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气管腺癌围术期的护理

2014-04-01廖彬王关芬王华王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病员卧位体位

廖彬 王关芬 王华 王芳

(四川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四川 成都610041)

原发性气管肿瘤相对于呼吸道其他部位的肿瘤发病率低。成人原发性气管肿瘤多为恶性,而儿童多为良性。当气管内出现肿瘤时,呼吸通道变窄、缩小,易发生呼吸功能障碍,严重者危及生命。主要症状是阻碍通气所产生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刺激性干咳、咳血、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根治性切除与气管重建是治疗气管肿瘤的最好方法。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所以围术期护理难度较大。我院于2013年3月收治1例气管肿瘤病人,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一年余”于2013年3月25 日入院。一年前,病员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并伴有咳嗽,无咯血、声嘶、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胸闷胸痛等,在多家医院按“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治疗后效果不佳。于2013年1月16日再次到第三军医大就诊,纤支镜检查示:声门下气管被菜花样新生物完全阻塞。“气管内肿瘤”诊断明确。于2013年4月2日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气管及肿瘤切除、气管重建术。术毕,全麻未醒,带鼻气管插管入ICU,术后取曲颈卧位。病员痰多,呈黄白色粘痰,经文丘里加温湿化吸氧,适时吸痰,未感明显呼吸困难。床旁胸片示:右下肺炎症。予以抗炎、祛痰、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病员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病理检查为气管腺癌。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病员对疾病和手术缺乏基本的认识,加上活动后呼吸困难,导致精神高度紧张,故要向病员解释病情,给予病员心理上的疏导和安慰,讲解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及担忧,同时增强其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为减少病员对环境的陌生感,术前一天护士带病员进监护室熟悉环境及其术后的床位,避免对环境陌生而出现紧张。

2.1.2 呼吸道护理 指导病员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状况。进行有效咳嗽训练、排痰训练,帮助病员建立有效呼吸型态。当病员深呼吸时,两手按压胸廓两侧,用腹部力量进行咳嗽,每日4 次,每次15min,以适应术后早期咯痰的需要,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由于气管切除术后要采取曲颈卧位,这种特殊体位更加重了咳痰的困难,因此,术前教会病员咳痰方法尤为重要。方法:让病员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颈部前屈15°~30°,做深呼吸,然后收腹、张口,进行咳嗽,一次吸气后咳嗽两声,第一声咳嗽松动痰液,第二声咳嗽便使痰液运行至上呼吸道,稍伸舌、张口使声门开放,以利于排出气体和痰液。如病员一次不能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再次做示范动作,直至病员学会为止。同时嘱病员咳嗽时,颈部不能随意转动。

2.1.3 体位护理 向病员讲明头低颈前屈位的必要性,使其理解和配合,并指导病员学会在该体位进行有效的咳嗽、深呼吸、吃饭、床上大小便、变换体位等,以便术后尽快适应。可将病员置于半卧位,颈部垫枕,帮助头部低下颈前屈形成30°,在双脚与床尾栏之间垫硬物,以防病员下滑,并指导病员交替取左右侧卧位。就是在和别人交流时,只能目光转动,头部不能转动。以免陌生的声音引起反射性的抬头或是转头而使吻合口损伤。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病员术后进入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及吸氧,持续监测心率、呼吸、氧饱和度,使氧饱和度保持在96%以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的表现,并积极处理。

2.2.2 体位护理 体位护理是气管手术后护理的关键,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手术的成败,气管肿瘤切除病员都要保持曲颈卧位。曲颈卧位可使环状软骨接近于胸骨切迹,以致胸段气管大幅度缩短,可以减轻手术后吻合口的张力,如果张力过大,会影响吻合口愈合,严重者可造成吻合口崩裂。全麻未清醒病员,取高枕卧位,及时吸尽分泌物,避免口内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全麻清醒后,取曲颈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同时指导病员在改变卧位、起身和咳嗽时,可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

2.2.3 鼻气管插管呼吸道的管理

2.2.3.1 气管插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用绸子胶布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随时查看气管插管外露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员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

2.2.3.2 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手术后气管连续性被破坏,纤毛运动节律改变;游离气管致迷走神经部分切断,气管、支气管张力降低,小气道萎陷;术中插管操作刺激致气道黏膜水肿;术中不可避免地有少许渗出、出血流入肺内;切口疼痛致咳嗽无力;体位固定使咳嗽困难等,均可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排出不畅。病员不能有效咳嗽,极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关键。护理人员要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s。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为病员吸痰时,负压的管道与吸痰管连接要紧密,以免发生吸痰时误将吸痰管留入气管导管内,给病员增加痛苦。

2.2.3.3 保持气道内湿润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均失去了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作用[1],长期吸入干燥的医疗氧气,也容易造成病员气道分泌物黏稠,痰液不易咳出,从而加重呼吸道堵塞,造成肺部感染。赵秀云等[2]研究表明,在37 ℃时气道内的湿度为100%,即44mg/L,才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临床上,通过对吸入氧气的持续加温湿化,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员气道水分丢失,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除,从而保证气道通畅。我院采用的文丘里和一次性湿化装置,为病员气道给予很好的湿化作用。文丘里空氧混合阀,是指根据气体的射流原理和粘附作用,氧气通过特制的喷射管,被激发成高速将周围空气圈入而形成高流量的稀释氧混合气流,氧浓度取决于源氧与混入空气的流量比例[3]。由于经过文丘里阀混合的气流,流速高达甚至超过40L/min,大于病人吸气的峰流速,所以需要指出的是,该混合气体的流量与混合后的氧浓度有关,氧含量越高,气体流量越小;同时,也与氧源的压力有关,要保证足够的混合气流,需要确认从氧源出来的气流压力没有衰减。在这类高流量供气系统中,病人完全不需要吸入周围的空气,就可以获得稳定浓度的氧气供给。经过文丘里阀混合产生的高流量混合气流,进入呼吸湿化罐,在加温湿化器的监控下,对其进行加温加湿。既保证了恒定氧浓度,又可提供较大流量温湿化的空氧混合气,从而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痰液的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

2.2.4 饮食护理 病员术后不能经口进食,术中安置胃管,术后通过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术后7d拔出胃管,经口进流质食物。

2.2.5 健康指导 向病员及家属解释手术后避免抬头的重要性。虽然颈部切口愈合好,但是气管愈合后,组织抗张力达100%。因此,术后3个月内只能平视,限制颈部过多活动,可逐步增加伸展转动程度,但避免仰头及剧烈运动,睡觉时垫双枕,头部抬高15°。术后3 个月后可逐渐仰头,防止呼吸道感染,出现不适及时就诊复查。

气管肿瘤的发病率较低,气管手术也比较少见,手术部位的特殊性造成围术期护理的难度加大。气管肿瘤手术后的体位护理至关重要,病员术后采取曲颈体位,此体位给病员带来很大的痛苦与不适,故术前应取得病员的配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文丘里湿化装置,能更好地对气道起到湿化作用,减少病员刺激性咳嗽,能够明显增加病员的舒适度,改善病员痰液的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率。

[1] 石美玉.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9-540.

[2] 赵秀云,史秀宁,于振萍,等.减轻气道吸痰对动物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87-90.

[3] 钱元诚.呼吸治疗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7.

猜你喜欢

病员卧位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手外科腹部皮瓣患者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神经性狂躁患者反光病员服的设计与应用
睡姿不对,当心病情加重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斜卧位与俯卧位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