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的记忆

2014-04-02梁建义

河北水利 2014年4期
关键词:泉眼泉城邢台市

□梁建义

我的祖籍是邢台市,旧时称顺德府。打记事儿时起,就知道家乡河多、水多,泉眼密布,亨有“泉城”的美誉。

我的家在牛市街阁外,地处邢台市老城东南方向。从著名的清风楼一直往南走,穿过北大街、花市街,朝东的一条老街道就是牛市街。牛市街是一个慢坡道,越往东越低,过了一条小河,就到了牛市街阁外。顺着这条小河走不远,路南的一个胡同,就是我们住了几辈儿的老院子。

我家的地势较高,胡同口有座古时的戏楼,戏楼的对面是东王庙。小河从我家胡同口流过,向东流进围寨河。1963年发大水的时候,我们住的那一块地方成了孤岛。胡同四面一片汪洋,东边围寨河里的水,眼看着不断地涨啊涨,汹涌的洪水冲荡着往北、往东涌去。那次大水,邢台市被淹,成为大水泽国。

邢台的 “邢”字,在古字里也叫“井”,我们是生活在“井台”上的人。邢台南边有大沙河、七里河,北边有白马河,城里面有牛尾河、小黄河、围寨河流过。我们经常到河边去戏水、捉鱼、网虾。中秋时分,兄弟三五个,在月光下翻水草,一翻一只螃蟹。在一条小河沟里垒上埝,使劲儿淘水,淘干了水能捉一盆的小鲫鱼、泥鳅。

我喜欢观泉景。邢台市区的西边是“达活泉”,一汪一汪的泉水,注成了一个湖。我趴在青石凿刻的石栏上,观赏“翻沙坑”泉涌,能半天半天地不走神。望着宛如平镜的湖面,晶莹透亮的碧水里,泉眼鼓起一个个水泡,像一串串亮晶晶的珍珠,一串一串鼓到水面,又一串一串连接着上来……

而城东的泉水则是另外一种情调,咕嘟嘟涌冒着的有之,像滚动的大蘑菇;直喷而上的有之,像打开的小伞,由自己形成的一个伞面又降到地面。不同的泉水被人们装饰上石刻的狗头、虎头、龙头,清澈的泉水从它们的口里流出来,哗哗地响着。我们畅意地把嘴贴到泉水,品尝着甘霖般的滋味,把脑袋伸到泉口下,任凭爽凉的感觉浇满头。

然而,这些情景仿佛都成了记忆。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泉水越来越少。下游人们打井浇地,上游的人拦水筑坝、开矿截水。80年代的时候,那些泉眼都成了一个个大坑。

不过,我们在怀念美好往事的时候,大家也在想方设法恢复良好的水生态。还在我分管水资源工作的时候,2004年省政府要求关闭部分企业自备井之后,我老家邢台的百泉,竟然出现了泉水复涌的奇观!这让人们不禁深受鼓舞,萌发了恢复泉城水生态的想法和信心。

王爱民任邢台市市委书记后,马上就提出了“还邢台青山绿水”的倡议。闻讯十分振奋,我为他这一主张推波助澜、奔走呼号。春节一过,就到水利部汇报,使邢台市成为第一批水利部批准的“水生态试点市”。我还到邢台市政协去宣传,认为市委一这主张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邢台发展实际,符合水的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期盼。最近,省委、省政府把治理地下水超采提到重要日程,为包括邢台在内的水生态恢复提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清明节期间,我又回到家乡。小黄河两岸的柳树冒着细芽,垂下万条绿丝绦,倒映在清清的河水里,一片春的景象。顺着河往下走,在团结桥以上形成一个较宽的水面,倒有些江南的味道哩!

围寨河虽然几经整治,成了较窄小的渠道,但也流进了久违的清水,从我们老家的东边流过。特别是,干涸了多年的百泉泉城,居然在那个叫“狗头泉”的地方冒出了泉水,最深的地方有80多m,最宽的地方也有半里地。七里河、白马河也在改变着模样,七里河原来是个“乱葬岗”、倒垃圾的脏乱之地,现如今也恢复了河道的模样,从朱庄引上上千立方的水,蓄水9km长,两岸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河中碧水清流、波光荡漾,大船游、小舟飞,河里、岸上到处是欢声笑语。

记忆里的水,在慢慢回来。曾经梦想的景象,成为现实也应该不会很远了。

猜你喜欢

泉眼泉城邢台市
泉城
大地的取水者
大地的取水者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曲艺泉城》
邂逅泉城
一起走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