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式理论视阈下英语专业文学语篇阅读的教学研究

2014-03-3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语篇

龙 跃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800)

1 图式理论与文学语篇阅读教学

1.1 图式理论的概述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由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他认为认知图式的概念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当它和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其后,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推进了这一概念,提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每一个新的经验总是通过预先存在的模式被吸收”[1]。20 世纪70 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将图式进一步定义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者是“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2],认为人们大脑对过去事物的认识经验已形成各种图式,当有足够的信息时,相应的图式会被激活,这样就能认识和理解新事物了。

1.搭建学习新平台,增强学习趣味性。公司打破传统的集中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宝胜文化杂志、网站、办公OA系统等媒介,建立党员微信群、党建工作交流群,实现党员全覆盖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公司OA办公系统开设“党建在线”、“党务公开”、“两学一做”等专栏,将党的最新理论、中航最新要求、党员发展等内容及时传达,让新思想新动态在指尖滑动中深入脑海。

依据图式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把语篇阅读的心理过程看成一个读者与语篇、语篇输入信息与读者的图式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语篇中出现的信息会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当语篇信息与读者记忆中的图式相匹配时,读者就能理解新的语言材料。换言之,英语语篇阅读是阅读材料和读者大脑业已存在的先验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任何语篇的成功解读都依赖于语言知识、认知能力以及通过自身经历或间接学习所得到的普通经验和背景知识。这种因素能够极其有效地影响读者的整个阅读过程,即“读者带入到文章中的东西越多,他能理解收获的越多”[2],因此,图式理论对英语语篇阅读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图式理论,读者能否很好的理解阅读语篇,主要受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以及形式图式三种图式的影响。语言图式是关于语言方面的知识,即关于文本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的基础知识;内容图式涉及文本内容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则是指对不同文章体裁的理解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

1.2 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文学语篇

文学语篇即指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歌、一篇纪实文学、一部戏剧和影视作品等,或其中的完整的片段。文学语篇的言语表达不仅具有其它语篇所必需的信息内涵,还凝聚着作者的审美追求。实际上,笔者目前使用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三版)选取了不少优秀的文学语篇。如中长篇小说的节选方面,有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及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短篇小说有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D. H. 劳伦斯的《木马赢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一朵浮云》、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等。散文方面的选取更是琳琅满目:有哲理性散文如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自己的房间》、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演说体散文有拉尔夫·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史蒂夫· 乔布斯的《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等;纪传散文有詹姆斯· 博斯韦尔的传记节选《塞谬尔· 约翰逊传》、詹尼弗·芭斯特的《年轻的威廉· 莎士比亚》、J.J.奥康纳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扎迪·史密斯的《非凡的赫本女士》,以及亚力克斯·哈利的《梦想的阴暗之面》等[3];称得上题材广泛、风格迥异。这些文学语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新颖而有趣的语言素材,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英语文学与文化的魅力,有利于“训练学生见‘树’又见‘林’的能力”[3]。

2 图式理论在文学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 语言图式的应用

以《英语泛读教程4》的第8 单元《塞谬尔·约翰逊传》为例。该语篇是詹姆斯·博斯威尔为英国的著名词典编撰家约翰逊博士写的传记。语篇中转载了约翰逊写给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的一封信。约翰生曾给伯爵写了一封编词典的建议书,但伯爵对他一直冷眼相看。辛苦奋斗7 年后,词典出版在即,伯爵知道后,就在当时的《世界报》上连写2 篇文章,对约翰逊的辞典大加吹捧,并希望约翰逊将来能把英国的第一部英语辞典献给他。于是约翰生写了这封回信以表达他对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生性势利的愤慨。博士善于引经据典,文笔优雅而又礼貌,但言辞间的讽刺、愤慨以及对所谓权威的挑战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然而,书信中有个比较晦涩的句子:The Shepherd in Virgil grew at last acquainted with Love,and found him a Native of the Rocks。整句绝无生僻难懂的单词,但学生还是对此迷惑不解。直到通过笔者的讲解,学生才明白“a Native of the Rocks”原义是“荒山野岭中的野蛮人”,典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牧歌》。约翰逊将切斯菲尔德比作是出生在岩穴蛮荒之地的爱神,喻指伯爵的铁石心肠,是不通情理的人。通过对背景知识和典故的讲解,学生明白约翰逊所用的比喻含有高深的典故性和哲理性;在理解书信内涵的同时,也增进了对约翰逊博士蔑视权威和独立反叛精神的了解。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词汇出现在英语语言中,如:IOC、VIP、OPEC 等。如果对这些词汇没有掌握的话,就可能成为阅读文本中的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把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作为教学任务和内容的一部分。此外,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和难句因为包含的信息量过大,也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的困难,从而影响对整个段落甚至整则语篇的把握。以《英语泛读教程2》的第8 单元《假如我有三天光明》为例。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伦· 凯勒自传体散文集里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主要讲述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海伦·凯勒一生只有19 个月光明与声音,但这个身残志坚的女子却一直和命运不屈不饶地作战,最终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人生也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在语篇的第8段,作家提到她一个视力正常的朋友在树林里逛了一圈,然后她问及这个朋友观察到了什么。当时这个朋友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接下来作家写道:I might have been incredulous had I not been accustomed to such responses。整个句子是一个包含有生词incredulous 的复杂句。针对这个生僻词,笔者在教完它的基本词义后,又讲解了它的前缀in-和后缀-ous 的构词规律,另外还讲解了它的同义词和反义词;这样学生不仅增加了对这个单词的理解,还大大拓宽了词汇量。解除了生僻词汇这个拦路虎后,就来分析整个句子的涵义。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句中使用的虚拟语气,很有可能就会误解这个句子的意思,以为作家怀疑朋友的说法。但掌握虚拟语气的用法后,就会理解作家的猜疑与事实是刚好相反的。实际上,作家早已习惯朋友的这种答复,也早已相信她们说的是实话,因为“有视力者所见甚少”[3]。作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她不相信朋友的说法,而用了一个稍显复杂的虚拟语气句,让学生在领悟句子涵义的同时,也让他们领悟到作家的良苦用心:人应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可见,教师在讲授文学语篇时,不仅要督促学生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好词汇、语法,以及句型等语言基本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对长难句句型的分析。只有通过词汇、语法、句型等各方面系统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走出文学语篇阅读理解的关键一步。

由此可知。读者所具有的文学和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或者说读者具有的内容图式越丰富,读者对文学语篇的理解也越深刻。

实际上,阅读不仅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任何一则英语文学语篇都不是词汇、语法与句型的简单组合,它在更深层面上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在实际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学生即使能熟识语篇中的每个单词,也理解单个句子的涵义,但却未必能理解整则语篇的涵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文学语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更要让他们拥有语篇作者以及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者的文学和文化背景知识包括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等。一般说来,读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越能激发其在阅读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联想,从而加速对语篇的理解。所以阅读者丰富的内容图式知识能有效促进其自身的阅读理解。反之,内容图式的缺失,就会引起阅读者对语篇的误读与误解,甚至出现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讲解文学语篇阅读时应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和背景知识结合起来,并利用一些直观可视的声像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图式,激活学生脑海中潜在的图式,以培养学生对该文学语篇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2.2 内容图式的应用

因此,医务人员既要治疗患儿的躯体疾病,考虑其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诊疗服务和社会心理支持。

传统的语篇阅读通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认为文学语篇中的语言图式,即认知文学语篇中的基础知识如词汇的意义、句法特征等可以帮助学生对输入的新语篇信息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语篇;反之,如果缺乏相应的语言图式,就无法领会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想表达的意图。所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语篇的速度。

一是彻底分权模式,如美国联邦和州彻底的政治分权,事权和支出责任按照相应的项目划分,联邦项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归联邦,州项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归州,市项目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归市,从项目决策、执行、监督到相应责任追究及惩罚机制,都在各级政府内部自行解决,形成权责内洽的分权模式,如美国地方政府可以破产,就是后果自担或化解风险的权责内洽分权管理机制。

2.3 形式图式的应用

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4]。英语语篇一般遵循固定范式。以散文为例,虽然散文可以细分为古典随笔、书信体散文、报刊杂文、哲理性散文、纪传散文等,但在体裁上,他们有共同的特性,即“散文的体制自由而随意、空灵而不俗,它没有学术论文的过于理性化的‘面孔’,说理、抒情、写实、论辩都能胜任”[5]。应该说,在体裁的布置方面,《英语泛读教程》处理得很好。该教材的文学语篇以散文和小说为主;每个单元又分为正文和课后阅读两部分。课后阅读都是与正文同体裁甚至同题材的语篇,比如《英语泛读教程3》的第2 单元《英国人的谨慎和礼貌》的正文谈及英国人的性格,在课后阅读《美国人的性格》里则谈到了美国人的性格。通过两篇散文的阅读,读者了解到英美两国人性格中一些相似的方面,也了解到两国人性格里迥然不同的方面,比如英国人大多谨慎而有礼貌,美国人则由于有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背景,性格的定义模式很难统一化。这两篇体裁相同的文学语篇分别安排在同一单元的正文和课后阅读,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语篇理解的同时,也通过比较,对两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材中有些单元的课后阅读甚至是正文的续篇。如《英语泛读教程1》第7 单元是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的节选,而其课后阅读正是正文的续文。再比如《英语泛读教程2》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因为是中篇小说,考虑到课时的问题,整体的阅读也分别安排在正文和课后阅读里进行。这种对于同一题材或是同一体裁文学语篇的集中安排,便于学生对该小说和作家的写作风格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也能更好地掌握同体裁文体的写作技巧。

3 图式理论对文学语篇阅读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表明:读者拥有越多的图式,对文学阅读语篇的理解就越透彻;也就是说,读者拥有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英语基础知识和语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越多,就越能深刻和准确地理解文学阅读语篇。因此,教师要重视丰富和激活学生图式的这个环节。在上课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导入环节,比如借用图片等手段来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在内容图式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和视频技术来切入对文本的解读。形式图式则是从宏观大体上指导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并充分讨论所学文学语篇的体裁特点;在讨论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慢慢掌握该体裁的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很快在另一则同体裁的语篇中找出要点来。以《英语泛读教程3》第10 单元《诚信原则》为例。该语篇属于哲理性散文。哲理性散文,除了具有散文的特点,还有叙说哲理的特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融哲理于散文中。这一点和议论文明显不同。议论文讲究论点、论据和严格的论证过程,而哲理性散文把感情和理智结合起来了。在该文学语篇中,作者用哲理性散文来表明自己的主张:如果想事业长久,树立自己赢的形象,一定要遵循诚信原则。因此在具体讲解这个语篇的导入环节,笔者首先让学生界定“Credibility”(诚信)的涵义为“言出必行”,同时,笔者鼓励学生列举一些相关词汇如credit,incredible,credulous,incredulous,gullible,nave 等,这样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掌握了这些相关词汇的具体用法,加强了语言图式的训练。然后笔者围绕题目谈到了很多优秀企业文化以及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诚信。笔者举例学生所在的大学校训里有“笃行”二字,告诉学生“笃行”也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诚信”。同时,让学生列举作为一个表现良好的学生必须做到的几条原则,他们纷纷列举:诚信考试、按时交纳学费和归还贷款、不逃学、不以欺骗手段赢取奖学金等。这样,学生从一个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深刻理解了“诚信”的涵义,同时了解了诚信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语篇的结构。该语篇分为3 大部分,也就是:诚信的定义,例证非诚信行为带来的危害性,总结诚信的重要性。这样短短的2 个课时内,学生从全局性的结构框架讲解中领悟了哲理性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等到柳红感觉到小腹上那个硬梆梆的东西,并意识到这东西不是她的时候,她才啊哟地叫了一声,放开苏长河跑进屋去。

4 结 语

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语篇阅读能力是个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英语阅读的文学语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式理论,在语篇阅读的导入环节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激活学生原有的图式;同时督促学生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加大语篇的背景知识输入,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此外,教师可以结合语篇材料的内容和结构,指导学生以复述、改写、集体讨论等形式建立和运用相应的形式图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中的文学语篇,教师也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培养目标。

[1]崔亚萍.图式理论在L2 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2,23(5):52 -56.

[2]张 琦. 图式论与语篇理解[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77(12):18 -21.

[3]刘乃银.英语泛读教程(1 -4)(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邓 艳.图式理论与语篇阅读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2011,34(6):106 -107.

[5]罗选民.英美文学赏析教程(散文与诗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语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