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城方音声母百年来的演变

2014-04-01原慧艳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晋城声母舌尖

原慧艳

(晋中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方言属晋方言邯新片获济小片(侯精一,1999)。最早系统地记录晋城方音的文献见诸20世纪初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历经一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晋城行政区划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繁荣,晋城方言语音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晋城市城区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发音人的语音进行调查,并与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第四卷《方言字汇》记载的1 358个字的语音进行比较,研究晋城方音百年来的变化,以期寻求语音演变的原因。本文仅对声母的变化作研究。

一、声母的演变

(一 )古精组洪音与知庄章组字的演变

在晋城方言中,精组洪音与知庄章组字读音相同,即不分[ts、ts‘、s、z]与[tʂ、tʂ‘、ʂ、ʐ]。高本汉的记音都读舌尖前音[ts、ts‘、s、z],而今音则变读为舌尖后音[tʂ、tʂ‘、ʂ、ʐ]。现将各时期读音列如下表(这里的日母字不包括止摄开口中的日母字)(见表1):

表1 古精组洪音与知庄章组字的演变

这种现象在晋方言中普遍存在。多数方言点读为舌尖前音[ts、ts‘、s],只有晋城、陵川、高平三个方言点读为舌尖后音[tʂ、tʂ‘、ʂ](《报告》,1993)。晋城市原属晋东南专署管辖,而晋东南专署所在地是长治,长治方言应是当时的权威方言,在其向心力作用下,晋城方言20世纪初还与长治读音保持一致,读为舌尖前音[ts、ts‘、s]。随着晋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晋城方言快速发展。特别是1983年晋城建市以来,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为了交际方便都改操本地晋城话,但是,众多来源不一的移民方言在不同程度上起了冲淡当地方言的某些特征的作用,移民的母语特征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当地方言中去,这就给晋城方言带来潜在的影响。高平、陵川分别位于晋城的北面、东北面,都归属晋城市管辖,它们三个点古精组洪音与知庄章组字都读舌尖后音[tʂ、tʂ‘、ʂ]。但在高平方言(高平位于晋城市和长治市之间)中,舌尖前音仍保留在个别字中,如“三、四、桑”等字的声母仍读舌尖前音[s],保存着舌尖前音向舌尖后音过渡的一个痕迹。

(二 )古开口一、二等疑母和影母字的演变

古开口一、二等疑母和影母字失去了原来声母[ɣ],成为零声母开口呼(见表 2)。

表2 古开口一、二等疑母和影母字的演变

在晋东南地区,有11个方言点存在古开口一、二等疑母和影母字有声母舌根浊擦音[ɣ]的现象(《报告》,1993),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有一些方言点的舌根浊擦音[ɣ]已经消失,如长治、高平。晋城也同样受其影响,从表2看出,在前期,古开口一、二等疑母和影母字都有明显的舌根浊擦音[ɣ],演变到后期,舌根浊擦音[ɣ]已经弱化,显示出舌根浊擦音[ɣ]消失的过渡阶段。

以“牛”字的读音为例,在高本汉的记音中,“牛”只有一种读音[ȵiaɯ],鲁国尧先生推测“在古代,‘牛’除了有尤韵疑母一音外,尚应有侯韵疑母一音,只是韵书记载前者而失收后者”[1]54。而在中老年人的读音中,“牛”有开口呼和齐齿呼三个读音:[⊂niaɯ]、[⊂iaɯ]、[⊂ɣaɯ],[⊂niaɯ]的读音用于姓和文读,[⊆iaɯ]、[⊂aɯ]这两个读音用于白读,指牛这一牲畜,不能用于姓。而在多数青年人的读音中,“牛”只有两个读音:[⊆niaɯ]、[⊆aɯ],[⊆iaɯ]这个读音已经消失了,并且[⊆aɯ]这一读音也正处于消变中。

(三 )古开口三等泥母(尿、溺)和疑母字(牛、凝)的演变

古开口三等泥母(尿、溺)和疑母字(牛、凝),由舌面前音[ȵ]变读为舌尖前音[n](见表 3)。

表3 古开口三等泥母(尿、溺)和疑母字(牛、凝)的演变

高本汉记音中,古开口三等泥母和疑母字中,只有“尿、凝、溺、牛”四个字的声母是舌面前音[ȵ],其他均为舌尖前音[n]。但是,在现代晋城方音中,无论何年龄层次都已变读为舌尖前音[n]。在官话的影响下,20世纪初,晋城方言中的舌面前音[ȵ]的消变已基本完成,只留下四个例外。随着语音的进一步演变,由于语音趋同的作用,舌面前音[ȵ]在晋城方言中完全演变为舌尖前音[n]。

(四 )个别音变

古邪母(囚)由舌面前清擦音[ɕ]变读为同部位的清送气塞擦音[tɕ‘],古邪母(辞)由舌尖前清擦音[s]变读为同部位的清送气塞擦音[tʂ‘],古书母(沈、鼠)由舌尖前清送气塞擦音[ts‘]变读为舌尖后清擦音[ʂ]。

表4 个别音变

20世纪初,“囚”与“辞”在晋城方言中似乎是个例外,不能归入各自的系统中,但是在今晋方言的其他方言点我们还能看到这种读音。“囚”在平遥方言中仍读清擦音[ɕ],“辞”在今南部汾河片有16个方言点读为清擦音[s]。唐五代西北方音已清化(罗常培,1961)。这说明,“囚”与“辞”是古邪母字读清擦音在晋城方言中的残留,随着语音的进一步演变和普通话的影响,到20世纪后期,这两个字已经完全归入其各自的系统。

与“沈”发音部位相同的“深”,中前期有两读,且有不同的语义,表示深度的程度比较浅时读[⊂tʂ‘ə~n],表示深度的程度比较深时读[⊂ʂə~n],而后期则没有这种区别,一律用[⊂ʂə~n]来表示深度。“鼠”在中前期是一个入声字,而在后期出现舒入两读,表明普通话的读音[⊂ʂu]已经进入晋城方言,且有取代[tʂ‘uəɿ⊃]的势头。

(五 )小结

纵观20世纪的晋城方音声母,可以看出晋城方音声母系统在趋于简化,由22个减少到19个,并且在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二、声母演变的特点

由于晋城方音声母百年来逐步向普通话靠拢,因此本文以普通话为参照,分析其演变特点。

(一)晋城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的声母,在语音演变中变读为与相应的普通话相同的读音。这是语音演变中最多的情况。如:ɕ→tɕ‘(囚)、ɕ→ʂ(宿)等。

(二)晋城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声母,变读为与普通话相同的读音。如:ɣ→ø(哀)、ȵ→n(牛)等。

(三)晋城方言没有而普通话有的声母,直接改变原来的读音为普通话的读音。如“耳、二”晋城方言的原来读音是[ʐʅ],并且在其语音系统中没有[ər]韵母,在演变过程中直接借用了普通话的读音[ər],改变了原有的读音。

同时,晋城方音声母在不断的演变中也保留了一些自己的语音特色:(1)舌尖前音[ts、ts‘、s、z],而今音则变读为舌尖后音[tʂ、tʂ‘、ʂ、ʐ]。(2)零声母与开口呼相拼时,韵母前有较弱的舌根浊擦音[ɣ]。

三、声母演变的原因

语音演变的原因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就是受共同语或其他方言甚至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而造成的音变。内因是由于语音内部发音机制或语音系统要求保持某些特定音类的区别而发生的音变。内因导致的演变过程往往是渐变的,外部原因导致的演变过程则往往是突变的。

(一)音变的内因

1.语言系统性的制约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变化都要受到系统的制约和影响。“方言中某些语音成分的变化主要不是以个体为单位的自由行动,而是声韵调各个不同层级的集群的集体性变化。也就是说,语音变化要受到语音系统的制约,具有系统性。”[2]如:20世纪初期晋城方言把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一律读为舌尖前音[ts、ts‘、s],而现在一律都读为舌尖后音[tʂ、tʂ‘、ʂ]。

2.音素之间的同化现象

同化是为了适应发音省力和方便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发音上的省便使音节内部不同语音成分相互影响,改变了其中一方或双方原有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变得彼此相近或者相同。如:古开口一、二等疑母和影母字失去了原来声母[ɣ],成为零声母开口呼。

(二)音变的外因

1.普通话的影响是晋城方言语音变化的主要外因,向普通话语音靠拢是晋城方言语音变化的总趋势

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汉语各个方言都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和制约,晋城方言也不例外。从文中所列表格可以看出中老年人的声母变化相对较小,而青年人的声母变化要大。这就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的发展,交往的频繁,文化的普及特别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加速了晋城方言向普通话集中靠拢的进程。随着普通话的进一步推广,这种趋势会日益加强,同时晋城方音声母的特点也会在普通话的浸蚀下渐渐磨损。

2.邻近方言和晋方言内部权威方言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晋城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区,作为晋东南行署的一个小县城,离省城太原较远,所以与外界交往很少。但在1983年建市以来,晋城与外界交往急剧增多,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有大量的人口涌入,特别是晋城市所辖各县的人口大量进城,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晋城方言的演变。例如:20世纪初期晋城方言把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一律读为舌尖前音[ts、ts‘、s],而现在一律都读为舌尖后音[tʂ、tʂ‘、ʂ]。这一现象,在整个山西方言中也仅存在与晋城、高平、陵川三个点的方言中,这是受高平、陵川方言的影响而形成的音变(见表1分析)。

另外,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虽然晋城离太原较远,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晋城到省城工作、学习和短期出差、开会的人大幅度增加,这势必也将太原方言带入晋城,使得晋城方言发生变化。

3.一定程度上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为模仿权威方言出现误差。晋城人认为晋城方言非常土气,所以就模仿普通话的一些读音,有些音素在晋城方言中没有,就会导致模仿时出现了音变误差。

注释

(1)本文语料来源:初期: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第四卷《方言字汇》记载的1358个字为主要材料;前期:晋城城区70岁左右的发音人;中期:晋城城区40岁左右的发音人;后期:晋城城区20岁左右的发音人。

[1]鲁国尧.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5]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乔全生.晋方言轻唇音声母的演变[J].语文研究,2005(1):53-56.

[7]王福堂.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晋城声母舌尖
声母韵母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声母歌
马不停蹄找到你
马不停蹄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