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机手的微笑
——记新洲区农机推广站站长罗长生

2014-04-01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王双枝

湖北农机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洲区农机局机手

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 王双枝

为了机手的微笑
——记新洲区农机推广站站长罗长生

武汉市新洲区农机局 王双枝

从春雨润物的春天到果实累累的秋季,从酷暑炎热的夏天到冰雪皑皑的冬季,在新洲区的田间地头或农机推广站的机具展示大厅里,您经常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时而向农户介绍各种农机具的性能特点;时而向购机户讲解机械安全操作技术要领;时而帮农民解决维修技术难题;时而驾驶农机具耕种在乡间的田野上。农民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罗师傅”。他就是新洲区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罗长生同志。

1 不畏艰辛,“铁肩”担重任

1980年,罗长生同志从黄冈地区农机学校毕业,小伙子意气风发地踏进了新洲县农机局的大门,从此他便与农机管理、推广、服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还是在区农机技术推广站,他总是兢兢业业地战斗在基层第一线。1998年,新洲区农机局为了适应省市农机管理部门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机推广工作力度,将推广与科教工作剥离,独立成立了区农机技术推广站,面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浪潮,很多同志都不愿从机关到基层,何况是一个新成立的只有事业编而没财政编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呢?当时,很多朋友好言相劝叫他不要去。但他看到同志们期待的眼神、领导信任的目光,他毅然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当上了农机推广站站长。上任后起步运转十分艰难。在一无场地、二无资金的情况下,他想办法筹措资金购买了一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有偿作业服务,他既当站长,又当机手,在又脏、又累的条件下开展水稻机收,当年为站内创收近5万元,保证了站内的正常运转。没想到的是,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5个春秋,有人戏称他是全省最“老”的推广站长。

2 任劳任怨,埋头干事业

农机推广站是直接服务“三农”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既要提高自身效益,又要兼顾公益服务。怎么办?经常工作在田间地头,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工作无经费,服务缺机具怎么办?这是罗长生同志上任后遇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到任后,他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经费,他私人借;没有机具,他联系相关部门,请求支持;下乡无交通工具,他开着租借的面包车,克服一切困难带领推广站职工足迹遍布全县13个乡镇场的山山水水,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倾心尽力。

依稀还记得,1998年,在他任农机推广站副站长之初,区局承担了创建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任务,交办了新建1个水稻工厂化育种示范基地,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在全省还是首创,90多个日日夜夜,从搭建育秧工厂到集中盘式育秧,他协助站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技术员,经常是一身泥水一身汗水。在育秧关键时刻,为了准确观察秧苗生产情况,他携带简单行李,住进工厂,仔细观察秧苗的成长,并认真做好记录。由于他科学操作,使我区工厂化育秧第一次就取得了初步成功。为全省工厂化育秧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几年来,省农机局在全省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我区是油菜生产大区,一定要在此项技术应用与推广上带好头,他的劲头又来了。带领技术人员在全区油菜高产示范区——辛冲镇创办油菜机械化播种示范点,查阅资料、咨询华农专家、选机具、召开动员会,召开现场会,率先在我们的建筑之乡推广应用了油菜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连片开垦播种油菜达5 000余亩(1hm2=15亩),既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民种田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早春三月,看着一垅垅金黄色的油菜花,农民开心地笑了。

农机推广,机具示范,艰辛又劳苦。既挥汗水,又洒热血。从引进第1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开始到大面积推广水稻机动插秧机、耕整机、植保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各种新式农机具,从小型泵站设计、安装到设施大棚喷滴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从亲自驾机操作到培训带领一大批学员(驾驶员、操作员)驰骋在新洲区的绿色田野上,其中的辛酸、个中的汗水、收获的喜悦历历在目,数不胜数。他在机关像指导员,在展示厅像推介员,在田间像驾驶员,在机棚像维修员,难怪有人打趣道:“远看像卖碳的,近看原来是推广站的”。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农机人,理应为农业生产服好务”。

3 真情为民,农机情未了

搞农业是件苦差事,从事农机工作更是苦上加苦。但他却从未退缩过。他时常说:“为了机手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值得”。农民出身的他,对农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对待机手胜似亲人。他常说“机手的召唤就是命令”!在农忙季节,他经常带领该站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向农机手传授农机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技能。近10年来跑遍了全区300多个村湾,每年下乡送服务上门达160余天次,解决了各类技术难题达300余人次以上,真正做到了哪里有机手的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被当地农机人誉为“解决农机具故障的专家”。2008年,恰逢新洲百年难遇的大灾,旱涝交加——这里需要离心泵!那里需要混流泵!他夜以继日加以调度,终于累倒“中风”了。中风前,还用口齿不太伶俐的声音指挥机具调度,双手手指拿烟也拿不住,居然还坚持到机具安装调试现场指挥。作为站长,他不仅要带领全站干部职工搞好本站营销,增加自身“造血”功能,而且还要在全区组织各种农机现场会、演示会,为推广新式农机具做示范、办样板。在他的努力下,全区的联合收割机由无到有,迅速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台,他的机具作业到哪里,哪里就马上有业主购买收割机;他常说,农机推广没技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就行。从2004年起,全区每年新增农机总动力2万多kW。大中型农机具,收割机、油菜播种机、插秧机等各种新式机具得到了较快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使我区农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由原来不足30%,增加到2013年的66.8%,为实现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4 岁月留痕,铸就新辉煌

衣带渐宽终无悔。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解决农机手的困难服务到“最后一公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35年来,他承担或参与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项目10多个,帮助农民机修3 000多台次,亲自驾机耕整、收割、插秧面积超过2万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多次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2010年荣获农业部农机技术推广贡献奖(当年全省唯一),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农机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新洲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5月荣获新洲区第三届“五一劳动模范”奖章。

当你再次走进新洲区农机推广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农机具,一幅幅制作精美的农机作业效果图,以及一块块挂在墙壁上的先进单位奖牌。在罗长生同志的带领下,区农机技术推广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几年来,连续被湖北省农机局、武汉市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农机推广行业的一面旗帜。

几度春秋,几度辉煌。罗长生同志从当初怀抱农机梦想的翩翩少年,已成长为新洲区农机推广的领头兵。他用青春和汗水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出了一道亮丽的轨迹,用勤劳和智慧铸就农机推广新的辉煌!

2014-07-08)

猜你喜欢

新洲区农机局机手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问题和对策
为民着想紧急协调拖拉机驾驶员资格证办理
应城市农机局到陈河镇汤庙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街创建“品牌建设示范乡镇”掠影
鲁班文化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第二初级中学为例
武汉市新洲区老促会:目标精准 良性循环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第二届中国机手大赛在京圆满落幕我省机手进入前十强
宁波市农机局再次荣获市级文明机关标兵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