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适度性研究

2014-04-02温敏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9期
关键词:适度性差距

温敏

内容摘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并且已经略微超出适度的范围,同时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特征明显。城市和农村经济形态的差别、社会等级格局、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形成原因。通过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别管控等具体策略将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适度性。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 适度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度性,表现为容许一定程度上的,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表现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则会进一步滋生各种社会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趋势和其适度性问题,并分析造成相关现状和趋势的原因,从而探析管控策略来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相关问题,以期为解决我国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和适度性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适度性现状探究

在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查阅并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就总体状况而言,我国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而且地区间城乡差距水平的差异明显;同时这种程度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已经超出了适度这一范围的界定,具体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笔者搜集了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特别列出了2002-2011年的数据,并分段截取分析进一步说明这一现状。笔者经过整理,形成了该部分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是对2002-2011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和差别状况的一个简单的汇总分析。通过表1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大幅增长,城乡人均收入的差额相差比较大,而两者相比较,前者一般要达到后者的3倍以上。而这样一个比例绝对属于一个较大的比例和差距。如此,可以得出论断,直接的差异指数证明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以及有可能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二) 地区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差异性明显

笔者搜集了2012年全国城乡人均收入信息,经过分类筛选,分别抽取广东省、安徽省、青海省作为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并对这几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差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指数进行了核算,从而形成2012年全国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对比表,以期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问题。

通过表2的对比,可以发现作为东部地区代表的广东省的城乡收入差距指数最小,代表中部的安徽省次之,而代表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城乡收入差距指数最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国不同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比较突出,其中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小,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大。

(三)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已略微超出适度的范围

基尼系数是衡量国民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的一项重要的数据指标。笔者收集了2013年发布的十年间我国基尼系数的核算数据,并将其再组,以统计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更为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城乡居民差距水平和程度,为分析提供了依据,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图1,笔者进行如下分析:其一,2003-2012年十年间的基尼系数有涨有落,但就总体而言,一直停止在0.47以上;而根据基尼系数衡量的等级标准,这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停滞在警戒值0.4以上,而处于收入差距较大而且更接近于收入悬殊的临界值0.5。其二,日本是收入差距水平控制较好的国家,在1968年日本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基尼系数下降到0.349;而我国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基尼系数为0.479,处于收入差距较大的范围;直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基尼系数依旧和当时保持基本一致的水平。综上,可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差距较大,而且已经基本超出了适度的范围,接近警戒的范围,而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系列社会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出适度范围的原因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并且已经略微超出适度的范围,同时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特征明显。本文将针对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

(一)城市和农村经济形态的差别所致

一般而言,农村经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大多属于自然经济,其所获得收入较低;虽然近年来乡镇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快,但不可能真正撼动这一较为低端的经济形态。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普遍以市场经济形态进行经济的发展和运作,其收入水平明显高于自然经济。而这种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上的差别与拉大,进一步说明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已经超出适度性的要求。因此,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与扩大是由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形态而导致的。

(二)社会等级格局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间收入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我国的社会等级格局依旧比较明显,城市居民的社会地位依旧要远高于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而这种社会等级地位上的差别反映在经济收入水平上,就表现为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与扩大化。作为社会的较低层次的农民,主要通过基础性的农业产业发展获取经济收入;而作为较高层次的城市居民,则通过工业、商业以及其他服务获取经济收入;而这些行业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业的收入水平。因此,在市场经济运作的过程中,社会等级地位的差别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并且超出适度性范围的重要因素。

(三) 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了区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差异性特征

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和各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差别,导致了我国各个经济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一般而言,东部地区的经济状况最佳,中部地区一般,而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对较为低下。如此,在不同地区间经济基础和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别的前提下,区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差异化特征明显;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别明显程度最低,中部地区居中,而西部地区则相当明显。如此可见,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是导致区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差异化特征的根本原因。endprint

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适度范围内的对策

通过制定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控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有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从而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笔者对这方面的对策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 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在不断出台和实施针对乡镇企业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针对农业发展的减免农业税等相关农业支持性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城乡间收入水平的区别。而在控制贫富差距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资助作用,从而解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扩大单位农业产业的获利或者收入,健全农村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间的差距缩小到适度和合理的范围内。

(二)城市低收入群体扶持和高收入群体控制相结合的策略

事实上,造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较高状态和扩大趋势还存在着另外的一个隐性的原因,就是涌现出来的大批城市巨富人群的存在。这些巨富群体的存在,使得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后者人均收入;然而城市中依旧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只是从单纯的城镇人均收入数据上没有体现出来。对于高收入群体或者巨富的收入进行有效控制,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扶持,对于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缩小和两极分化的合理控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度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合法收入适度扩大和非法收入坚决去除相结合的策略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存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而城乡居民已经开始对更高层次的生活进行追求;而收入差距之所以备受关注,更多的是因为老百姓缺乏公平感。城乡收入中一定比例的非法收入的存在,大大增长了老百姓的不公平感;以权谋私、以垄断谋取利益的现象,使得收入上的适度差距不能够调和老百姓的心理上的不满。通过对非法收入的进一步控制,使得老百姓的不公平感降低,依靠对合法收入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经济的有效运行,并获得居民间适度的公平感的建立,从而有效减少某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已成为解决城乡乃至所有居民间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此外,对于保持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的策略还包括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化当前收入分配结构等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晶晶.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2.温涛,王小华,宜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

3.陈云,王浩.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

4.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

5.张宏彦,何清,余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

6.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4)

7.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韩建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9)endprint

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适度范围内的对策

通过制定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控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有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从而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笔者对这方面的对策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 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在不断出台和实施针对乡镇企业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针对农业发展的减免农业税等相关农业支持性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城乡间收入水平的区别。而在控制贫富差距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资助作用,从而解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扩大单位农业产业的获利或者收入,健全农村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间的差距缩小到适度和合理的范围内。

(二)城市低收入群体扶持和高收入群体控制相结合的策略

事实上,造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较高状态和扩大趋势还存在着另外的一个隐性的原因,就是涌现出来的大批城市巨富人群的存在。这些巨富群体的存在,使得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后者人均收入;然而城市中依旧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只是从单纯的城镇人均收入数据上没有体现出来。对于高收入群体或者巨富的收入进行有效控制,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扶持,对于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缩小和两极分化的合理控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度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合法收入适度扩大和非法收入坚决去除相结合的策略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存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而城乡居民已经开始对更高层次的生活进行追求;而收入差距之所以备受关注,更多的是因为老百姓缺乏公平感。城乡收入中一定比例的非法收入的存在,大大增长了老百姓的不公平感;以权谋私、以垄断谋取利益的现象,使得收入上的适度差距不能够调和老百姓的心理上的不满。通过对非法收入的进一步控制,使得老百姓的不公平感降低,依靠对合法收入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经济的有效运行,并获得居民间适度的公平感的建立,从而有效减少某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已成为解决城乡乃至所有居民间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此外,对于保持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的策略还包括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化当前收入分配结构等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晶晶.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2.温涛,王小华,宜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

3.陈云,王浩.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

4.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

5.张宏彦,何清,余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

6.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4)

7.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韩建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9)endprint

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保持适度范围内的对策

通过制定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控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有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从而使得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笔者对这方面的对策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 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在不断出台和实施针对乡镇企业在贷款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针对农业发展的减免农业税等相关农业支持性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城乡间收入水平的区别。而在控制贫富差距的过程中,还应当坚持对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政策资助作用,从而解决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扩大单位农业产业的获利或者收入,健全农村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间的差距缩小到适度和合理的范围内。

(二)城市低收入群体扶持和高收入群体控制相结合的策略

事实上,造成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较高状态和扩大趋势还存在着另外的一个隐性的原因,就是涌现出来的大批城市巨富人群的存在。这些巨富群体的存在,使得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后者人均收入;然而城市中依旧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只是从单纯的城镇人均收入数据上没有体现出来。对于高收入群体或者巨富的收入进行有效控制,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扶持,对于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缩小和两极分化的合理控制,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度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合法收入适度扩大和非法收入坚决去除相结合的策略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存在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而城乡居民已经开始对更高层次的生活进行追求;而收入差距之所以备受关注,更多的是因为老百姓缺乏公平感。城乡收入中一定比例的非法收入的存在,大大增长了老百姓的不公平感;以权谋私、以垄断谋取利益的现象,使得收入上的适度差距不能够调和老百姓的心理上的不满。通过对非法收入的进一步控制,使得老百姓的不公平感降低,依靠对合法收入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经济的有效运行,并获得居民间适度的公平感的建立,从而有效减少某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已成为解决城乡乃至所有居民间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此外,对于保持城乡收入差距适度性的策略还包括进一步加强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化当前收入分配结构等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晶晶.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2.温涛,王小华,宜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12(11)

3.陈云,王浩.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

4.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

5.张宏彦,何清,余谦.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

6.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4)

7.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8.韩建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9)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度性差距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浅析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适度性指导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政供养人员规模适度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
中国如何走出储备“水槽”:基于 ARIMA 模型的外汇储备适度性分析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适度性协调增长测算——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