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态与境界

2014-04-02陈泽宇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赵普文种名利

陈泽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心态、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等境界总会有不同。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你怎么看?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态,就好像武侠小说中习武者的内力,内力越多,人就越沉稳、越成熟,境界也就越高。当然,在一般情况下,高手是不会轻易随便出招的,正如李寻欢“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那种沉稳的心态,它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态沉稳,以至于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呢?

首先,知识要渊博、厚重。没有厚重的知识,何来沉稳的心态?俗语有云:“满瓶不动半瓶摇。”没有知识的人,就如跳梁小丑一般,举步维艰。有了知识,还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让思想翩翩起舞,保持好心态,让思想擦出智慧的火花。

其次,品行端方、为人正直。《论语》教导人们品格如何端正,怎样做君子。赵普,博闻强记,性格正直、刚毅,终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他靠的就是保持有一颗平常心,“不为物喜,不为己悲”,最终上升到一种不为名利诱惑而愿意为天下而忧乐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做起事来才能四平八稳、步步为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再者,姿态放低,重心下降。《易经》有言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之母之所以泰然处之,岿然不动,不仅仅是因为她最为厚重,还因为她摆低姿态的一种境界。其实,高风亮节只是境界高的一种表象,真正有境界的人,并不会因为自己做了什么、处于什么地位而烦恼,哪怕像土地一样被人肆意践踏,只要能对百姓大众有一丝好处,他就毫不犹豫地去毅然去做。因此,有境界者,除了拥有知识文化外,还要性情上佳,品性端正,再加上姿态放低,重心下降。惟有如此,方能三足鼎立,才是真正有境界。

如果要超越自我,还要神华内敛的心态。就像一个大木桶,假如它有一处短板,也会漏水。大隐隐于市,隐士虽将自己置身于闹市之中,却不为名利所动。这样的隐者,以名利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与心神,笑看人间百态,神华内敛,以柔克刚。如果拥有这样的境界,当然会打遍天下,难觅敌手。

然而,更高的境界就是退隐江湖,所谓急流勇退也。诗何必五言,官何必五斗,子何必五男,宅何必五柳?不受规则的束缚,不为名利所缚。范蠡,在功成名就之后,泛舟西湖,隐名改姓陶朱公,最终仍富甲天下,这是何等的逍遥;而文种却不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最终为勾践所逼迫而留下徒然自杀的可悲可叹的下场。因此,我们要有一颗旷达之心态,滚滚红尘痴情汉,何必流连人间名利。鲲三千里击水沧海,鹏九万里翱翔长空,这便是逍遥的境界。

唯有看破红尘,拥有一颗适时放下功名利禄的心态,方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评点】

华丽的开篇,与众不同的思想,严密的论证是这篇材料作文成为佳作的原因。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以小李飞刀的武侠逸闻比喻,新鲜奇特。其次,递进式的论证,层层深入,深入人心。文章从俗语“满瓶不动半瓶摇”,到《论语》到赵普;从《易经》到隐士,到范蠡、文种,再到庄子《逍遥游》。文中引用的素材目不暇接,纷至沓来,丰富而有品位的论据中,更可窥视出作者厚实的知识储备和平时阅读的眼界。总之,作者文笔老练流畅、富有灵气,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谨。通过自我演绎,如口吐莲花,写出了心态与境界的关系,令人耳目一新。(指导教师 何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赵普文种名利
“知止”的天堂
德不配位的赵普
修心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
不可替代
气坏皇帝的宰相
赵普如此治天下
看破名利爱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