一些可能会包含着跨文化的隐喻思维。因此,二语习得者们在理解跨文化意识的文章时可以通过跨文化隐喻思维来进行,这点也说明在篇章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隐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还应该对二语习得者在阅读过程中的预知技巧进行培养,阅读理解能否成功与读者对大脑中相关的图式知识的激活,这与激活程度的高度有重要关系。在阅读和理解语篇的过程中,人的脑海中最开始的知识结构就是图式,图式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背景知识。[8]阅读理解过程的有效性,就是不断激活二语习得者大脑中已有的相关图式的认知过程。表达作者旨在传达的意义,是语言结构或其表达形式的主要功能,所以二语教学中必须注意对二语习得者语境理解形成的教学,只有这样,二语习得者们才能理解阅读篇章中作者的意思。

(三)隐喻理论在文化输入中的应用分析

隐喻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它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即隐喻涉及到社会文化。由于中国与西方不管在历史文化、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的经验上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东西方对同一事物的无论是认知角度还是参照点也都会有所不同。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需要以文化为基础,而这点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很多如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的文化内容都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的,对二语习得者来说,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能有效促进其对隐喻思维的运用。[9]

语言如镜子,从镜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折射出来的文化,英语便是西方文化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的折射,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点点滴滴。以我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为例,这一思维是先秦时期产生的,促使崇天崇神的神命文化成为我国古代汉民族的文化,所以在我国的文化中,“天”除了指代天空外还带着浓烈的人文色彩,拥有一种主宰人类世界的超然身份,也因此派生出诸如“天意”、“天经地义”等在内的各种词语。[10]在英语中,“天”除了天空外,还有“高”这个附加意义,所以英语中的“天”派生出来的词语则是“skyway”等。在西方人眼中,西风是温暖之风,是革命的象征,而在东方人眼中,东风才是使大地回春的风,是革命的象征。这都是地域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联想,但即便文化不同,人们通过隐喻概念便能很好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经验,因此学习目标语言文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目标语隐喻概念的掌握。对隐喻理论进行学习和研究,一方面能帮助二语习得者理解语言文化背景外,另一方面能使他们更深地了解不同文化对语言的不同影响,促进其文化意识的增强,进而促进其语用能力的提高。所以,隐喻理论的应用在二语习得中十分重要。

四、结语

各种研究结果都表明,隐喻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深的创造力,给二语习得提供了另一种新的思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应该对二语习得者对隐喻思维的应用进行鼓励,让二语习得者们认识到隐喻思维对二语习得的作用,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利用,促进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和文化敏感性有进一步提高,使得二语习得者们的语言得体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丰富。

[1]庞继贤,丁展平.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6):44-45.

[2]邓雪梅.围绕隐喻的判断和解释——基于认知隐喻和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04(8):106-107.

[3]郭强.修辞隐喻、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关系再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1):32-33.

[4]夏丽云.隐喻能力、概念流利与二语习得——一项对中国学生二语概念体系的调查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8(8):120-121.

[5]林灵.隐喻认知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10,11(33): 85-87.

[6]王燕.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理论与英语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79-180.

[7]张耀庭.隐喻认知观与阅读理解教学 [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10,6(6):51-52.

[8]丁川.基于认知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9]杜小红.从母语习得谈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出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2(2):13-14.

[10]李炯英.二语学习策略的多元分析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5(5):99-100.

猜你喜欢

习得者二语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试论汉语口语句群表达教学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文化义的习得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