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4-04-01黄玉梅熊淑萍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酚酞探究性化学

黄玉梅 熊淑萍

(1、景德镇学院基础教育系,江西景德镇 333000;2、景德镇一中,江西景德镇 333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与此相适应的新的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意识到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探索化学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训练,使学生按照化学学科的特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对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1.1 化学实验大多数是服务于理论教学

实验安排多数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这些实验始终处于概念和理论的依附地位,仅仅作为验证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的手段。其实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独特性,它并不从属和依附于其它教学内容,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设计能力、思维能力是其它教学过程不可替代的。

1.2 化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较少

如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在教材中均已写明。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告知”的被动、消极的学习地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严重束傅和压抑,显然这种实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即使学生实验,一切都是“照方抓药”,学生实验时,只须单纯地进行观察或模仿。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通过实验教学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就成了空话。

2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提出课题,从设计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或由学生提出课题,自行设计方案,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分析、讨论、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发现”化学规律,完成教学任务。

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教学往往是由教师讲授知识,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脱离学生实际构筑“知识结构”,通过验证性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从而达到理解和印证知识之目的。

探究性实验教学按其适用的场合和活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新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师生协同,边讲边实验为主;二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综合性研究课题。第一类探究性实验可依据教学内容,对演示实验进行整合或更新,其基本模式为:

引发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探究→总结规律→迁移创新

这类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未知的问题气氛中,依循“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再假设—再实验—分析、综合—结论”的思路贯策始终,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把课堂搬到实验室,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例:往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溶液出现褪色?Na2O2与H2O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呢?

引导分析:有色物褪色有以下几类:(a)强氧化性物质氧化有色物而褪色;(b)化合成无色物而褪色;(c)物理吸附而褪色;(d)萃取而褪色等。

Na2O2本身有强氧化性,与H2O反应产生O2和NaOH,NaOH使酚酞变红。变红后又褪色,对于这一现象,提出两种猜测。

猜测1:O2为常见氧化剂,可能是O2把有色物氧化了。

猜测2:Na2O2在组成形式上与H2O2相似,Na2O2与H2O反应可能生成H2O2的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褪色。

假设和推理:⑴假设猜测1正确,则往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O2,溶液应褪色。⑵假设猜测2正确,则往滴有酚酞的NaOH的溶液中加H2O2,溶液应褪色,或者在Na2O2与H2O反应后的溶液中先加MnO2固体让H2O2分解,然后再滴酚酞,溶液应现红色。

验证假设:学生分组设计以下实验验证:

实验发现,A溶液不褪色,B中溶液褪色,C中溶液显红色。

结论:Na2O2与H2O反应应有H2O2产生,Na2O2与H2O反应的原理有:

第二类探究性实验融合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表现出一定的新颖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可作为优生课外活动的素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启发学生按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究。其基本模式为:

明确探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总结实验成果——提炼方法规律。

例如:研究Al与CuCl2溶液的反应过程。

在小烧杯中配制1mol/L CuCl2溶液插入铝片(过量)。

⑴铝片表面析出红色的固体,反应激烈,放大量的热,烧杯内溶液温度上升。

结论:2Al+3CuCl2=2AlCl3+3Cu(主)

⑵在Al片上的Cu周围有很多气泡生成,收集气体点燃,有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为H2。

⑶烧杯底部生成夹有白色沉淀的淡蓝色沉淀。

推测:Cu2++2OH-=Cu(OH)2↓(蓝),

Al3++6H2O=2 Al(OH)3(白)↓ +6H+分析:查阅资料表明,在较高温度下,促进了 Al3+的水解,生成了白色的Al(OH)3沉淀。

⑷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在Al冒出气体的速度加快,淡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分析:生成的Al3+不断水解,溶液的酸度提高,Cu(OH)2跟酸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铜盐。

2Al+6H+=2Al3++3 H2↑(副)

Cu(OH)2+2H+=Cu2++2H2O

2Al+3CuCl2=2AlCl3+3Cu

结论:Al片插入CuCl2溶液并非发生简单的置换反应,还有其它许多副反应,如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对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须根据实验现象作具体的分析和推理。

3 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须遵循的几条原则

⑴民主性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和首创精神,教师不要草率地运用自己的观察或课本上的叙述给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下定论,不用实验结论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提倡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设计、操作、现象、结果提出各自的看法,允许学生对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提出异议。

⑵探索性原则。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却是不确定性,强调科学精神就是强调怀疑的、批判的和创新的精神,就是要善于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没有现成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对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多设疑质,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和思考,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性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抽象和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和归纳得出结论,达到理性认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和“探索”者,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⑶创造性原则。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老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和步骤,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由,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争论、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即使学生提出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也要对其精神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考的能力。

[1]郑海波,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化学实验教学[J].中国教育导刊,2005,(1).

[2]刘知新,王祖浩.化学教育系统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

[3]王丹.试论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及教师的作用[J].学科教育,1998,(10).

[4]谭建民.中学化学思维培养策略初探[J].化学教学,2005,(3).

猜你喜欢

酚酞探究性化学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