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滚石不生苔

2014-04-03戴舒华

博客天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理查兹汉姆奥德

戴舒华

从性感妖媚的节奏蓝调到暗黑颓废的流行摇滚,从声嘶力竭的叛逆分子到全世界最赚钱的巡演团队,英国滚石乐队从未停止滚动。

今年3月12日,这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传奇摇滚乐队带着略有残缺的歌单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开唱时,不曾表现出任何不满。这与他们在2006年第一次到上海举办演唱会时的态度如出一辙。

当时,《褐色的糖》(Brown Sugar)、《夜总会女郎》(Honky Tonk Women)、《重负荷野兽》(Beast of Burden)和《让我们一起度过夜晚》(Let's Spend the Night Together)4首歌因为涉及性爱的原因被禁演,主唱米克·贾格尔在记者会上心平气和地说:“我们有400多首歌可以拿来‘玩,被禁几首也没关系。”

“他们并不是为了耸人听闻或者制造轰动才来演出的,”一位支持他们的乐迷说,“人们只是要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滚石乐队,如此而已。”

当晚,能容纳18000人的场地座无虚席,从2880元的普通票到8880元的VIP套票早已被一抢而光。观众席上,外国人和中国人差不多各占一半,比起8年前几乎全是外国人的场面,本土化了很多。

开场曲目是发布于1968年的著名单曲《蹦跳杰克》(Jumping Jack Flash)。这首动感十足的歌被滚石乐队称为“以摇摆伦敦腔唱出的超级自然的街头蓝调”,也一向被视为是滚石乐队在尝试迷幻风格后重返蓝调的代表作。虽然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贾格尔一度现场忘词,但在他不输给年轻人的热力十足的摇摆、扭动以及基斯·理查兹自然轻盈的吉他弹拨、查理·沃茨精准有力的鼓点节奏下,观众们显然不以为意,现场气氛如火如荼。

紧接着是在1965年甫一问世便登上美国畅销榜首的经典蓝调摇摆《远离尘嚣》(Get Off of My Cloud)。用吉他手基斯·理查兹的话说,“这首歌象征着青少年的反叛精神,想要逃离秩序森严的成人世界,尤其是观念、服装和生活都异常教条死板的60年代的美国社会。”

而事先由歌迷们在网上票选出的描写街头抗议的歌曲《街头斗士》(Street Fighting Man)也意外地通过审查,如约上演。这首民谣摇滚节奏简单明快,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灵感来源于1968年激荡世界的法国巴黎学生运动。

他们的最后一首歌,是乐队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摇滚歌曲之一,但同时也曾引发摇滚界最臭名昭著的枪杀事件的《对魔鬼的同情》(Sympathy for the Devil)。一曲唱罢,滚石结束了这场小众狂欢。

想一把火烧了你的家

1966年,在纽约一场豪华晚宴上,一个漂亮女人走过来与滚石主唱贾格尔搭讪:“这里的所有人不是披头士粉丝就是滚石粉丝,你是哪一种?”面对别人的提问,性格乖戾的米克·贾格尔一般都会耸耸肩,翻个白眼,但这次他回答得很直接:“我是滚石粉。”

他以此表达对与披头士之间无休止比较的厌倦和反感。

将近10年时间,大西洋两岸的数千万青少年习惯用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乐队来定义自己:“披头士粉丝”或者“滚石粉丝”。前者代表着青春、可爱、梦想,后者则是叛逆、暗黑、破坏。美国作家兼新新闻主义先驱汤姆·沃尔夫评论说:“披头士想和你友好地握握手,而滚石想一把火烧了你的家。”

尽管两支伟大的英国乐队共同缔造了被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视为“英国入侵”的文化奇景,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扑朔迷离。乐观的人会引用米克·贾格尔的话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亦敌亦友的关系”。滚石早期曾经出过一张以列侬和麦卡特尼为封面的专辑《我想成为你的男人》(I Wanna Be Your Man),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兹也曾和披头士同台演唱《你只需要爱》(All You Need is Love)。

悲观的人则会指出1963年列侬在《摇滚客》上对滚石放炮,严厉指责他们“抄袭披头士的发型还死不承认”。次年,滚石乐队初次访美,他们给媒体留下的普遍印象是“滚石汹汹来袭,他们是粗野、狂放、怪诞版的披头士……在某些方面,他们也许比披头士更受欢迎”。

披头士和滚石,究竟哪个更伟大,也许永远无法达成大面积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披头士对滚石的影响巨大,而滚石经纪人安德鲁·奥德汉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容忽视,正是他一手将滚石推向世界。

安德鲁·奥德汉姆是个天才音乐经纪人,曾担任过鲍勃·迪伦和披头士的市场推广工作。他最初想完全按照披头士的风格来打扮滚石。

贝斯手比尔·怀曼曾回忆说,“有一次,奥德汉姆让我们穿着黑色牛仔裤、黑色高领毛衣和披头士皮靴(又名切尔西靴,因披头士成员常穿而走红)去演出。”甚至当滚石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播出的电视节目“谢谢你,幸运星”上时,他们也是身穿犬牙格子纹的狩猎夹克、排扣衬衫和窄领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与他们鄙视的流行乐队如出一辙。比尔·怀曼回忆说:“以奥德汉姆和披头士的关系,他非常清楚市场推广的力量。他最初是想让我们成为披头士的接班人,而非竞争对手。”

参照披头士的成功,安德鲁·奥德汉姆甚至强行开除钢琴手伊恩·斯图尔特,因为“6个人太多”。接着他又迫使基斯·理查兹将姓氏一度改成理查德(理查兹是古老的姓氏),使他的名字看起来“时髦一点”。endprint

但很快,这个天才经纪人敏锐地意识到,让滚石以“反披头士”的面貌出道更加吸引眼球。“披头士是男女老少人见人爱的,而滚石是让你的父母恨得咬牙切齿的。”1964年2月,安德鲁·奥德汉姆开始大举推广这个概念。

与此同时,安德鲁·奥德汉姆鼓励滚石的年轻小伙子们走上危险、肮脏、堕落的形象之路,“尽你们所能,能多恶心就多恶心,能多邪恶就多邪恶。”彼时正值滚石进行第一场全国巡演。一天在后台,鼓手查理·沃茨不小心把咖啡洒在马甲上,乐队成员也开始竞相把自己的服装弄脏。最后,基斯·理查兹的衣服上被涂满了擦洗不掉的巧克力布丁和威士忌酒渍。他们就这样登上舞台,米克·贾格尔索性边唱边嚼口香糖,结果竟然博得满堂彩。

接受采访时,滚石也变得越发散漫无羁,经常穿着皱皱巴巴的牛仔裤、松松垮垮的针织衫和脏兮兮的骆驼牌夹克与记者见面。1963年10月,他们上BBC电视台做节目时,怪诞行为已经达到极致:面对所有的采访问题,他们只回答“是”或“不是”,把主持人气得脸色发白。

但这些乖张放纵的言行非但没有损害他们的流行,反而让他们越来越受欢迎。与主流价值观的强烈对比使这个年轻乐队显得乖戾阴郁、目空一切和强悍有力,粉丝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狂热,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在演出结束后从后门迅速离开,以免被疯狂尖叫的人群围追堵截。

滚石终于能够与披头士分庭抗礼了,然而悲剧也即将拉开帷幕。

看柠檬汁流过大腿

1969年7月5日,滚石乐队在艳阳高照的伦敦海德公园面对25万人开唱。这天,距离才华横溢的前乐队核心成员布莱恩·琼斯之死刚过两天。

没有布莱恩·琼斯,就不会有滚石。1962年5月,正是这个年仅20岁的天才吉他手在报纸上登出一条名为“爵士乐新闻”的广告,声称准备组建一支蓝调乐队。蓝调是布莱恩·琼斯最热爱的音乐形式,他的偶像就是黑人蓝调大师马迪·沃特斯。

广告登出后,响应者众多,但布莱恩·琼斯的眼光挑剔,只有米克·贾格尔被他一眼相中。这时的米克·贾格尔已凭借独特嗓音和另类的舞台形象在英国歌坛崭露头角。接着,琼斯又邀请到吉他手基斯·理查兹、鼓手查理·沃茨和贝斯手比尔·怀曼。成员到齐,布莱恩·琼斯为乐队取名“滚石”——来源于他的偶像马迪·沃特斯的一首歌《滚石蓝调》。

在乐队发展初期,布莱恩·琼斯一直扮演着灵魂人物的角色。但随着时间推移,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兹成为默契十足的搭档,后来居上地创作出经纪人安德鲁·奥德汉姆更加青睐也更加流行的摇滚曲风。布莱恩·琼斯的美国蓝调开始受到冷落,他本人在乐队里也变得孤立无援。只能从毒品、酒精和放浪形骸中寻求慰藉。最终,精神崩溃的布莱恩·琼斯被乐队开除,不久后便因醉酒溺死在自家的游泳池(有传闻说他是被关系恶劣的家装工人谋杀,但终究因为证据不足而作自杀处理)。

当天深夜两点,琼斯的死讯传到伦敦“奥林匹克”录音棚,正在这里录制歌曲的滚石成员大为震惊。他们放下手中的工作,陷入沉默的悲哀。鼓手查理·沃茨哭了。

他们原打算取消两天后在伦敦海德公园的演唱会,但最终决定用演唱会来纪念死去的琼斯。当天,伦敦出奇闷热,乐队奏响第一支曲子,助手放飞2000只白蝴蝶。然而,热得半死的蝴蝶勉强飞了一会儿就纷纷落下,掉到观众头上。

5天后,布莱恩·琼斯入土为安,贾格尔没来参加葬礼,他去澳洲拍电影了。夺走了琼斯前女友的理查兹也同样没有在当天出现。

布莱恩·琼斯的陨落使滚石避免了像披头士那样的分裂命运,但这支乐队的麻烦远未结束: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兹因“有伤风化罪”锒铛入狱、阿尔塔蒙特演唱会上歌迷被杀,贝斯手比尔·怀曼和吉他手米克·泰勒离队而去……风雨飘摇中,滚石却始终没有偏离伟大的音乐之路,这又不得不再次归功于安德鲁·奥德汉姆。

在海德公园演唱会上,奥德汉姆对台下嘶吼的狂热乐迷们宣布:“各位,让我们欢迎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这是“最伟大”三个字第一次被用来形容滚石乐队。贾格尔对这个称号相当不满。“这是个愚蠢的绰号,”他抱怨说,“让我看起来像个马戏团搞杂耍的。”

但奥德汉姆已经打定主意:“乐队正处在岌岌可危中,必须弄出个响亮的口号来逼着他们更努力地工作……他们必须继续表演下去。”

他的心思没有白费。很多人对滚石乐队表示过不满和不屑,认为他们是故意用幼稚张狂的举动迎合叛逆期的青少年。但即便乐队成员臭名昭著的出位言行与“垮掉的一代”一样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表演性质,他们在音乐上的造诣和成就依然卓尔不群。

滚石乐队第一个定义和示范了现代意义上的摇滚乐队应该是什么样子:将能够引发共鸣和共识的价值观以桀骜不驯的电吉他乐曲传达出去。

在滚石诞生之前的上世纪50年代,流行乐是友好的、理性的,总是采用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独奏者率领一帮背景乐演奏者的固定形式。但滚石的主唱米克·贾格尔既不弹奏乐器,也不充当乐队领袖,他与吉他手杂乱无章、即兴演奏的高亢弦音和鼓手节奏强劲的摇摆节拍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狂热气氛,自我陶醉在其中。

他们的肢体语言同样狂野不羁。从最早的演出开始,米克·贾格尔就从来没有在舞台上安静地站立不动过。他狂躁夸张的举动看上去就像在主持萨满仪式,通过催眠式的诱导,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跟随他进入音乐。在这点上,贾格尔也许借鉴了“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和传奇黑人摇滚乐手小理查德的舞台表演元素,但他无疑是发明,且确立“摇滚乐队主唱”这一角色的人。endprint

1962年,滚石乐队在伦敦初次登台便展现出与当时的流行乐截然不同的风格:不是通过百转千回的抒情,或一本正经的说教来传达某种思绪,而是将诞生于美国社会底层的、原始粗粝且被边缘化的黑人蓝调与即兴演奏的爵士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严肃音乐“伦敦蓝调摇滚”。他们肆无忌惮、百无禁忌,用尖锐、粗鄙的直言不讳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不仅敢在舞台上唱出男性的畸形欲望与暴力,也敢唱出女性的性欲和变态。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扫荡守旧势力的叛逆代言人。

基斯·理查兹的著名比喻至今令人印象深刻:“要成为一个蓝调人,必须看过柠檬汁流过大腿”。

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3年4月,毗邻好莱坞的加州伯班克县郊一个车库里,平均年龄70岁的滚石乐队正在进行巡回演唱会之前的彩排。

吉他手基斯·理查兹站在满头白发的鼓手查理·沃茨只有几步之遥的前方,以令人惊异的优雅手法弹奏《给我庇护》(Gimme Shelter)中繁复精妙、阴郁不祥的著名前奏。当旋律再次重复,主唱米克·贾格尔发出低沉恍惚的呻吟,并迅速转化为尖锐古怪的咆哮—听起来就像猛扑过来的幽灵。紧接着,整个乐队轰然齐鸣,各种乐器的吼声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强烈振荡。米克·贾格尔在所有人的正前方以痉挛般的姿势来回走动,眼神空洞遥远,但从他喉咙发出的却是类似祈祷般的虔诚之声:“噢,暴风雨就在眼前/今天将是我的死期/如果我无法找到庇护之地/哦,是的,我将灰飞烟灭。”

与他们众多代表曲目一样,这首歌是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兹的合作成果,讲述了道德的毁灭与重生。而这个紧紧包围着他们的狭小车库似乎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某种象征:整个乐队必须凝聚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距离,只有这种相互信任和相互依靠才能完成令人惊惧的伟大作品。

在跨越70岁时,乐队的两个灵魂人物米克·贾格尔和基斯·理查兹都欣然接受了媒体专访。经过50年岁月的洗礼,当年因为拒绝合作而让媒体无比头疼的叛逆小子如今愿意用更加友好的方式敞开心扉。

米克·贾格尔透露自己通过跳芭蕾舞来保持身材,还承认自己曾在1980年代两次与撒切尔夫人会面(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民众中的口碑不佳,所以这种承认带有一点风险)。基斯·理查兹则坦陈自己永远不会再次尝试的三件事—吸食海洛因、爬椰子树和接受环锯手术:“吸毒真他妈痛苦,哥们,有些蠢货还在继续吸,我真同情他们……椰子树可把我害惨了,我从树上掉下来,掉在灌木丛里,脑袋开了花,然后他们就用环锯把我的头盖骨锯开,把脑髓取出来,清理之后再放回去,他妈的,太可怕了!我再也不干了!”

在更严肃的问题上,他们也会认真回答。当被问到为什么如此高龄仍要巡演时,米克·贾格尔说:“我们想继续表演下去,因为我们想看到这个乐队的能量,我们想看到人们对这个乐队的反应。我们不想做过多呻吟或者抱怨。我们只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很小的目标,这让我们很轻松,不必担心被繁重的无止尽的巡演活动搞得很疲惫。一想到工作不多,很快就能结束,每个人都心情愉快。”

“我们热爱表演,而且更重要的是,观众们热爱我们的表演。”面对同样的问题,基斯·理查兹回答道:“想想看,在4分钟之内卖光演唱会门票根本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它真的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觉得紧张,但我会感到一种责任。我想去舞台上露几手,让每个人都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3月12日,年过古稀的贾格尔依然在台上卖力地扭着。“一旦让我开始,我就永远不会停止!”这既是《让我开始》(Start me up)中的歌词,也是他们整个人生和音乐奇迹的最佳注脚。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查兹汉姆奥德
解读安妮·佩克汉姆流行声乐教学法
袋鼠“路路”风雨救主
别轻看一小步
别轻看一小步
英国女子心跳骤停六小时! 死而复生创造医学奇迹
“太空英雄”(历史老照片)
为156个国家工作,英国小伙巧挣万元英镑
灵魂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