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

2014-04-05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堤防防洪河道

王 博

(调兵山市水利局,辽宁调兵山112700)

1 工程概况

北沙河是太子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流经抚顺、本溪、沈阳、辽阳等市县,在灯塔市汇入太子河。北沙河流域面积士1 618.27 km2,河长后117 km。北沙河河口至长大铁路桥42.9 km河段,规划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为20 a一遇,长大铁路桥以上河段一直未进行系统的规划治理。

多年来由于缺少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之河道泄洪能力较低。在遭遇1995年、1998年两次洪水后,部分堤段被毁,导致房屋受淹,冲毁大片耕地,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北沙河治理势在必行。

1.1 自然条件

本区地貌属中低山区,山坡较稳,植被较发育,山谷多呈“U”型谷。河流两岸主要为细砂、砂壤土,其次为粗砂及砾石。土壤中营养丰富,适宜耕作。北沙河上游河道张其寨支流水质较好均达到GB—3838—88三类标准,北沙河下游河段地下水均受到污染。

河道周围生态环境植被以森林植被及灌木丛为主,森林以次生林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在海拔较低的地区森林受一定程度的破坏,破坏植被以各种类型的灌木丛为主。

1.2 北沙河治理规划

北沙河口至长大铁路桥段长42.9 km,防洪标准20 a一遇,规划为堤防工程,堤距为150~280 m。长大铁路桥至唐家台铁路桥段长34.01 km,防洪标准20 a一遇,规划为险工护岸工程。

唐家台铁路桥以上至东支张其寨河发源地:唐家台铁路桥至歪矿桥 4.9 km,防洪标准为20 a一遇,规划以护岸为主,对已建堤防进行加固。歪矿桥至边牛大桥2.51 km,防洪标准为50 a一遇,规划为堤防与护岸相结合。边牛大桥至下达贝沟口6.76 km,防洪标准为 50 a一遇,规划为护岸工程。下达贝沟口以上至发源地 9.87 km,防洪标准为10 a一遇,规划为险工护岸工程。

南支石桥子河口以上至发源地:石桥子河口至上石桥村6.35 km,防洪标准为50 a一遇,规划为堤防与护岸相结合。上石桥村至发源地高程寨7.14 km,防洪标准为 10 a一遇,规划为险工护岸工程。

近年来河底下切较为严重,本次规划仍采用潜坝护底拦沙方案,沿河新建潜坝12座,工程总投资10 555.95万元。

2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堤防建成后,两岸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随着防洪标准的提高,堤内外绿化受洪水影响范围的减小,对动植物生存十分有利,对水生生物不存在影响[1]。

2.2 堤防对两岸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干流歪头山铁矿桥至边牛大桥河段以及南支石桥子河口至上石桥村河段堤防防洪标准将达到50 a一遇,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并改善了本区生态环境。

2.3 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2.3.1 废气、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场地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机动车辆所排放的废气。

机动车清基运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是流动污染源,影响面大一些,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均有一定影响[2]。

工程施工时土方开挖、清基、筑堤以及铺设护坡时将会产生一定的扬尘,但时间短,且马上进行处理,只会形成小范围的固定污染源,对从事该项工作的现场人员有一定的影响。

2.3.2 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初期,伴随着土方开挖,各种推土机、挖掘机、自卸卡车等车辆运行所产生的噪音强度较高,机械设备噪音强度在80~110 db,此时是噪音高峰期,局部污染严重[3]。

2.3.3 施工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预测

工程施工期间,加工厂、混凝土搅和站,施工仓库、临时用房均布置在大提两侧或在河道内,会不同程度的损伤地表、植被、人为破坏原地貌使地表裸露,容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期间的弃渣以及建筑垃圾堆放不合理或处理不当,不仅破坏环境,而且在外力作用下也极易产生局部水土流失[4]。

2.3.4 工程施工占地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占地中永久占地主要包括地基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取土场和施工场地占地。占地类型均为堤防两侧滩地、荒地或耕地。

对于堤基特别是新建堤基等永久占地是不可逆转的,被占用的耕地将永久丧失。对大堤两侧的临时占地,在工程结束后要注意恢复原地貌和复垦工作,取土场在竣工后要进行土地平整,防治水土流失加剧,土壤退化等现象发生[5]。

2.3.5 对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施工时由于人员、机械相对较集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施工生产过程中,随着土方开挖等生产过程,会产生污泥、浑水及大量不同颗粒径的固体物质进入河道水体,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提高水体浊度,增加河流含沙量[6]。

3 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

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方面包含了水污染防治措施、噪音影响和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施工期卫生保护措施、荒地复原措施、土料开采及弃渣场保护措施和堤防安全运行问题6个方面。

3.1 水污染防治措施

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活污水控制措施两个方面。

3.1.1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含以下5个方面:

1)河道内的基础工程尽量在枯水期施工,避免在汛期、丰水期施工。

2)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各种施工材料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等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河道附近,以免随雨水冲进水体,造成污染[7]。

3)施工废弃物禁止排入水体,河堤施工区必要时需要设置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4)施工材料堆放场地应设工棚,并加篷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污染。

5)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本工程拟对生产废水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在工程施工区设一座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他污染物浓度减小[8]。施工废水尽量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施工或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

3.1.2 生活污水控制措施

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性和临时性,为防止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沿线水体,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1)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统一型式进行管理,尽量减少产生生活污水量,设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洗涤时控制洗涤剂的用量。

2)在施工营地附近设化粪池,粪便用于肥田。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彻底消毒后覆土掩埋。

3)不能随意向沿线河流倾倒、排放各种生活污水,不能在水域附近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4)生活垃圾定时清运,施工结束后垃圾坑需要用土掩埋,破坏植被的,要恢复植被[9]。

3.2 噪音影响和环境空气污染控制

3.2.1大气污染控制措施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主要包含了2个方面:

1)施工料场、混凝土拌和站的选址应保证其远离周围居民区等敏感点,要求拌和机有良好的密封性、减震器和除尘装置。

2)施工现场和拌和站采用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对易造成扬尘的材料要加强管理,不得裸露堆放。

3.2.2 噪音防治措施

对噪音源进行治理,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控制噪音传播,车辆通过居民点时要减速行驶,禁止鸣笛。在噪音污染严重地区进行监测,为施工人员配备劳动保护用具。

3.3 施工期卫生保护措施

搞好卫生防疫,定期对施工及管理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对传染病人做到及时发现和治疗,防止疫情传播。采取定时清理垃圾,定期洒白灰等环境卫生措施[10]。

3.4 荒地复原措施

施工后将临时占地的土地进行平整,恢复原地貌。破坏的地貌和植被要采取临时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基础开挖时应将上面耕层土单放一边,回填时先填底层土后填表层土,及时采取复垦措施,以利于植物生长,并采取种草措施,恢复植被。

3.5 土料开采及弃渣场保护措施

本规划具有工程项目多、单项规模较小等特点。环境保护重点是施工产生时弃土、弃渣及建筑垃圾等的合理堆放和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堤内施工场地、临时道路等处将占压土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土地平整,恢复原地貌和植被,避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另外,滩地土料场的开采必须以保证河道、两岸堤防及防洪安全为前提。

料场一定要合理规划,防止过度开采,以免危及两岸堤防安全和河床的稳定,给将来的防洪安全留下隐患。

3.6 堤防安全运行问题

影响堤防工程安全运行的因素很多,除于工程设计、施工、基础处理、防渗及工程管理等因素有关外,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如鼠害等的影响。

另外,堤防工程运行期间,当遇到地震、战争、超标准洪水及人为破坏等不可抗拒力是均有可能造成堤防的溃决,这是修建堤防工程后存在的环境风险问题。一旦发生堤防溃决,人民生命经济财产损失是严重的。

4 结语

北沙河整治规划是一项保障和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改善人民群众生存条件的造福工程规划,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将十分显著。

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利于环境影响,此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兴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兴建工程必须重视环境保护,要做到环境保护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仵燕,姬传华,徐广军.浅谈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2010(12):120-121.

[2]郝志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的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0(11):70-71.

[3]周勇,操家顺,杨婷婷.生物填料在重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04):289-292.

[4]杜红伟,王付洲,苏学锐.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探讨[J].人民长江,2008,39(16):27 -28.

[5]季树勋.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02):181.

[6]杨威武.基于生态水利模式的河道治理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135.

[7]钟春欣,张伟.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03):12 -14.

[8]胡春燕,侯卫国.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J].人民长江,2013,44(10):52 -55.

[9]张海飞.探讨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和方式[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09):54 -55.

[10]苏雅晖,唐春侠,倪宇光.关于伊春市城市河道治理与创建生态旅游城市的关系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02):133 -134.

猜你喜欢

堤防防洪河道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道里的垃圾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