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银长江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4-04-06

关键词:订单式长江校企

李 敏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农银长江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农银长江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李 敏1,2

(1.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农银长江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业务多元化以及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快速成长必然面临人才的瓶颈问题。地方经济院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探索不同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式,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农银长江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范式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结构优化

2003年湖北经济学院结合其金融学科特点试点改革尝试行校合作,成立了农银长江学院,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结构优化的有益探索。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的几个实践

(一)培养模式的结构优化

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分行双方共同制定了 “定向班”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办法,共同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实务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和教辅资料,开展师资选拔、学生面试遴选,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鉴于理论和实践经常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的现实,在农银长江班教学中,我们不断探索加强农银长江班教学的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模式。在农银长江班教学中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结合,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构优化

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懂专业、敢创新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学院为实验室购置了性能先进、使用便捷的实验硬件和教学软件设施,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与保障。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农银长江学院人才要求和内容的特殊性,课程组有针对性地为该课程设计了实践大纲和实训计划,通过实务课程、实践实习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与实战技能,努力建立一个集科研、业务、实战多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方案、学生选拔、教学组织、实习管理、就业安排的探索。在提升企业和学校知名度方面,获得社会效益。从订单式人才培养走出去的人才,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有助企业整体素质和形象的提升。

(三)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创新培养的结构优化

长江学院组织了各种学科竞赛活动,2013年5月,组织了为期十五天的第七届“金融文化节”并取得圆满成功。共本次大赛分为两种形式:团体赛和个人赛。通过开展模拟金融投资挑战赛、小键盘翻打传票大赛、点钞争霸赛、“中国是否建立存款保险机制”的辩论赛等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深入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济金融、文学、数学等方面书籍,以沙龙形式进行现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开展金融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精诚合作的团队意识。举办“诚信,感恩”主题班会,让同学学会收获喜悦与感动。

科研创新活动也成果卓著,农银班学生成功申报并完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农银长江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特色范式研究》和《银行订单式培养中“三实”人才的创新计划》。此外,《对小微企业融资以及金融支持的相关研究》与《湖北乡镇企业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探究》先后参与国家级科研竞赛“平安励志杯”一等奖等奖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与消费特征分析》与《经管类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杯”三等奖奖项,此外还有《新环境下中国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浅析》、《基于行为金融学对大学生证券投资行为实证分析》、《南水北调核心业源区农村水源污染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在学刊上发表。还有,农银班学生业余自助学习考取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证券投资咨询资格、保险从业资格等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针对我校农银长江班的发展实际,需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全面提升发展品质,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行的发展战略,致力为每一位有志于金融事业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发挥潜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舞台。

二、第一届毕业班社会实践检验情况与经验

在2003年上半年对学生的调查显示,班上90%的学生打算考研。但是,在农行的实习使得他们热爱了银行的工作,在面对竞争激烈的毕业生求职潮中他们迎难而上,农银班第一届毕业班2010级41位同学一步步稳扎稳打计划中不断调整自己未来就业发展规划,2013年全班35位学生订购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指导书,互相学习交流应对2014年湖北省银行校园招聘,3位同学准备雅思托福考试继续出国深造,2位同学备战硕士研究生考试。在随后2013年11月农行校园招聘笔试中32位同学通过农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接近90%通过率远高于此次招聘过线率44%,12月复试中22位同学通过面试和体检,2014年6月初,就业41人:农行18人,工行7人,建行6人,交行1人,中行2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2人,平安财险1人,万达物业 1人,融资公司 1人;出国2人,就业率100%。无论是100%的就业率还是超90%的金融行业对口率,都处于金融学院领先地位。就业领域涉及国有股份银行、政策银行、城商行、大型保险集团、信贷公司多领域,就业率居于全校水平前列,值得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同时得到了3-5家国有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工作机会,学生们的专业水准在整个金融圈得到有力的验证,这为以后长江学院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研究有利的方面

1.农银长江学院的实践中,总结农银长江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并分析动因,能为社会进一步认识农银长江学院,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有利于深入了解农银长江学院的现实状况,为学院培养全方位人才出谋划策。

2.提出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订单式校企合作对学校的办学质量要求更高,会促使学校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研究,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更加的科学化、实用化。

3.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实行高校人才特色培养,引入了来自企业的授课教师,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性课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身才智和个性的发展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迎合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解决我校学生就业问题,扩大学习影响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适应现代人才的需求,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办学实力也得到增强。对我校的优势学科起到了更好的宣传作用,也能够吸收更多优秀的学子来我校,同时解决招生就业两大问题,为学校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农行更好解决县域地区专业人才的来源问题,而且要形成长效机制。通过调查与我校金融学院合作创办农银长江学院,致力于为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培养骨干型人才。更好从大学时期开始接受农行的专业培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自身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为农业银行储备更多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

5.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督促大学生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带着问题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同时在参加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问题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就业难”、“金融人才培养”问题的了解,增强自己的社会意识。通过此次科研活动能够提高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中存在的困难、不足与几点思考

1.第一届学生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太紧。第一届学生是在大三时候全院报名经过农行人力资源部选拔组建的班级,前期宣传和教务衔接等各项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或是草率完成,加上对于未来的发展预期不明朗,班上学生们经历了较长的困惑和焦虑,班主任工作在对学生们的心里辅导和与教务等部门的衔接等工作上更繁杂,这样可能会分散了专业上辅导精力。

2.校企合作人定位需要进一步探讨。我校开创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的合作先例,但在培养农业银行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定位较为模糊。在农银长江班的创办之初,以为县域吸纳干部型人才为口号进行招生,但结合农业银行自身而言,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向全社会选拔人才的招聘制度和进入企业后内部的竞争选拔机制是市场竞争决定的。因此,对于农银长江学院的学生来说,如何准确理解定向培养,如何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相结合,对于学校而言,未来农银长江学院学生的发展方向包括招生等方面该如何改进,还不够清晰。

3.如何统一双方利益需要实践探索。校企合作中作为参与者的双方在权利主体和利益诉求方面的不平衡关系,校方在合作中不具备主动权,企业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就难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其一,学校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学校推行校企合作,订单教育,但在与农行的合作方面,被动性较大,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人员招录等方面。学校希望通过与农行的合作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希望农银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农行就业,但是农行方面人力资源已经饱和或者容纳不了所有的学生。其二,就业双向选择的政策对长江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中国农业银行属于国有商业银行,农行湖北省分行对人事的招聘没有完全的决定权,银行招聘需经过网申-笔试-面试环节,农业银行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农银长江班学生实现完全第一批就业,在找工作过程中,如果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往往会放弃农行的工作,对于农行来说如何看待之前的教育投资,农业银行需要根据实际调整宏观的思路。

4.办学质量有待提高。学校教师暂时对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和认识度不高,授课内容与农银需求不够契合,教学特色不够明显,很多课程的设置和选取上面都凸显不够成熟,课程的内容仍需筛选。办学不活,办学形式单一,以传授理论知识的授课为主,除假期实习外,平时缺乏实践性的教育,没有让学生学到与社会接轨的技能和知识。培养方向的不明确往往会导致合作效益不明显,突出校企双方的矛盾,也容易使现实离“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远。缺乏共同的专业教材,缺乏针对农银的教科书,没有将整个农银班的教学规划到完整的科目里,教学没有系统性,这个状况需要改进。来校授课的专业人士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熟悉学校的教学模式,学生又没有课本,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学生也较难理解和融会贯通。

[1]周天芸.人才: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D].中山大学国际商学院,2013,(2).

[2]柏群,姜道奎.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途径的探索[J].科技与管理,2009,(5):143-145.

[3]伍孟林.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时代金融,2011,(10):103-105.

[4]吴晓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指导思想与校本特色[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1):16-20.

[5]景思江,袁毅阳.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1):9.

[6]谭春枝,黄宇.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供需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46-147.

[7]龚道明.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48-49.

[8]刘云,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2010.

[9]李峰,赵雪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10]范祚军,唐菁菁.我国高校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金融全球化的视角,2012,(4).

猜你喜欢

订单式长江校企
长江之头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