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失败原因及防制对策

2014-04-05方秋色黄翔芳

兽医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猪种集约化病原

方秋色 黄翔芳

(1.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锣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武鸣 530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兽医站疫控中心,广西武鸣 530100)

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失败原因及防制对策

方秋色1黄翔芳2

(1.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锣圩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武鸣 530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兽医站疫控中心,广西武鸣 530100)

目前,我国养猪业作为养殖业中的重中之重,其规模化、集约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中,尽管大多是猪场都进行了严格的疾病控制程序,并且在疾病控制方面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但一些猪场经常发生疾病控制失败的事件,往往给猪场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造成猪场全军覆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本文综述了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失败的常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防制对策,以期为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方面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

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疾病防制;疫苗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的大国。随着引入品种的增加,生猪的品种得到明显的改良。但是生猪的品种引入是一把双刃剑,在引入优良种猪的通知许多新的猪病也被引入到我国。特别是一些免疫抑制性的疾病,例如伪狂犬、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等,是的猪场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生猪及其他畜产品的流通渠道增多,增加了各种传染病相互传播的风险。

1 我国集约化猪场疾病控制的难点

1.1 新病不断涌现

由于国外猪种表现出比本地品种更为优良的生产性能,在对风险评估不全面的情况下,许多猪场盲目的引入国外猪种,在引入的过程中由于检疫不严,造成一些新病被带入国内。如猪圆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这些疾病大多数能够抑制猪本身的免疫力,一旦感染极易导致其他致病菌的继发感染,从而造成病情更加复杂。

1.2 传统老病依然严重

经过我国历代养猪专家的共同努力,对于猪场常见的老病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但病原的变异速度快,许多老病依然存在,并且表现活跃,毒力更强,一些己控制的疫病又有抬头的迹象,如猪瘟等,这些疾病依然是制约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

2 我国集约化猪场疾病防制失败的常见原因

2.1 消毒失败

消毒是集约化猪场疾病预防的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集约化猪场广泛采用的手段,但是由于猪场相关人员对消毒剂的药性,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了解不够,在实际的消毒过程中,往往达不到需要的消毒效果,造成疾病的防御失败。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药物的选择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病原对不同的消毒剂的敏感程度是不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但是由于细菌的芽孢和病毒对这些消毒剂并不敏感。再者就是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也会导致消毒的效果受到影响。所以消毒时,应当根据猪场目前病原微生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并且消毒的药物不能单一,以免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最终导致消毒的失败。

(2)药物浓度问题。在猪场管理方面,大多数的猪场消毒都会由饲养员完成,很少有专门的消毒人员,因此在药物配置的过程中,饲养员多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因此具有随意性,但是药物的浓度无法确定,造成消毒的效果达不到要求。

2.2 外来病原的控制不合理

猪场因为品种改良等不同的实际情况,往往需要引入新的猪种,一些猪场为了方便,或者急于将新品种的优势扩大,引入猪种后就直接或者隔离观察的时间不够就进入本身的猪群进行繁育,从而造成外来猪种的疾病传入本场的猪群导致疾病的爆发。

2.3 免疫失败

对于烈性传染病或者危害大的传染病,免疫接种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但是尽管有很好的免疫措施,但许多猪场依然爆发出传染病。笔者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总结如下:

(1)疫苗因素:疫苗的生产厂家不正规,质量不能达到免疫要求,甚至一些过期疫苗流入市场。疫苗在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操作不但,造成有效期内的合格疫苗效价不足或者失效。稀释后的疫苗长期保存,特别是活疫苗,其效价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时,采用混合注射的方法,也会影响疫苗的效价。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的疫苗中是否包含当地流行的病原血清型或亚型。

(2)免疫接种操作因素:免疫前应当对免疫猪只进行健康检查,防制应为免疫而造成的人为疾病传播。针头过大或者过小,在乳猪疫苗注射过程中如果针头过大,药液将流出从而影响药效,在大猪免疫过程中如果针头过小,疫苗不能直接注射到作用部位,导致疫苗的效价受到影响。一些猪场一针打到底,针头不换,疫苗出现漏打,少打和重复打的现象,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4 免疫程序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猪场的免疫程序的建立都是站在其他猪场的基础上,一些猪场甚至照搬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而不是针对自己猪场的情况建立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这就或造成猪场本身易于发病的疾病没有得到免疫。而且自己猪场本来没有的传染病,因为使用弱毒疫苗等因素而产生。从而导致免疫的失败。

3 防制对策

3.1 健全消毒程度

猪场需要制订科学消毒制度,严格实施监督。消毒工作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且严格落实消毒程序。加强消毒人员的责任感,和消毒重要性的意识。

3.2 全进全出,慎重引种

猪场要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防止猪舍间疾病传播。全出全进能够减少高密集饲养下的健康风险。从而低死亡率,提高出栏率,最终获取最大经济效益。避免从染疫猪场引进种猪。引种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猪场的健康情况,有条件的可对所需引进的种猪采血检测。引进种猪要进行4-8周的隔离观察,无病症方能并群。

3.3 严格落实免疫接种

自身猪场在制定免疫程序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疫情情况,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接种的疫苗的种类。并且针对本场的特定,制定严格的免疫操作规程由专人负责。落实好免疫程序。

总之,要做好集约化猪场疾病的控制,需要抓好传染源,传播途径,猪群抗病力三个环节,才能保证猪场的防制体系发挥其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汉春.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与控制对策[C].养猪技术讲习班资料,2005:23-27.

[2] 徐万涛.猪群进行合理的科学免疫[J].猪世界,2003,(7):18.

[3] 查红波.我国猪场常见免疫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5):20-23.

[4] 姚龙涛.当前国内外猪的重要疾病与控制[J].养猪,2004,(4):33-35.

猜你喜欢

猪种集约化病原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