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大宁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的思路与方法

2014-04-02薛丹枫

河北中医 2014年9期
关键词:清阳肾性升阳

薛丹枫 徐 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级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73)

1 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二科,天津 300120

张大宁教授为我国著名肾病学专家,从事临床工作近50余载,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对于肾性血尿、蛋白尿的治疗,采用补气活血、升提固涩之法,临床每获良效。今将张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的思路与方法整理如下。

肾性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红细胞从肾小球随尿液排出体外的疾病。肾性血尿属中医学尿血、溺血、溲血等范畴[1]。多数患者病程迁延,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治疗肾性血尿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优势。

1 病因病机

中医的精有多种含义,从液态精华物质的角度出发,血属于广义之精范畴。“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而不宜泄”,精微物质失于封藏,随尿液排出体外,即可形成血尿。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脾肾亏虚,则精微无以封藏固摄。加之湿、热、瘀等病理因素夹杂,使肾性血尿缠绵难愈。

1.1 脾肾亏虚为本 肾主藏精,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元衰疲,肾气不固则精微失于封藏;脾主升清,脾之用全在于脾气主升,脾气健旺,升举有序,则精微正常输布运行,脾虚运化无力,则脾不升清,失于固摄,精微随气下陷,则发为尿血。

1.2 湿热瘀血为标 肾性血尿病机以虚为主,但病程中往往夹杂湿、热、瘀。湿热下注,损伤肾络,血不循经则尿血。另外,肾性血尿病程迁延,久病入络,瘀血阻滞脉络,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血尿。

2 治疗思路与方法

张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病机以虚为本。“虚”主要是脾肾之气亏虚。肾气亏虚,封藏失职,脾气亏虚,失于固摄,精微不固,故治以“补气升提”为大法。临床重用黄芪补益脾肾;巧用升麻升举清阳;以白术、芡实健脾益气,固肾益精。

肾性血尿病程迁延,久病致瘀,久病入络,因虚致瘀[2]。故止血同时勿忘祛瘀,瘀血去则新血生,离经之血方能循其常道,临床以丹参、川芎、三七活血祛瘀,“止血不留瘀”。兼有湿热者,以仙鹤草、茜草、苎麻根、白茅根合用凉血止血;车前子、土茯苓、荠菜花利湿化浊;女贞子、墨旱莲滋阴清热止血。

3 特色用药

张教授治疗肾性血尿重用黄芪。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3]。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黄芪被认为是补脾肺之气之药,如《本草汇言》曰“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然其还有补肾之功效,至唐代《药性论》黄芪“补虚”乃为“内补”,“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提出了黄芪的补肾功效。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黄芪有“益胃气,柔脾胃,去肌热,补肾脏元气”之效,明确指出黄芪可以“补肾脏元气”。之后《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升陷汤,其中黄芪的应用皆有“补真气、补元气、补肾气”的概念。近年,以黄芪为主的方剂已被广泛运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张教授临床喜用大剂量黄芪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如肾性血尿、肾性蛋白尿等,用量可达60~120 g,临床疗效颇佳。

在大剂量使用黄芪同时,配合使用小剂量温性活血药川芎。川芎《本经》性辛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其性升散,性善疏通,活血行气祛瘀,为“血中之气药”。慢性肾脏疾病多“气虚血瘀”、“日久血瘀”。川芎性温,“血得温则行”,使瘀血得化,气血均行,实为临床常用的药物。

张教授治疗肾性血尿善用升麻。升麻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本草汇言》曰:“升麻……此升解之药……下陷可举,内伏可托,诸毒可拔。”现代中医认为,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4]。金元时期李东垣正式提出“升提、升阳”的概念。《脾胃论》之补中益气汤,方中用升麻、柴胡相配,引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上行,助人参、黄芪升提清阳,以升清降浊,共达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东垣试效方》之普济消毒饮,取升麻举散升提且解毒之功,与黄芩、黄连、玄参、板蓝根等清热药配伍,引诸药入阳明经。

升麻专入脾胃之经,善引脾胃清阳之气上升,并引诸药入阳明之经。在血尿治疗中,取升麻升举清阳之功,其与黄芪、白术、芡实等补益药配伍,引药上行,增强其补气作用,补气升提相得益彰,清阳升则精微得固,血尿消失。临床中在补益脾肾、祛瘀止血的基础上加用升麻,使肾炎血尿症状及指标得到改善,疗效颇佳。

4 典型病例

雷某,女,38岁。2012-06-16初诊。腰痛伴镜下血尿1年。患者2011年初因腰痛,查尿常规发现红细胞,肾穿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未系统治疗。2011-06发现尿隐血阳性,于当地医院服中药效果不佳。尿常规:尿隐血(BLO)(+++)。慕名请张教授诊治。刻诊:腰痛,乏力,尿色深,纳呆,腹胀,大便调,舌黯红,苔白微腻,脉沉细。血压14.7/11.3 kPa(110/85 mmHg)。尿常规:BLO(+++)。红细胞(RBC)20~30个/高倍视野(HP),尿相差镜检红细胞计数32 000个/mL,畸形红细胞100%。中医诊断:尿血(脾肾亏虚兼血瘀)。西医诊断:慢性肾炎,系膜增生性IgA肾病。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腰脊失养则腰痠;脾主四肢百骸,脾气亏虚则肌肉失于荣阳,故见乏力;肾虚封藏失职,脾虚失于固摄,精微物质随小便下泄,则见小便色深;久病多瘀,舌黯红,苔白,脉沉细为虚、瘀之征。治宜补气活血,升提固涩。处方:黄芪120 g,炒白术 30 g,芡实 60 g,金樱子30 g,五味子60 g,升麻 30 g,车前子(包)30 g,土茯苓30 g,荠菜花30 g,丹参30 g,川芎30 g,三七 30 g,仙鹤草 30 g,茜草 30 g,苎麻根 30 g,白茅根30 g,女贞子30g,墨旱莲30 g。10剂。3 d 1剂,水煎2次共取汁1 800 mL服,每次300 mL,每日2次服,嘱患者慎起居,避风寒,忌海鲜、羊肉、辛辣,饮食宜清淡。2012-12-24二诊,肿消,腰痠,便溏,舌淡黯,苔白,脉沉细。尿常规:尿蛋白(PRO)(±),BLO(+),RBC 6~8个/HP。尿相差镜检红细胞计数12 000个/mL。处方于前方加补骨脂30 g。2013-03-04三诊,继用前方,2次尿常规均阴性。尿相差镜检<8 000个/mL。

按:本方重用黄芪以扶正固本,补脾肾之气,脾肾之气渐复则气血化源充足,正气渐盛以胜邪气;白术、芡实、金樱子、补骨脂健脾益气,固肾益精,与五味子合用又有收敛固涩之功;升麻升阳举陷,清阳升则精微得固,并可引药上行,增强方中黄芪、白术、芡实等药物的补气作用,共达益气升阳之功;仙鹤草、茜草、苎麻根、白茅根凉血止血,合车前子、土茯苓、荠菜花等利湿化浊之药,兼有清利湿热之功;女贞子、墨旱莲滋阴益肾。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升提固涩之功。

[1]樊妍妍.肾性血尿辨治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58-59.

[2]张大宁,张宗礼,车树强,等.张大宁学术思想研究进展:第1辑[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

[3]苏文文,陈仁寿.浅析黄芪的几种特殊效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5):3-4.

[4]尤春雪,张振秋,侯学智,等.HPLC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升麻、葛根药对提取物中11个成分[J].中成药,2013,(4):761-765.

猜你喜欢

清阳肾性升阳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
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
疏风升阳治失眠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1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服务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