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梭于“教室”与“基地”之间——以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社区矫正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2014-04-05连春亮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司法局矫正基地

连春亮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我院作为警察类高职高专院校,其办学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必须与它所依托的行业性质相协调,这就要求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等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实习实训基地在我院教学体系中,充当着“学院—司法局(所)合作的载体,专业人才培养的课堂,产学研结合的平台”的作用,因此,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我院的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

一、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

为了适应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从2003年起,笔者就着手研究社区矫正在中国的试点工作,并组建了社区矫正研究的专业教师团队。到2004年,我院就开设了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2005年招收了第1届学生,为此,如何制定与社区矫正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有效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就成为探求的重点。

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和我院的其他教师一起,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从2005年至今,已编写了社区矫正方面的系列教材,基本满足了本专业的教学需要;2009年我们又以《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究》为题申报了2009—201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并获批准,研究工作得到专家认可,以优秀等级顺利结项;2011年我院将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申报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并获批准,使这一专业的建设获得了专项资金的支持,可以说,为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但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将《社区矫正实务》这一课程打造成省、部级精品资源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与实务在教学中存在脱节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对社区矫正工作技术操作方面,缺乏最基本的实践支撑。为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就成为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社区矫正工作以对人的转化和改造为特征,是一项集技术与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其中,技术性应用是基础,突出强调的是以“罪犯”为核心,艺术性上的灵活应用,讲究教育改造工作的艺术性,强化矫正教育工作的渗透性、感召性;每一次具体矫正工作的开展都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所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技能的艺术性是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在实战中的磨炼、认知、领悟才能实现,而实现的途径就是在实习实训基地的现实情境来完成,因此,法律事务(社区矫正)的专业特性,使之对实习实训基地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体系

(一)建设总体思路

我院曾经和省直监狱、鹤壁市公安局、三门峡市公安局、三门峡市司法局、三门峡市人民法院、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等23个单位签订协议,共建了实习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实习的需要,但是学生的实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作为具有极强专业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它的开展和成长对外在社会环境条件和政治生态环境都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也就是说,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发育必须达到成熟的程度,社会公众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涵养,愿意为社会公众服务,所居城市的自我认同度比较高。为此,我们认为,从发挥实践性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出发,应将实习和实训的基地建设合二为一。同时建设中要真正体现“创建一个基于真实的职业岗位流程、真实的职业环境、真实的职业标准、真实的岗位制度、真实的岗位管理及真实的岗位需求之上的典型职业活动和职业活动流程,打造与岗位职业环境相一致的实训环境。因此,要求场所的设置及设备的配置应贴近行业的主流配置,并配有适当超前的设备,以发挥其多元化的服务功能”。〔1〕基于这样的条件要求,在对实习实训基地的遴选上,我们着重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局(所)所处的城市位置、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历史传统、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专业背景等方面作为衡量的指标体系,综合比较,择优共建。

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我们认为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发展,团队合作培育区域研究优势;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以教风考风促进学习风气,丰富第二课堂培养综合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专业技能,真正实现“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化”的目标。

(二)基本框架体系

对于实习实训基地的总体布局,我们要求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坚持不断地实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师主体式的模式,构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体系。

1.科学制定建设方案

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言,具有综合性的多重功能,因此,在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坚持专业导向性原则,选择符合实习实训要求的司法局(所)作为基地建设的对象。这样,才能够使学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资源共享,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所以,在制定建设方案时强调“基地建设规划起点要高,定位要准确,有明显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分阶段实施计划,模拟实景要符合实际、有利实训、确保实用”。这就要求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要紧密结合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关注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任务,目标定位要准确,保证制定的基地建设方案符合社区矫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具有科学性。

2.培育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以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为核心,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定期进行集体备课、采取互相听课、举办公开教学观摩课、邀请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导来我院讲学等,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的教师队伍,同时要指派高素质的教师深入社区矫正工作第一线,把握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成为既有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和监狱、司法局(所)紧密结合,从中挑选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改造教育罪犯能手、社区矫正工作者,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以丰富和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内容,提高实习实训质量。

3.编制实习实训方案

以任务驱动、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中,坚持以社区矫正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把握的基础上,依据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建构课程体系。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务操作技能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是突出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与改造教育罪犯能手、社区矫正工作专家、实务工作人员等的互联互动,共同调研岗位需求、共同分析工作任务、共同设计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文件、共同实施教训活动、共同进行考核评估,确保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符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其中,主要是对实习实训内容的整体方案设计,要贴近社区矫正工作真实情景,使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

4.构建有效管理机制

建成严格而完整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有效管理。要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内容和实习实训进度安排,不定期地组织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集体讨论,发现问题,及时对实习实训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及时检查实习实训进度;重视实习实训工作的过程管理,确保实习实训质量,并对每一时期的实习实训进行绩效评估,反馈意见,写出分析评估报告。二是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管理机制。要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和考评办法,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进行绩效管理,编制实习实训管理指标体系。真正建成反映“一流实习实训管理”水平的严格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完整的实习实训档案材料。

5.建立多元绩效评估体系

改革教学绩效评估机制,摒弃“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模式。通过“制度管理、严格实施、信息反馈、修正完善”等环节的落实,进一步完善并建成“标准公开、方式多元、考评民主”的一流教学考评体系。

三、初步探索

(一)通过教学机制改革,奠定基地建设基础

为了适应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的“教、学、练、战一体化”要求,充分发挥实习实训的纽带作用,我们从教学机制的改革入手,针对课程的整体安排进行了调整。一是制定完善科目课程教学大纲和综合实训大纲。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务》、《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服刑人员个案矫正技术》三门核心课程,除了制定完善科目课程教学大纲以外,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制定了综合实训大纲,根据社区矫正工作实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关内容,将综合实训内容分为不同的实习实训模块,每一模块都有具体的实训要求。这样就保证了实习实训的层次性。二是实习实训课程的优化整合和资源最优配置。我们以培育社区矫正管理核心能力为主线,将《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课程实习实训内容整合为教育矫正技术、管理矫正技术、心理矫正技术、行为矫正技术、评估考核技术等实习实训板块。将《服刑人员个案矫正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内容整合为罪犯犯因性问题分析技术、犯因性问题的分类技术、罪犯个案矫正方案的编制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重新犯罪预测技术、罪犯分类技术、罪犯个案矫正的沟通与分析技术、罪犯个案矫正方案的应用技术、罪犯个案心理调适技术、罪犯个案心理治疗技术、罪犯危机干预技术、罪犯循证矫正技术等实习实训板块。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务》课程实习实训内容整合为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基层法律服务等实习实训板块。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强调各个板块之间的有机衔接,而且不同的板块指定不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现有资源,并使之得到最优配置,使学生实习实训的安排更加合理。三是充分利用专业建设的央财资金支持和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的契机,强化教学机制改革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社区矫正实务》课程纳入精品资源课建设范畴,于2010年将本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资源课程;2011年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成为央财支持专业后,获得了专业建设的专项资金。我们借此有利时机,全面启动了教学机制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资源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其中,精品资源课程建设中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占有重大比例,为此,我们扩展了原有的实习基地,开发建设了新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社区矫正实务》课程在2013年2月被国家法律类专业高职高专指导委员会和司法部评为部级精品资源课程。这是我院第一门部级精品资源课程,实现了我院部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其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绩效考评机制改革。一方面我们在考评主体上由过去的“主讲教师单一制”改为多元参与的民主制,即对学生的成绩考评由主讲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按照考评指标体系,民主协商做出考评结论。另一方面是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即淡化单一的期末考核,改为强化过程考核。特别是对学生实习实训内容的考核,不仅提升了实习实训内容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而且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每一技术操作模块的考核要求进行了细化,这样使考核结论更加真实、合理和公平。

(二)走出“教室”建“基地”

依据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我们及时与主管部门河南省司法厅联系,在征得主管领导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以司法所建设状况、资金保障状况、人员配备情况、办公条件及设施、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册社区矫正对象数量、远程监控设施建设情况等方面作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河南省下属各市的司法局进行了考察和评估,从中选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司法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司法局、河南省荥阳市司法局、河南省中牟县司法局、河南省焦作市司法局、河南省济源市司法局、河南省漯河市司法局、河南省第一监狱、河南省三门峡监狱等9个市、县司法局和省直监狱作为实习实训基地筹建备选单位。同时,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从9个单位中选出河南省焦作市司法局、河南省济源市司法局、河南省漯河市司法局3个单位作为第一批筹建单位,率先满足法律事务(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目前,我们已和漯河市司法局签订了《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约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漯河市司法局从所属的司法局或司法所指定10个单位作为我院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包括舞阳县司法局文峰司法所、舞阳县司法局舞泉司法所、临颍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临颍县司法局巨陵司法所、源汇区司法局空塚郭司法所、源汇区司法局顺河街司法所、郾城区司法局孟庙司法所、郾城区司法局黑龙潭司法所、召陵区司法局天桥司法所、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谢司法所等。焦作市司法局和济源市司法局的实习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第二步是在前边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把实习实训基地扩展到其他单位。

(三)打开“校门”请“教师”

按照我们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设计,要从每一基地挑选出业务骨干作为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作为学院—司法局、学院—监狱人员互兼互聘方面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聘请河南省第一监狱、河南省豫中监狱、河南省第三监狱、河南省郑州女子监狱、河南省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实习实训指导教师5人;漯河市司法局从所属司法局或司法所选出业务骨干11名,推荐作为我院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我院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予以聘用,并发放聘任证书。

2.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模式,实现学、训交融,注重实际训练。在实训活动中,按照岗位要求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教学思路,深化学训交融,突出实训的教学环节,注重实际训练。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将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校内训练和校外实训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式,使学生的岗位技能与社区矫正实际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3.以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技能熟练度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为核心,把社区矫正校内教学延伸到司法所的工作现场,充分利用学院与各司法局(所)共建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提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目前,正在筹备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我们专业课教师一起共同编写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和实训指导资料,建立与实习实训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另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除了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外,还按照我们的安排给学生搞讲座,讲授专业课等。从教学效果看,我们已聘请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担任了我院的《刑罚执行业务讲座》、《服刑人员个案矫正技术》等课程,进行了多人次的专题讲座,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走出“校门”传“知识”

我们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是双向的,一方面是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和专项业务的讲座;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理论资源,定期到合作单位讲课,就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等内容开展讲座,进行理论层面的业务辅导、专业技术培训、心理咨询等。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矫正工作者理论资源匮乏的问题,而且也在授课交流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双赢目标。

(五)依托“基地”搞科研

充分利用司法行政机关的行业优势和影响,根据自身需要与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我们从2012年开始,与实习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一起,共同探讨社区矫正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类别列表,逐一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中的瓶颈突破。为了适应教学和实践的需要,共同编写了《社区矫正学教程》、《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教程》、《社区矫正个案点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教程》等教材和辅助教材,由群众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发行,应用于我们的实习实训基地。下一步我们还将拓展合作领域和深化合作内容,与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一起拟定研究课题,申报专题项目,撰写专题论文等开展研究活动,使理论与实务达到真正的有机融合。

〔1〕贾清波,曹清旭.警察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为例〔J〕.学理论,2013(26).

猜你喜欢

司法局矫正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我的基地我的连
难以阻挡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应付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