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4-04-06陈天悟

关键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陈天悟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泛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陈天悟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具有科技背景的企业的服务开始向金融行业渗透,由此催生出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些现象都表明着我国已经进入了泛金融时代。作为传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泛金融时代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都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本文在提出泛金融的概念、特征和中国目前的泛金融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并为商业银行提出泛金融时代转型与发展的思路。最后,总结性地对商业银行未来发展道路做了一个展望。

泛金融;商业银行;全能银行

一、泛金融概念的提出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致使各行业之间的界限的逐步模糊化。作为金融产业,其和信息行业从本质上来说是同源的,即都是以“数字”作为基因,而演变出的不同的形态。因此,当信息革命不断冲击现有产业时,金融业也被从新定义。信息技术打破了金融原有的行业的规则秩序,使得金融行业的边界日益模糊,“泛金融”时代便悄然到来。

“泛金融”时代,指的是这样一个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凭借自身资源的非金融机构开始提供金融或准金融服务,并借助平台完成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致使非金融行业与金融行业的界限难以区分,金融服务在各产业中的渗透程度不断加深,金融开始普遍化,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少。

中国已然进入泛金融时代。现阶段那些拥有大量的客户基数、开放性平台、一定的资本以及掌握有客户核心数据的企业均具有成为一个泛金融企业的潜力,他们有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条件与能力。在传统观念中,金融牌照会成为区分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标志;但在泛金融时代,金融牌照的价值必然显著下降,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部分企业在拿到金融牌照以前就一直在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并获得市场高度认可,由此可见,只要能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都可能称为泛金融机构。

二、中国目前的泛金融现象

在刚过去的被称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的 2013年里,泛金融现象开始冲击人们的眼球。以阿里、京东、腾讯等巨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高调进入金融市场,其引起的轰动效应让传统的金融机构坐立不安。这些金融的“搅局者”们都是具有科技背景的企业,为了满足其平台上顾客的需求,依靠其强大的数据库信息、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为顾客提供了方便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而这其中又以阿里金融最具有代表性。

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其以在 2004年创办的为其电商平台服务的第三方支付系统——支付宝为契机,开始了电商企业金融化的道路。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筹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开始了其在金融领域的全面规划。阿里金融以其背后电商平台的强大数据积淀以及多年来的客户基础为依托,建成了自己的金融生态系统。其线上有支付宝、招财宝、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线下有阿里小贷公司、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4年3月中旬,阿里巴巴与万向集团联合获得“阿里银行”试点资格,预示着阿里的金融版图的进一步扩张。

以线上电子商务起家,提供的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全面渗透,最终往线下发展,并通过线上资源支持线下服务,阿里巴巴这种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发展是一种经营上的创新模式。

不仅是阿里,同样是电商起家的京东也成立了自己的金融集团,开始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争夺战。从目前形势来看,所有具备条件的各行业企业都有机会成为该行业内金融服务的提供者。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深,金融监管的逐步放开,未来我国由非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所引起的金融泛化现象会越来越多。

三、泛金融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商业银行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存贷汇”,即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汇款业务。以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代表的支付模式的兴起,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汇款业务受到冲击。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中介的职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传统商业银行从金融中介角色定位、行业竞争、经营服务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开始面临挑战。

(一)金融“托媒”趋势加剧

作为间接融资中介的金融机构,传统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信息的收集者与资金供给者,并靠存贷利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在中国现阶段的金融行业中,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资本市场逐步规范化、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举措下,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成本下降、效率的提升,使得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中介作用被削弱,中国金融市场开始呈现出资本性“托媒”的趋势。同时一些科技企业开始介入金融服务业,并催生出新的融资模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市场信息相对对称,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等上的成本非常低,并且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行直接交易,使得商业银行失去了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信息优势,传统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性“托媒”。

(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

在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抢占市场的同时,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渗透,使得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

目前,一些大的商业银行与金融公司在抢滩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将它们的业务进一步扩展到传统业务以为的市场中去。这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善融商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电商的角度来做金融,不仅在其平台上进入商家进行产品销售,更为重要的是自己通过这个平台销售的金融服务。

一些有实力的非金融机构纷纷成立金融业务部门,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例如,在今年3月份,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国务院已经通过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阿里巴巴、腾讯等民营资本都将参与试点。若是能成功运营,必然将与自己的电商平台的客户建立直接联系的纽带。这对现有的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商业银行如何在这股泛金融浪潮中,不仅要处理好自身涉足电商领域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也面临着电商企业向金融行业进军的威胁。

(三)传统经营模式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产业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与互联网完美结合的现代化企业必然在市场取得有利位置。然而,作为最早与计算机网络结合的金融行业,在金融电子化的道路上,走过了金融系统的电子化以及业务电子化两个阶段,而在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电子化金融商业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进展缓慢。而那些科技企业凭借自身的创新基因,大步迈向金融服务领域。

现在商业银行的多物理网点,给银行带来了高额房租、雇员薪水、设备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高成本支出。与此同时,密集的物理网点的业务办理只能在规定时间段内办理,并且流程繁琐,由此带来了效率的低效率,并使顾客服务满意度下降。

与传统银行经营模式相比,因特网与现代银行业的结合,使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得以提高。因为因特网是一种覆盖全球的技术,它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地传递着信息,将全球各个角落联系在一起。银行业经营模式的电子化将极大提高其交易效率。客户只要拥有账号和密码便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个人交易。自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成立以来,美国金融机构便看到了金融电子化模式的光明前景,即成本的降低,银行能提供的存款利率更高,贷款利率更低,结算手续费更便宜,同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顾客。

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四、商业银行在泛金融时代的机遇与经营策略

1999年,美国解除分业经营的限制之后便掀起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的浪潮。当时美国的家庭投资资产规模逐年上升,带动了美国金融零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以在线金融服务最为突出。同样,目前中国的金融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资金融通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对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强烈。目前迅速的经济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另外,多年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实力、较高诚信度,据银监会更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法人)》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51.3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7%,负债总额达141.18万亿元,同比增12.99%。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同时,银行的经营经验与成熟的风险控制能力、基础设施完善、物理网点分布广泛,使得商业银行在泛金融时代依旧具有很强的发展实力。

虽然商业银行在泛金融时代依旧具有发展实力与机遇,但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进行必要的转型,更新现有的经营模式。

(一)客户导向型服务创新

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未来银行的经营目标则应该是“与客户建立最广泛的联系”,即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将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客户至上成为金融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

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高资产净值财富群体的数量大幅增加,未来这个群体还会继续扩大,这个群体对投资有很大的需求,但缺乏一定的投资素养与技术,这个必然成为各银行竞相追逐的对象;同时,还存在着有一定投资技术和大量追求标准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者,这些都是商业银行潜在的个人客户。此外,商业银行还要为那些高价值大中型企业以及那些为实体经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却基本享受不到所需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提供批发业务。

因此,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可针对顾客需求设立两大类部门,第一类对高资产净值设立专门处理客户关系的财富管理部门;第二类是针对普通客户,提供标准化线上金融服务;从批发业务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不仅要为高价值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为小微提供个性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具有敏锐嗅觉的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缘由就是察觉到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大好前景。

为了给客户更大的选择空间,还可以效仿上世纪末美林银行提供的一套综合服务,即给银行客户综合选择权,是选择自助服务还是金融咨询师服务,交给客户自己选择。

(二)金融平台建设以及综合账户管理

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让我们看到平台的价值,由无数小微企业构成的利基市场促进了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平台在信息汇聚与架构设计上的完善优化也使得商业银行依托平台进行金融产品和模式的创新水到渠成。一个好的金融平台能以低成本、大规模和高效率获取客户信息渠,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进而把握需求,有针对性创新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金融的对接融合。

商业银行能凭借自己的资金实力、信用以及在结算、清算、信贷等领域完善的IT基础构架来构建这样一个金融服务平台,而自己主要负责就是制定平台的规则,管理金融综合账户,技术手段的保障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以平安旗下的网络投融资平台陆金所为例,陆金所这个平台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确定谁可以参与,陆金所会对投融资双方进行专业严格的资质审核,保证投融资双方的信息正确,将欺诈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我国正加大对线上文化产业的规范化治理。在未来,消费者不会再吃到“免费的午餐”,无论是听音乐、看电影、电子书还是享受其他的在线服务,都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那么这个收费的支付账户是否能成为商业银行金融综合账户体系中的一部分势必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成立商业银行私营征信部门

21世纪将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会成为与之密切相关行业的核心。阿里巴巴能把他的金融服务做好,多年来其电商平台上沉淀的数据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同样,对于金融传统行业而言,数据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在泛金融时代生存与发展,必然少不了一个强大的信用数据库。

然而,我国目前的征信体系还处于初成长阶段,并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与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对接进行客户信用分析,为银行做出信贷决策提供参考。但目前我国行业、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相互割据,不能共享,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使人民银行的数据库系统的效用很低。

在泛金融时代,大量各类商业数据必然成为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本。而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未来征信机构的市场化发展也是必然。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私营征信部门,类似于中国平安金融集团的征信公司,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收集数据,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金融平台收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仅是与客户有关的金融数据,还包括一系列非金融数据,再通过数据整合分析,从而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一个处理线下数据加线上数据、金融与非金融数据的综合型征信部门。

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私营征信部门不仅能为其银行业务提供分析参考,也能在我国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为商业银行将来可能从事的其他非银行金融服务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四)企业间兼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络获得金融服务,使中小金融机构逐渐失去了贴近消费者的优势,再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分支结构和工作人员,业务相近的金融机构进行合并,使组织结构趋于精干,金融机构通过兼并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银行兼并的浪潮席卷全球,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发生了银行业的大规模兼并。想必这种趋势在不久之后在中国也会发生。

另外,为了应对泛金融时代各行业都凭借自己的优势向金融行业进军,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非金融行业企业进行兼并,这样不仅能增强银行的服务能力,更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未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上个世纪曾经预言过,商业银行会成为21世纪的恐龙。虽然本世纪头10年已经过去,商业银行并没有出现如他所言,出现大面积倒闭的情况,但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信息基础建设全面深化,网络普及率进一步提高,银行未来最大的竞争不是同业竞争,而是阿里巴巴、京东等现代科技企业。平台金融的发展会进一步压榨现存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这个时候,商业银行要继续生产下去的唯一途径就是蜕变成一个全能银行。

所谓的全能银行,是指能提供所有金融服务的综合性银行。他相当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企业所能提供的所有金融甚至非金融服务的总和。在这种银行模式下只要有一个网络接入端口,客户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全能银行提供的的客户需要的绝大多数金融服务。同时,在现实社会中,银行网点数量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全能银行的金融咨询部门,其他业务全都能在信息设备上通过网络完成。全能银行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放松管制下混业经营趋势下的必然发展结果。

目前,中国已经有部分优秀金融企业在往这个发展道路上行进着。传统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蜕变,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走向发达的见证,更是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1]赵怡雯.泛金融时代金融牌照价值将削弱[N].国际金融报,2013,(5).

[2]万建华.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吴伯凡.“泛金融”时代的来临[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

[4]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

[5]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兼论发展民营金融的定位与对策[J].金融研究,2003,(2).

[6]赵相东.基于互联网的小微金融机构征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征信,2013,(11).

[7]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