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比研究

2014-04-05徐华东邢艳秋王立海

森林工程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位学分硕士

徐华东,邢艳秋,王立海

(东北林业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40)

根据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森林工程隶属于工学门类,是一级学科林业工程下面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为082901。

森林工程学科是以森林资源建设与保护、开发与利用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它涉及机械、自动化、森林生态性采伐、木材运输、木竹加工机械、森林工程装备、作业与环境、生产与管理、森工产品检测、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技术领域。它以森林生态采伐理论与技术体系、森林环境友善工程与设备体系等为核心研究内容,将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林区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新形势下,重点建设森林工程学科,将能够为合理经营利用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林业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全国有森林工程硕士点8个[1],分别设在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西南林业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点5个[1],分别设在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林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培养我国森林工程学科高层次人才的主力。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起步比较早。1898年,美国在康乃尔大学建立了纽约州立林学院,截止1980年已有51所林业院系。在这51所院系中,有42所具有授予硕士学位资格,30所可授予博士学位[2]。然而,与中国不同,美国几乎没有独立的林业高等院校开展林科研究生教育。林业学科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在综合院校所建立的林学院(系)、农学院和森林资源学院(系)中开展。美国森林工程领域的研究生教育通常也是在这些院系下面开展的。依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公布的数据,李立国等[3]将美国的所有学科群分为9 个大类。森林工程则隶属于9大类中的农业与自然资源学科群,从事森林工程的研究生所学的课程则以林业工程学科的课程为主,包括森林采运、森林经营、木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课程。

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中国和美国都形成了各自的森林工程研究生教育模式,本文将对这两种教育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进之处,期许能够推动我国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 培养目标

在中国,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需求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森林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森林工程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同时,学生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及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森林工程装备及其自动化、林业人机环境与安全、森林及其环境信息监测等学科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研究能力和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在美国,森林工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具有创新设计与管理能力。以俄勒冈州立大学为例[4],该学校林业学院认为:森林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森工课程的教授,帮助学生获得能够在今后完成各种各样与林地管理相关任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设计和建造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结构;设计和改进采伐方案、应用采伐工艺手段和系统以获得高质的资源管理。该目标还要求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评价工程系统的能力;具备能够把森林经营的机械与经济需要同森林的生物需要和保护水土资源的需要结合起来的能力。

2 学制和课程

2.1 学 制

在中国,森林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通常为2~3 a,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 a。集中学习时间为1年,在此期间通常不安排调研等其它任务,其余的时间则用于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博士研究生的学制通常是3 a,最长年限不超过6 a。课程集中学习时间为6个月,其余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工作。

在美国,森林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学制比较灵活,一般在校时间最少为1 a。例如耶鲁大学的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都有2 a和1 a两种学制。学制与学位类型也密切相关。科学硕士学制通常2~3 a。专业学位硕士学制通常为1~2 a。哲学博士学位(PhD)等同于我国的博士学位。通常学制3~6 a,多数为5~6 a。

2.2 课程及学分要求

在我国,森林工程学科的课程通常是在二级学科下进行设置,课程设置相对较细。研究生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通常至少有20门课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通常要求高于32 学分;博士研究生总学分要求高于18 学分。不同学校对学分要求略有差异。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外语和政治理论等课程;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数值分析、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课程。

不同的高等院校,森林工程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也不尽相同。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森林工程技术专论、机械优化设计、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森林作业与环境、工程索道、机械电子技术与设计、木材加工工艺专论等。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研究生的主干专业课程包括:森林工程专论、道路工程专论、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森工生产设计学、森林作业机械系统、森林作业与环境、森工信息技术、工程机械专论、工程3S技术、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等。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工程研究生的主干课程包括:森林工程技术专论、工程索道与悬索桥、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森林作业与环境、高等土力学、优化设计理论、森林生态采伐学、机械优化设计、道路工程与环境、3S技术及工程应用等。不同院校之间课程设置存在差异,这反映了不同院校森林工程学科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在美国,林业学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林学为主的课程;一类是以林业工程为主的课程[5]。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主干课程主要有:森林采伐与利用、木材运输系统、现代采运理论、林业运筹学、森林工程专题、森工规划、木材超微结构、木材组成学、木材机理学、制材工程、木材化学与结构、木材胶粘剂、木材保护学、造纸技术、木材化学与生物技术等。此外,研究生还要求参加学术讲座课,有些学校则要求研究生必修科学研究方法课程。

作为科学硕士研究生,要进行不少于30学分的研究课程,最后提交学位论文。通常课程占24学分,论文及其它工作约占6学分。例如,在弗吉尼亚大学,博士通常要求总学分达到90学分,其中30学分或更多为课程,30~60学分用于研究和论文工作;北卡州立大学则要求70学分,课程占30学分,研究和论文占40学分;佐治亚大学则要求博士期间,课程占30学分。

美国不同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也不相同[6]。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林学与木材科学学科可授予博士、硕士及林学硕士专业学位。攻读木材科学与林学硕士学位的学生需做学位论文,攻读林学硕士专业学位则不用做学位论文,但需要完成1篇文章才能获取30个学分。博士研究生通常要有相对较宽的研究项目,并能独自完成学位论文。在佐治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生不必完成学位论文,但通常要参加野外实习,以获得9学分,并修满不少于3学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林学领域主要有三个研究生专业:即森林经理学、森林生物学和木材科学。这三个学科专业彼此交叉。硕士研究生分为需要完成论文的硕士(至少修18学分课程)和仅学习课程的硕士(至少修24学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可授予林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对每个博士生来说,核心课程通常有3门:即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研究专题、科研概念与方法;必选专业课至少修6学分,并要求必选一门属于社会与环境学科的课程。做论文的硕士生修不少于20学分课程,其中8学分为专业课。仅学习课程的硕士生至少修满24学分。所有硕士生都必须学习3门核心课程,即研究专题、科研概念与方法、学术报告等。

3 培养方式

3.1 国内森林工程研究生培养方式

在我国,森林工程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主要是学术性研究生,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两类,以全日制学术性研究生为主。目前,森林工程学科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采取理论学习和学科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先以班级的形式学习一些课程,为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打基础,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然后围绕研究方向查阅文献资料,并定期参加导师组织的讨论,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导师通常根据培养方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每一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出培养计划。对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教学以及论文写作并重的方式。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一直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学生掌握森林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具有较好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

采取导师和学科组联合培养的基本方式,在指导方面,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着以导师为主,小组指导为辅等方式。研究生以自学为主,导师则主要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和正确判断,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的依据,这就要求导师和研究生一起进行讨论,依据研究生的所学专业、研究方向、未来就业等方面来选择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确定所选的课程,同时拟定学位论文的题目。

3.2 美国森林工程研究生培养方式

美国森林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和联合培养等形式。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都设有林科硕士科学学位,同时设有林业专业硕士[7]。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自然资源学院的研究生学位类型分为:林业硕士(Master of Forestry,简称MF)、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简称MS)和哲学博士(PhD)。北卡州立大学森林资源学院也设有林业硕士、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等研究生学位类型。佐治亚大学森林资源学院所设学位类型为森林资源硕士(MFR)、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6]。

目前,美国研究生培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在一起,既设博士学位又设专业博士学位,逐渐形成了培养研究型博士和专家型博士的新型模式。在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方式上,实行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联合的指导制度,这既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培养,又能促进学生吸取不同导师的知识。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则以学习课程为主。在硕士研究生的前半年或第一年不指定导师和方向,仅学习课程,由学院或系指定一位教授兼任其顾问教师,负责了解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并为其在课程选择、学习期限、以及导师选择等问题上提供建议。半年或1年后,硕士研究生可以选定自己的导师,由该导师与其他若干名教师组成一个研究生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该研究生指导,并主持检查课程和论文完成情况。在美国,博士研究生也要学习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博士生在选择导师和进入论文撰写阶段期间,还必须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是由各系资格考试委员会设定的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考试。考试通过后,博士研究生才能进行博士论文撰写工作,并获得“博士学位候选人”的称号。

4 研究生评估模式

我国主要是通过在研究生期间对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水平和最终提交的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在中国,对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数量通常都有限定。如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以第1作者身份在本学科要求的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论文1篇;如果不是第1作者,第1作者则只能是该生的第1指导教师。如果研究生未能按要求发表论文,将不能进行学位论文送审及申请答辩。森林工程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以第1作者在本学科所要求的A类刊物上至少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论文2篇,或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1篇。

在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之后,研究生院(部)将会把论文送到同行专家手中进行盲审。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专家为2位,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专家为3位。评审意见分别为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和不同意答辩。如果有1位专家评审意见为不同意答辩,则该研究生则要延迟答辩。

在美国读研究生,对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并没有特定要求。研究生主要通过是否被导师所认可以及最后的学位论文质量来进行评估。学位论文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完成,研究生完成初稿后,导师修改。如果导师对论文满意,可送给其他指导委员会成员进行修改指导,待所有成员修改完后,才能答辩。通常公开答辩时间约40 min,答辩完后,其他人退场,指导委员会和研究生再进行内部答辩,答辩通过后才能获得学位。论文质量由指导委员会负责把关。导师非常重视研究生的论文答辩,从严要求学生。美国实行严格的研究生“淘汰制”,在研究生入学率高的同时,淘汰率也高。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约10%~15%,著名的大学则可达30%~40%。

5 改革建议

(1)宽口径开设森林工程研究生课程。美国从事森林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主要有2大特点。第一,几乎没有独立的林业院校,森林工程研究生教育通常在综合性大学中进行,这对宽口径培养研究生非常有利。第二,林业学科研究生教育主要分2大学科:林学和林业工程,没有过细地划分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其涵盖面也较宽。相比较而言,我国森林工程研究生课程设置还是过细,不利于培养宽口径的人才。因此,在制定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今后我国森林工程研究生教育应该借鉴一些美国研究生教育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有益经验。

(2)授课方式灵活,启发式和互动式授课。在我国,高校授课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这种授课方式缺乏师生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美国研究生教育一般都有研讨会式的互动课程,在很多学校研讨课还是必修课。我国可借鉴美国研究生研讨课的理念,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其知识面,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锻炼其组织、沟通、判断能力。

(3)改善森林工程研究生评估模式。在我国,对森林工程研究生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以及发表期刊的级别进行评价。而在美国,对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发表论文并没有特定要求,而是鼓励研究生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的科研试验。今后,我国森林工程研究生教育也要逐步改变研究生以论文发表为最终毕业目的这一局限,而是鼓励学生开展系统性、原创性的实验,从这个过程中,训练科研素质。

【参 考 文 献】

[1]高双林,宋长义,吴友苗.加快林业学科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人才和科技支撑[J].中国林业教育,2006,24(1):5-8.

[2]孙洪志,范德林.发达国家林科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的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25(9):56-60.

[3]李立国,詹宏毅.比较视野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9(12):60-71.

[4]朱永林.面向21 世纪国外森林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J].森林工程,1998,14(4):30-32.

[5]孙洪志,范德林.国内外林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比较[J].中国林业教育,2003,21(4):37-39.

[6]李葆珍,戴栓友,马履一.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状况[J].中国林业教育,2001,19(1):53-56.

[7]方国良.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的特点[J].中国林业教育,2001,19(6):59-61.

猜你喜欢

学位学分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学分美食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