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英美文学课程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2014-04-06宋健衡

关键词:英美体验式人文

宋健衡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英美文学课程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宋健衡

(安庆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1)

英美文学课程虽涵盖丰富人文知识,但其人文素质提升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式教学遵循教学目标的实践化成原理、教学互动的适应性原理、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教学情境的心理场原理,以引发学生的学习体验为重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同时提升人文素质。

体验式教学;英美文学课程;人文素质

一、人文素质教育及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当代人才竞争首先表现为综合素质的竞争,而隐藏于其后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它包括文化知识素养、道德情操素养、审美素养和人生境界追求以及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1](P98)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指经过实践、环境熏陶以及人文知识传授等,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变成学生自身的修养、气质及人格,进而成为其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并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解决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2](P190)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表现在人格不健全、急功近利、缺少社会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诸多方面。大学校园里频繁出现的暴力、自杀事件便是这一社会现象的明证。所以,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的共识。

英美文学课程涵盖丰厚的世界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生的理解、拓宽人生视野、提高道德境界,是英语专业学生提升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对英美文学的人文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英美文学在教学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种种误区。首先,教学目的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教师往往讲授大量文学史知识,作品分析简化为语言点讲解,思想分析停留在文本本身,没有联系学生实际,文学作品的人文素质提升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次,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依然统治课堂,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鼓励学生主动吸收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因此,鉴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英美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发学生学习体验为重心,通过学习体验的生成来构建教学模式,并对师生的教学行为进行设计的内发创生式教学设计。[3](P2)较为系统的体验教育概念是20世纪初由美国倡导 “实用主义”教学的代表人物杜威(J. Dewey))提出。杜威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来于体验,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体验中心,教师在体验教学中只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他反对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体验为中心。体验式教学原理可大致归结为:教学目标的实践化成原理、教学互动的适应性原理、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教学情境的心理场原理。[3](P145)

(一)教学目标的实践化成原理

“实践化成”指体验式教学为实践而教,为成功而教。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对实践问题解决中学会知识;教学过程是依承于实践性问题的解决、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来进行教学活动。体验式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一改过去为灌输知识而教的狭隘视野,依托实践性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获得知识、深化思想。

(二)教学互动的适应性原理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意志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命体验被忽视。体验式教学中教学互动的适应性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适应。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和课中都充分了解并适应学生,设计和实施能引发学生学习体验的教学活动,以提升教的针对性和效率性;学生要主动领悟教师的教学期望、教学设计和评价方式,主动挖掘教学素材,适应各种教学风格,做出合理反应,以提升学的发展性与效益性。

(三)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传统教学过程是封闭性的他控制、他组织过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学习知识,无法自主参与这个过程以实现体验建构。体验式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自主组织教学活动,并在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体验,从而提升对生命的感悟。在这个开放性的自演化、自组织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能有效引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联动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

(四)教学情境的心理场原理

“心理场是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4](P346)人的心理活动产生于具有动力性与整体性的心理场中,以促生学生一定心理活动为目的的教学情境设计其实就是心理场设计,能推动个体产生行动的欲望,将潜在动力转化为现实动力,再由现实动力推动具体的行为操作。体验式教学面对的各种特定对象,包括网络、电台所具备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学指导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与人格特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能帮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心态,全心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并从中体验领会知识的内在意蕴,有效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真切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总之,体验式教学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促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适应,引导学生自主将公共知识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命感受进行有机整合,以增生独特的个体知识,并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融入自己的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与生命意义,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的英美文学课程人文素质教育

文学课程包涵丰富的人文知识,但要将人文知识转化成学生内在的人文素养,就必须遵循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实践化成原理、教学互动的适应性原理、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和教学情境的心理场原理四个原则,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搭建好由人文知识传授向人文素养教育之间的通道,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实现整合。

(一)课前准备

教师要充分了解社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备课中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选择与学生实际问题相关的素材,利用教材中人文元素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外部社会,培养学生多角度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充满了困惑和迷惘。如何走出心理困境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刻画主人公面对困境百折不挠的作品,《老人与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小说讲述了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挑战身体极限,孤身一人在大海拼搏数日,最后“无功”而返。他有着钢铁一样的性格和乐观豁达的精神,决不因眼前的困难或未来的迷茫就放弃行动,永远充满信心地采取果敢行动与困难抗争。这种迷惘而不失望,坚强乐观的素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对当代大学生不无裨益。在经过作品评析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圣地亚哥遭遇了哪些挫折?他真的是“无功”而返吗?他具备哪些优秀素质?他的经历对当代大学生有无启示作用?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圣地亚哥所具备的勇气、毅力、乐观、智慧等素质,指引他们意识到这些素质对当代大学生同等重要,从而让他们自觉培养这些素质,去面对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磨难和挫折。

按照实践化成原则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帮助教师摆脱过去在素材选择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设计出与学生有切实联系的问题,引发学生真情体验与生命感受,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于那些没有问题、或假问题遍布的教学设计,体验式教学能真切调动学生的情绪,触动学生的生命意识,继而为后续的有效教学活动提供潜在动力。

(二)课堂讨论

课堂上,教师要抛弃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学生主体先行,教师辅助指导”的课堂讨论活动,以体现体验式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原则。教师根据小说的核心人文素养价值,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索、深思和觉悟。大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文化、经济的差异易使他们之间滋生矛盾。在学习《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如何评价他人展开讨论。学生们的发言从抨击种族歧视开始,认为将肤色和人的高低贵贱联系起来是一种非人道主义行径。很快有学生提出,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的外貌、贫富、口音、地域来轻视他人,其恶劣性不亚于种族歧视,所以同学们应该互相尊重,抛弃任何形式的偏见和歧视,以达到同学内部的和谐,同时提高自身的处世素养。学生们的讨论将文学作品人文精神这个外在资源变为内在素养,把作品蕴含的人文价值观化为做人的自觉性规则,在深层次产生一种心理反应和价值选择,从而实现人文素养教育。

课堂讨论活动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自组织原则。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是接受者和被动者的局面被打破,教学过程不再依靠教师控制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建构成为有效教学的源泉。课堂讨论也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的师生互动适应性原则,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才是中心,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师平时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中的闪光点与兴奋点,主动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学活动,深刻领会教师的教学期望,领悟知识的内在意蕴,从而汲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营养成分。

(三)课外环境

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课堂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总是不够全面。相比而言,课堂之外的校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具有更大的潜在影响。作为对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课外人文环境的创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在人文环境的创建中,要注意知识内容的实际性、活动的自主性、师生的互动性。校园电台、网路资源、自主学习中心的英美文学音视频材料等知识资源,以及讲座、沙龙、比赛、主题班会、读书园、戏剧节、文学协会、兴趣小组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都可以创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轻松获得有关英美国家礼仪、风俗、历史等人文知识,很容易对其产生产生兴趣,从而激发积极学习的愿望,继而潜移默化地吸收内化这些知识,丰富他们的文学体验经历,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正是体验式教学所需要的心理场。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潜在动力与人文环境一结合,就能在耳濡目染中转化成现实动力,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从而有效领悟知识的内在意蕴,提升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真切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此外,课堂以外的自组织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能更好地体验知识和人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

四、结语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践问题。英美文学因其丰富浩瀚的内容和深刻厚重的人文内涵完全可以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充足的资源,但传统的教学设计无法将知识转化成学习者内在的素质,无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体验式教学依托实践性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充分体验知识,重视师生间的配合适应,强调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环境对学生体验过程的重要意义。所以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意义不只在于知识的积累,还在于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在于生命活动诸方面的整体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英美文学课程应该抛弃传统教学的弊端,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把握该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把文学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同时提高文化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注:本文为201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jyxm348;“教育部国家级英语特色专业”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TS12154)

[1]黄玉军.传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3,(9).

[2]唐一萌,陈艳玲.论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

[3]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C].2008.

[4]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英美体验式人文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人文绍兴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人文社科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