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禽地方品种开发经验(9) 娄底黑牛产业

2014-04-02娄底市畜牧水产局李超群

湖南农业 2014年9期
关键词:涟源市水产局安格斯

娄底市畜牧水产局 李超群

涟源市畜牧水产局 许一鸣

畜禽地方品种开发经验(9) 娄底黑牛产业

娄底市畜牧水产局 李超群

涟源市畜牧水产局 许一鸣

娄底市建立以本地黄牛为母本,以安格斯牛为父本,采取种公牛本交和人工冷配的方式,通过开展杂交创新、扩繁固定和自群繁育的开放式育种,对本地黄牛进行品种改良,形成了娄底黑牛产业。

1.安杂黑牛基础母牛群体居全国第一娄底市畜牧部门经过多方科学论证,利用丰富的本地母牛资源,以安格斯牛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不但解决了杂交母牛难产的问题,其杂交后代还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毛色黑亮、生长快速、肉品质好、屠宰率高等诸多优点。经过10余年的努力,形成了涟源天华牧业的湘中黑牛、双峰阳春农业生物公司的潇湘黑牛2个品牌为代表的安格斯杂交群体,为建立黑牛品系(种)奠定了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品种改良,现娄底市年发展安杂黑牛2万头以上,年蓄留优良安杂母牛2000头以上,其安杂架子牛除供应省内各地区外,还远销山东、贵州、重庆、吉林等省市。

2.推行母牛繁殖信息化管理从2012年开始,娄底市通过运用肉牛繁殖信息管理系统,冷配员对基础母牛实行可控管理,对母牛的存栏量、发情时间、产犊时间都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同等时间和范围内,确保了100%的品种改良。据对2013年参加肉牛繁殖信息管理系统试点的9个冷配技术员统计,通过加强对母牛的发情期、预产期的信息化管理,缩短母牛空怀期平均至80天,提高母牛繁殖率17.3%以上,冷配员年可增加冷配收入24%,年可节约交通费用31%以上,养殖户养1头母牛年可增收4000元以上,节约饲养成本600元以上。

3.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黑牛产业迅猛发展的前提2005~2007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五个一工程”在涟源市实施,扶持发展饲养3~5头能繁母牛的小规模养殖户1200户,每户奖励资金4950元,通过项目户的示范带动效应,从而孕育出涟源成为南方最大的黑牛繁殖基地。

为巩固世行项目的成果,涟源市人民政府从2006年开始,建立每年200万元的黑牛产业发展基金,确定10个乡镇为重点发展黑牛生产基地,品改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0年,娄底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湖南黑猪和湘中黑牛产业发展的意见》,使黑牛产业发展的地位、发展目标和措施得以进一步明确。从2004年开始,娄底市建立了纳入财政预算的肉牛产业发展基金,并逐年增加,对黑牛产业予以长期扶持。

娄底安杂黑牛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徐明华副省长指示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对娄底安杂黑牛进行专题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明确了娄(娄底)邵(邵阳)怀(怀化)为肉牛发展优势产业带,省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肉牛发展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从培育新品种到形成新产业,10余年不变。

4.黑牛产业发展潜力无限一是肉牛品改体系基本健全。天华牧业安格斯原种牛场存栏原种牛近600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安格斯原种牛场,为交通不便山区的品种改良保障了种公牛来源。到2014年底娄底市基层冷配站可超过80个,从事肉牛品改工作的冷配员达80余人,届时可覆盖娄底市所有乡镇的90%以上的村组。二是能繁母牛群体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据统计,2010年娄底市肉牛能繁母牛6.93万头,且集中分布在新化、涟源两个县市(其中新化县3.61万头,涟源市2.24万头)。三是已探索出了成功的发展模式。养一群牛(3~5头母牛)、种一片草(2000~3335平方米)、改一栋栏(100平方米)、建一个池(30立方米青贮池)、搭一个灶(与沼气池配套的沼气灶)的“五个一”养牛模式,以及“小规模、大群体”(每户饲养3~5头牛,连片发展)的养牛模式,是娄底在黑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四是有雄厚的政策及群众基础。目前农业部正在调整肉牛产业发展思路,已明确北方“宜草低畜”,南方“以草带畜”的扶持政策。2013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项目更是大幅度增加草食牧业项目资金,湖南每年增加500万元。

猜你喜欢

涟源市水产局安格斯
涟源市以赛助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酋长的答谢礼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安格斯和鸭子
十堰市水产局在禁渔期 开 展 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山东滨城区水产局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洪湖市水产局深入龙口镇指导渔民恢复生产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