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演类建筑的多功能使用(三)

2014-04-02

演艺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观众厅多功能厅混响时间

乔 伟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观演类建筑的多功能使用(三)

乔 伟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分析观演类建筑多功能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解析不同使用功能对其组成部分的要求,并详细阐述其多功能的合理配置以及具体设计方法。

观演类建筑;多功能;可行性;合理配置;设计方法

(接上期)

5 观演类建筑多功能使用的具体手段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种表演形式对建筑设计的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的使用功能有不同的舞台工艺和声学要求,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在以下几方面采取多种变化手段,来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

5.1 舞台台口区域的变化场(图2)巧妙地利用了台口区的变化,组成不同的舞台、观众厅形式,为不同的演出功能服务。但是,这种变化在视线设计中需要将设计视点适当前移,否则会影响舞台伸出、表演区前移后的视线效果。所以,虽然许多剧院配置了升降乐池,但在实际中运用较少。

5.2 观众厅内的平面分隔、布置变化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通过主舞台前升降乐池的设置来改变台口处舞台与观众厅的关系。升降乐池升到舞台面后,可使舞台变成伸出式舞台的形式,增加表演的类型;升降乐池降到与观众厅齐平的位置,可增加部分座位;降到乐池标高,可作为乐池提供伴奏,同时整个舞台成为标准的镜框式舞台。如英国的弗内斯伊甸园剧

一些观众厅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提供不同的平面布置,有些甚至在观众厅中增加可移动分隔,以形成不同的观众厅平面形式。东京新国立剧院的中剧场(图3),在两侧观众席与中间观众席之间设置了一道移动隔墙,并接合升降乐池,可形成镜框式舞台和伸出式舞台的平面形式。

5.3 观众厅采用机械化的方式

有些多功能剧场甚至将部分观众厅设计成一个舞台升降或旋转装置,观众厅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各种变化。如杭州大剧院的多功能剧场的观众厅设置了24块座椅升降台,其中大部分都是子母升降台,母台可以整体升降,子台为座椅升降台。不用座椅时,座椅收起为平整的舞台面;使用座椅时,座椅可以翻出展开,母台之间可以形成台阶,子台与母台间可以正反向180°转动,使座位有不同的朝向。通过这些升降台的变化,可以形成尽端式舞台、中间舞台、中心舞台、伸出式舞台、T型舞台及需要的座椅摆放形式。再如爱丁堡国际会议中心(图4)后侧的2个圆形小厅可以独立旋转,可与大会议厅贯通,同时又可各自独立使用,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提供不同容量观众席的处理手法。

5.4 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转换

根据各种演出形式的要求设置观众厅与舞台之间的转换、变化关系,这在多功能使用中也是比较普遍的。如美国哈佛大学劳埃布戏剧中心(图5),将池座的前区设计成升降式,通过与升降乐池及舞台的巧妙结合,可将演出平面形式形成镜框式舞台、伸出式舞台和中心舞台。

有些观演建筑甚至将整个观众厅的池座设计在液压升降机上,使得观众厅的变化余地更大,并与升降舞台结合在一起,可形成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也是最复杂、投资最大的一种变换方式。如美国的赛利特表演艺术中心(图6),整个池座均可由液压升降机调整到不同的高度,根据使用需要可组成5种不同的布置方式:(1)舞台位于中间,观众席围绕舞台布置,用于表演一些新型的舞蹈、话剧,有1 450个观众席;(2)舞台仍位于中间但面积缩小,作为音乐演奏台,有1 950个观众席;(3)舞台移至一端,成为一个1 780座的歌剧场;(4)将一端的舞台向观众席靠近,减小最大视距,成为一个1 650座的戏剧场;(5)将舞台和观众厅降到与大堂的标高相平,成为557 m2的平坦区域,适合于宴会、展览等。

日本奈良会议剧院(图7),将池座的座椅设置在可与升降舞台共同作用的升降系统上,创造出了一种沿着多个核心自由浮动的“戏剧式场馆”,同时在舞台后部暗藏一个活动座椅系统,在形成中心舞台时可打开作为舞台后部的观众座席。

5.5 升降顶棚

将观众厅的吊顶按需要分成若干块,利用平衡重或机电设备,使顶棚根据不同剧种对音质的要求随意升降顶棚的高度,改变观众厅容量及容积,同时使观众厅混响时间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顶棚的角度也可根据声学反射要求进行调整。这是改变观众厅声学条件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美国俄亥俄州阿克隆大学爱德温·托马斯表演艺术大厅观众厅的内部空间、容积、容量及吸音单位均可变换,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复杂、最先进的多功能剧场之一。该观众厅设有两层楼座,利用顶棚升降可变成一层或无楼座。变化规律根据音乐会、歌舞剧、话剧等演出剧种而定。顶棚的变化从图中可看出为大(高)、中、小(低)空间的变化。顶棚用了3 600块阻尼钢板,以用索线悬挂在其后面可升降的钢架上,用电动卷扬机驱动。平衡重的重量为47 t,做成27个外表镀铬、内部灌铅的钢圆柱体,有高有低地悬挂在观众厅中,并能随着观众厅顶棚高度的变化而一起变化,成为一种可升降的立体雕塑,用来装饰观众厅。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的杰西·琼斯表演艺术大厅(图8),观众厅有两层楼座,利用大厅的升降顶棚和从楼座挑台底部降下的卷帘式金属隔断,可以将观众厅变化成8种不同容量的空间,座位数可在1 800~3 000人之间调节,混响时间也相应在1.2 s~1.8 s之间调节。

5.6 声学条件的变化

不同的厅堂功能对混响时间等音质指标的要求也不相同,为了尽量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声学要求,多功能厅堂的设计通常可采取以下方法。

5.6.1 混响时间的合理选择

针对厅堂的主要用途确定其混响时间及其他音质指标参数;同时,为兼顾其他观演活动的音质要求,适当采取折中值。例如,对以演出交响乐为主的多功能厅堂,其混响时间可定位1.8 s左右;对于演出歌舞及综艺节目为主的多功能厅堂,混响时间可定为1.4 s左右;对于举办会议和放映电影为主多功能厅,混响时间取1.2 s左右。对于主要用途不明确的多功能厅,混响时间可取折中值,如1.5 s左右,以兼顾音乐和语言演出的要求。同时,混响时间与人均体积也相关,人均体积偏大的,混响时间也应相应取大些。

混响时间对于观众厅的音质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具有较大的弹性。例如,对于语言和朗诵来说,混响时间可选为1.0 s~1.2 s,对于采用扩声系统的观众厅也是适合的;专业性的立体声宽银幕电影院为0.8 s~1.2 s;对于交响乐来说,则应选用1.7 s~2.3 s。实际上,混响时间的变化在10%~15%范围内不容易被感觉到。

厅堂体积和观众区面积一旦确定,欲延长混响时间则相对困难。因此,在厅堂设计时,可先考虑满足音乐演出的需要,即混响时间取较长的值,同时配备声柱等指向性强的扬声器系统。当举办会议等以语言为主的活动时,用电声系统提高信噪比,从而提高语言清晰度。

5.6.2 可调混响设计

调节混响时间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变观众厅空间容积,改变观众厅内吸声量,设置附属混响室引入人工混响,调节反射声及电声调节的方法。采取可调混响时,各频带混响时间的可改变量应不小于0.3 s,否则效果不明显。如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量采用了耦合空间的方式来进行各种演出条件下的混响时间的改变,变动幅度达到0.6 s~0.8 s,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直观有效,但需要增加一定的投资。由于影响混响时间的因素很多,很多因素的作用还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理想的混响时间并不能保证观众厅的良好音质,它只是决定观众厅音质良好的因素之一。

5.6.3 改变观众厅空间容积

改变观众厅空间容积通过分隔空间、升降吊顶等手段实现,同时也可能改变容纳听众的数量。在隔离构造具有足够隔声量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变厅内的混响时间,同时满足每座容积的要求。但这种方法具有构造复杂、投资高、施工难度大的缺点。美国休斯顿杰西·琼斯演艺大厅(图8),进行音乐演出时,活动顶棚升到最高处,舞台由声罩围合,观众厅墙面没有吸声材料,观众容量可达到最大的3 000座,混响时间可达到1.8 s;进行戏剧演出时,活动顶棚下降到8.38 m的高度,上层挑台被顶棚反射板封闭,下层挑台和池座的后部被设在两层挑台前端底部的金属卷网封闭,观众席减少到1 800座,在台口上方有吸声幕,观众厅后部的带坐垫空位也可吸声,因而混响时间最短,降低的活动顶棚中还藏有灯光天桥;进行歌剧演出时,顶棚上升到高位,上面4块大吸声幕可一直延伸到乐池上方,使混响时间在1.5 s~1.8 s之间;进行室内乐演出时,顶棚下降到低位,并使用吸声幕,使混响时间为1.2 s~1.5 s;进行大型报告会时顶棚下降到低位,不使用灯光天桥,使混响时间为1.4 s。这5种设置方式都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其活动顶棚的布置、吸声幕的收放、乐池的升降以及声罩的设置。

5.6.4 改变观众厅内的吸声量

通过变化吸声材料的种类及数量进而改变观众厅的吸声量,从而改变其声学环境。这种方法构造简单,造价低,便于操作,故在可调声学设计中广泛运用。目前常用的有以下6种吸声量调节方式(图9)。

(1)帘幕式

通过帘幕的展开和收拢改变厅内声吸收量。帘幕可以直接暴露在厅内,也可在帘幕外作透声饰面结构,帘幕的材料与其后面刚性墙面的距离将影响到其吸声量的大小及频率范围。设计时观众厅墙面上要预留一定的装修厚度。

(2)翻板式

板的一侧为反射面,另一侧为吸声面,通过板的翻开与否调节厅内的吸声量,且翻开的固定部分也可作控制低频的吸声结构。设计时观众厅墙面上也要预留一定的装修厚度。

(3)百叶式

将活动的百叶构造(声反射界面)设在吸声界面的外部,通过百叶的开、关来调节厅内的吸声量。所设计的百叶必须具有一定的质量与钢度,否则会影响低频的调幅量。设计时观众厅墙面上要预留较大的装修厚度。

(4)旋转式

通过转动圆柱体(一半圆柱吸声,另一半圆柱反射)、三棱柱体(三个面具有不同的吸声性能)等可旋转体,将其不同的声界面暴露于观众厅的情况下,从而调节观众厅内的吸声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较大的调幅量,同时还能使各频带均有相接近的调幅量。此外,它还可以采取电控及程控。设计时观众厅墙面上要预留很大的装修厚度。

(5)升降式

在观众厅的上部或顶棚上设置可升降的吸声体或帘幕来调节观众厅内的吸声量。这种方式通常对低频声吸收较差,但对其他频段的吸声效果明显。

(6)空腔式

在强吸声的盒体外设置能开、闭的盒盖,通过盒盖的翻开与关闭而起到改变观众厅内吸声量的作用。这种形式有可能使低频有较大的调幅量。

以上6种改变观众厅内吸声量的调控形式,应根据投资、占用面积、调幅量、厅内各界面状况以及装修要求等进行综合选择,其调控的方式可采取人工调节、电控机械调节及计算机程序控制调节。

5.6.5 设置混响室,引入人工混响

在观众厅旁边建立与之联通的混响室,通过开关联通门的方式来改变厅内的混响时间。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地调节混响时间的长短,但混响室占用空间大、造价高。此外,有争议的问题是通过混响室内声能回流至大厅的时延较长(与厅内衰减相比),形成的耦合空间的声能会衰减,不易控制,且在听感上也与一般长混响的声音效果不同。实践中采用此种调节法的建筑有美国达拉斯音乐厅(图10)、英国伯明翰音乐厅等。

5.6.6 调节反射声

对于具有伸出式舞台、中心舞台等观众席环绕舞台德多功能厅,在观众厅上方设置声反射板,可用来提供早期反射声。剧场为适应音乐演出,也常在舞台上设置声反射罩,既能调节反射声,也能调节舞台容积的大小。如英国诺丁汉皇家音乐厅(2 510座),在演奏台和坐席前区上空悬吊了一个巨大的声反射罩。此罩由厚度为40 mm厚的纤维石膏板直接贴在钢管框架上制成,长16.6 m,宽14 m,重达32 t,由屋顶上两个卷扬机牵引可从10 m高度降至4.2 m,并可倾斜12°。声反射罩升起时可进行大型交响乐演出;下降时适用于室内乐及会议等。为了配合语言清晰度要求较高的演出,该音乐厅沿着倾斜的顶棚还可降下15块绒毯,以明显减小上部空间的混响。另外,声反射罩上还配置了扬声器和照明系统等,以供舞蹈、会议等使用。

5.6.7 电声调节

电声系统的运用可以使混响时间达到理想的状态。受援共振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电声混响系统,最早安装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中,成功地解决了该厅低频声混响不足的问题,使音乐厅混响时间提高了50%。从理论上来讲,采用电声调节只需按动开关即可改变演奏厅的声学条件,但许多人并不愿接受这种粉饰过的声响,只是将其作为最后的补救措施之一。

5.6.8 声反射罩的使用

在带有镜框台口箱形舞台空间的剧场型多功能厅中,经常设置声反射罩以便满足交响音乐会演出的需要。设置声反射罩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声学效果就是提高了观众厅的混响时间;设置声反射罩还能防止声能扩散到舞台与侧台空间被景物吸收,从而将乐队和演员的声能更有效地向乐台和观众区反射,提高观众厅的响度以及音乐的动态范围;声反射罩还能缩短反射声投射至听众的时间,为观众区和舞台区提供早期反射声,以增加音乐的亲切度和明晰度;非完全封闭的声反射罩使得低频声能扩散到观众厅上空,不至于削弱混响声中的低频成分,因而能保持音乐的丰满度和温暖感;声反射罩还能改善乐师之间以及指挥、演员和乐队之间的相互听闻,有利于演奏、演唱和伴奏的同步;声反射罩还有助于各声部声能的平衡,促进其在舞台区的融合。综上所述,增设声反射罩是一些剧场为满足音乐演出最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手段。

5.6.9 每座容积的取值

考虑到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一般设计时应适当留有余地,可取每座容积建议值的上限;但对纯语言用厅堂和电影院,声音清晰度至关重要,设计中每座容积建议值可取低限;对于主要用途不甚明确的多功能厅,其每座容积可取中间值,如4 m3~7 m3/座。观众厅的体积,还应根据演出是否进行扩声来决定。对于以自然声为主的观众厅,应严格按照建声规范进行取值;以电声为主的观众厅,每座容积值偏小,如严格按规范取值,往往使得观众厅偏低、空间偏小,显得比较压抑,故应适当放大每座容积值。

5.7 其他手段

5.7.1 座位的翻转形式

在以会议为主的观众厅中,座位的翻转比较常见,将会议使用的课桌在演出使用时翻转成观众座席,可使演出时的观众数增加一倍。目前还有将座椅隐藏在观众厅的地板下,或做成座椅车台(图11),需要的时候可直接将要使用的座椅翻转或推出,方便储存和使用。

5.7.2 观众厅适当预留较大的装修厚度

多功能厅的墙面应预留足够的装修厚度,通常在400 mm~800 mm之间,这样既为装修阶段的装饰留下空间,后期如有改建也不会影响主体结构,也可局部调整观众厅形状来优化观众厅的声学效果。最重要的是,为观众厅的声学装饰及可调混响的设置留下足够的空间。如重庆大剧院在观众厅后墙及侧墙上均预留了较大的装修厚度,设置了调节观众厅的吸声帘幕,可调节侧墙的早期反射声效果,同时也可部分弥补马蹄形平面所带来的声学缺陷。

5.7.3 活动看台的使用

活动看台也是运用比较多的转换形式,平时座位收起时厅堂是平整的,可作其他功能使用,座位展开后可形成视线较好的观众席,有些活动看台还可分段组合,形成不同的表演空间。

5.7.4 活动舞台的使用

对于平时演出较少或舞台位置不能固定的多功能厅,活动舞台的使用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使用临时搭建的舞台或可整体移动的舞台,可整体移动的舞台地坪平时与地面平齐,使用时升上来即可使用。舞台的位置不能固定的,可设置为水平移动的舞台,平时储存在其他地方,使用时整体平移到需要的位置。

6 总结

由于多功能使用涉及的专业类别较为广泛,所以每个多功能使用的观演建筑都有其特殊性,没有统一的规程可参考,这也给多功能厅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阐述了观演建筑各组成部分的分析对比,各类演出对设计工艺的要求差异,以及多功能使用中常用的设计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每个项目自身的特点,合理配置多功能使用的范围,并将各专业的设计紧密结合,最终成为可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观演建筑。

(编辑 薛云霞)

Multi-functional Use of Performing Building (part 3)

QIAO Wei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200001, China)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multi-functional use of performing building were intro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on its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specific design method of its multi-function were also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performing building; multi-function; feasibility; reasonable allocation; design method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2.013

猜你喜欢

观众厅多功能厅混响时间
国内大剧院混响时间及相关参量特性分析
教学实验性多功能厅的声学及音响系统设计
七用途会议室灯光音响及集成管理设计简述
文化馆多功能厅的设计与施工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观众厅视线分析软件《神眼》的应用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