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问式教学考察高校之思政课堂

2014-04-06范文明

关键词:思政思想课堂

范文明

(1.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以提问式教学考察高校之思政课堂

范文明1,2

(1.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2.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提问式教学是常见而较为普通的一种教学方式,应用这种教学方式考察高校的思政教育评价工作,确实是一个平凡而难攻的课题。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在立足现实,把握该教学方式优缺点,分析现实误区之后,对提问式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提升。

提问式教学;高等院校;思政课堂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高校思政课堂可谓是一块得天独厚的良好阵地。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好这块阵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并非易事。常言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诸多老生常谈的问题,经常被人认为是简单易行之事,但如果真正进入教学实践,效果却大相径庭,事与愿违。譬如,众人皆知,耳熟能详的提问式教学,现实考察却往往差强人意。笔者遍查中国期刊网站的期刊论文,鲜有专门涉及高校思政课堂提问教学的名篇佳作,至于硕士、博士论文,则更是尚付阙如。基于此,笔者不揣冒昧,从自身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思政课堂提问式教学进行初步探讨,挂一漏万及纰漏之处,还望方家指正。

提问式教学模式指教师用主动提问的方式督促学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实施教学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的一种模式。它不仅能联络师生感情,促进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增加教学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是古今中外教学过程中一直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美国课程理论家塔巴(Taba)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之一。”[1]然而,提问式教学的使用,特别是通过提问式教学考察高校思政课堂评价,却至今是一个有待完善的重要环节。

一、提问教学现状及反思

提问教学法是古今中外的传统教学方法,各国教育发展史上都不乏提问式教学的生动案例。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发展绵续延长,教育发展更是五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法宝。提问式教学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眼下,提问式教学在高校思政课堂应用多,重视少,更无质的提升。大部分老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单纯刺激学生的方式,并未长远考虑其真正的教学推动意义。良莠不齐、瑕瑜共存的现象比比皆是。

目前高校思政课堂提问教学的优点表现在:

1.活跃课堂气氛,打破沉闷气氛。目前高校思政课堂的提问教学,可以打破中学“填鸭式”的一言堂习惯,适当活跃课堂气氛,造成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进入积极有序的思维程序;双方的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共同改进教学。

2.展现学生知识水平,师生互相调整努力重点。通过提问,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利于授课过程中避实击虚,因材施教,调整重点;通过提问,师生可以各取所需,进一步整合教与学的关系,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共性;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欠缺之处,重新审视自己,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所以,教师应深刻认识并充分利用教学提问的这一重要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好思政评价工作。

3.提醒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灭其厌学心理;动员学生开动脑筋,专心听讲,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新生事物、质疑新奇的心理倾向,最终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保罗·弗莱雷,在其最负声望的代表作 《被压迫者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中说:“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是对话式的,而对话是创造性的。真正的‘对话式’教学中的对话,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视界的真正融合。”[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巧妙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其问题意识,提高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问常常使他们思潮翻滚,才情如涌,在“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中有所领悟。

4.凝集学生注意力,集思广益,共同进步。教学效果首先来自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思政课教学如果要像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彩的提问教学是必不可少,其集中注意,塑造思维,刺激活力,增强表达等优点,历来为行家所认可和赞同。同时,通过提问,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表现其特色和优点,增加他们相互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通过提问教学,可以“强迫”他们去学习思政课,扩展知识面。另外,提问过程中的教师,也了解到学生在同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提问还可以起到变相考勤的作用,为教师评价学生的平时操行做准备。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当然,高校思政课唐提问式教学也存在令人担忧的一面:

1.浪费时间,影响课堂秩序。有些同学回答问题消极,他们在课堂上唯唯诺诺,拖拖拉拉,浪费时间;有的回答吞吞吐吐,驴头不对马嘴,影响教学效率;有些同学回答时,或者笑话百出,引起哄堂大笑;或者同学之间观点歧异,引发争论,导致教室里一阵阵骚动,影响课堂秩序。引起其他学生对提问式教学的反感情绪。

2.无的放矢,影响性格内向同学的积极性。有些同学性格内敛,不愿回答问题。教师的强制性提问,容易给这部分学生增加精神压力,导致他们厌恶或害怕思政课,影响其进一步学习思政课;有些同学在老师每次点人回答问题时,都会紧张无比,本来会答的问题也全部忘光;有的同学担心出错受到批评,知道答案却避而不答。诸如上述,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潜在因素。

3.客观性过强,压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有些老师的提问,多是客观性问题,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作为以独立而著称的当今大学生而言,过多的客观问题,影响其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

诸如上述,说明高校思政课的提问式教学利弊并存,优劣共生,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加注意,精益求精,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二、提问式教学评价的误区

提问式教学总体而言对思政课教师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所助益。但毋庸置疑,高校思政课堂在提问式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种种误区。

误区一:提问式教学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一些老师认为,提问式教学可以包揽一切,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甚至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状况。他们在课堂上频繁提问,一方百用,从未考虑大量的、炮轰式的提问,造成课堂的大恐慌。

误区二:提问式教学成为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优劣的标准。一些老师认为,通过提问式教学,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优劣,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甚至对个别课堂回答优秀的学生给予较高的思想政治成绩期待,结果却经常出其所料。有些课堂提问中表现优越的学生,期末成绩却表现平平,令人失望。

误区三:提问式教学可以纠正学生思想意识中的错误倾向。有些教师认为,通过提问式教学,可以矫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意识。这种观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完全把校正学生错误思维的时机放在课堂提问之上,显然有失偏激。殊不知,课堂提问所表现的思维误区,只是学生思维错误之冰山一角。学生的错误思维更多表现于生活、学习之中,他们的错误想法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枝枝节节中。课堂表现,只是九牛之一毛而已。单纯的一次课堂提问,就想了解学生整个思想状况的全貌,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误区四:提问式教学可以从思想上震慑学生。通过提问式教学,可以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然而,过多提问难免带有强制性色彩,并不能从心悦诚服地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发生兴趣。长远而言,通过提问来震慑学生,这只是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形成。而且常常造成好学生总喜欢回答,差学生总回避问答的两极格局。

三、提问式教学误区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提问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高校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纠正。

1.注重师生互动式提问。“对话是理解的最高层次,只有在对话基础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3]传统教学注重老师单项式提问,学生随机应答。不可否认,这样的提问增强了教师的主动性,有其积极之处。但滥用提问,难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雷同生厌,形成“填鸭式”的提问。学生主动性受挫,势必影响思政课教学。如果教师采取“提问”、“反问”与“解释”等师生互相诘难的问答教学,必然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督促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提升”。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从中更多地了解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使老师在教学中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广开言路,辨疑释难,师生双方在思想一致基础上达到沟通和理解,有利于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2.注重生生互动式提问。传统的提问式教学中,被提问的学生往往忙于回答问题,而其他同学则成为被动听讲的角色。部分学生往往思想“开小差”,手里“干私活”。特别当今处在手机时代,学生利用此机会玩手机的特别多,影响教学。如果教师能鼓励其他同学对问题答案进行反驳,并艺术性地控制课堂秩序,使大部分学生都处于“问题骚扰”之中,他们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边听边想或边想边听,甚至出现同学之间互相反驳、相互提问。一方面,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思想失去“开小差”、“干副业”的闲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真正了解思政方面优秀的同学及其优秀的程度。

3.注重情景化提问的刺激作用。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活泼多动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能够调动他们的兴趣,帮助其主动参与学习,摆脱抽象、枯燥的教学概念,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譬如,适当放映录像、图片,播放中,可以将录像或图片暂时停顿,然后提问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动参与小话剧模拟表演,使学生进入生活;在小话剧中设置种种提问,激发他们的情趣,增强其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动意识。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联系教材进行阐明观点原理;或者将提问生活化、情趣化、艺术化,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在快乐中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领域。

4.注重提问式教学的分段式特色。提问式教学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特色,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注意。讲课开始的提问,要注意温故知新,承先启后,过渡自然,开门见山,早入主题;讲课过程中的提问,既要有提前设计好的问题,又要有随机提问。既要掐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又要利于所有学生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课程结束时的提问,要总结整个课堂内容,留有思考问题余地。让学生对本堂课余味袅袅,思绪涟涟。

四、结语

美国学者伊凡·汉耐尔认为,高效的提问“更容易带来精确的评价、适当的注意和理解的提高”。[4]作为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思政课堂,如何将提问这一古老而普通的方法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效用,确实是一个难而又难的问题。无论是古老的中国,还是欧洲文明的中心——希腊,提问、辩难都是教育的典型方式。《论语》中儒家弟子的精彩问答,点化出多少教育的迷津;而苏格拉底和莎士比亚也经常用提问的形式教授和发现“真理”。中国的研究者认为,“美德的传授是提问,指点迷津,而不是给予答案”。[5]所以,提问式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指挥棒,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把老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问式教学是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提问的时机、内容、形式、效果,更是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历久弥新的任务。

(注:本论文系2013年度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课题,课题题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维度研究》,课题编号:D01306)

[1]黄伟.中美课堂提问研究述评及比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3):40-46.

[2]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90.

[3]周旭明,等.大学德育对话教学范式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0-33.

[4]伊凡·汉耐尔.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186-188.

[5]洪明.试析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51-52.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课堂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