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2014-03-30伍雪冬苏晨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硕士学位专业学位硕士

伍雪冬,苏晨羽,肖 毅

(1.江苏科技大学 电信学院,江苏 镇江212003;2. 江苏科技大学 审计处招标办,江苏 镇江212003;3. 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东山学校中学部,湖南 安化413518)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学位教育的新型培养模式,由于其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传统学术型教育的过分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和规范性,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内外对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都高度重视。我国1991 年正式确立专业学位制度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要求下,近年来专业硕士人数不断增长。2010 年专业硕士人数增长超过50%,占整个研究生人数的24%。2013 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已达到40.3%,预计到2015 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将达1:12。虽然我国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近5年(2009 ~2013)年均增长近33%,但同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存在时间短、经验不足、招生规模扩大等问题,需要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经验来弥补、纠正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比较

1.1 培养目标的定位比较

广义的培养目标,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狭义的培养目标,是指总要求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或各个学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1]。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是获得某一专业执照的前提条件,具有较严重的应用型和功利性趋势。美国高校始终坚持把直接满足社会、国家发展需要作为专业硕士培养目的。英国的专业学位教育与美国很相似,极力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的也是培养从事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专业知识与技能,它的要求也与行业需求相一致,强调将大学的先进理论成果快速应用于实践,与实际结合尽快产生效益。“澳大利亚的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对于职前学生和在职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职前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其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对于在职人员而言,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发展其知识拓展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促进在职人员的终身专业发展。尽管如此,两者在价值取向上仍然是一致的,即强调实践性,而非学术性。”[2]。2010 年2 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下达2010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并指出:“继续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着力扩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积极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和创新。”。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尽管我国目前有39 种专业硕士、甚至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细化规定,但总体而言是围绕上述2 个文件定位的。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对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是趋于相同的,即满足社会需求的实践型高层次人才。

1.2 学生准入制度比较

在世界范围内,就专业硕士入学的条件是否严格而言,不外乎严格与宽松两种方式。美国作为严格准入的代表,其专业硕士选拔入学的程序及制度与大多数国家不同。在美国申请攻读专业学位的学生,不仅需要复杂的申请材料,需要参加包括普通测验、专业测验、写作评价三个部分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且面试的招生委员会考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和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一些素质,笔试与面试并重,达到全面考察生源的目的。英国、加拿大等国,专业硕士学生的入学方式与美国类似,而澳大利亚基于自己的国情把“宽进严出”作为其招生的主要指导思想。我国的专业硕士入学强调招收对象的学历、工作年限、部分科目实行全国联考,划定统一的录取标准,招生管理统一规范。由此可见,国外高校人学条件比较灵活,不足之处是没有基本的入学标准或招生条件。我国采取的方式较为刻板,虽然弱化了人为因素,但缺乏弹性。

1.3 教育质量监督比较

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全球瞩目,其教育质量监督的完善功不可没。美国采用政府、企业、个人资助等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资助形式。在这种内助力的带动下,大学实行高度自治,可以在不受外界干预下决定聘用教师,招收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各种协会和评估组织也可以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这种方式对专业硕士教育质量起到了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中央集权制的教育政策,教育质量监督主要由政府机构完成。这种一元的方式导致我国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上受到了束缚。诸如,高校没有完全自主权,在专业硕士招生、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政府的行政权力干预过多;没有完善的社会评估体系等等。笔者认为,我国教育质量监督提升的关键在强化高校的自主权,形成高校为主,政府为辅的体系,并且高校与政府应有明确的权力界定。只有政府退出“家长”的角色,我国的教育质量监督才能取得质的进步。

2 国际化经验对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启示

2.1 健全有关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保障政策

从2009 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这对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政策性规定,能激发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良性发展。目前,我国对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管理主要以《高等教育法》作为法理依据,省、部级文件为补充性文件,但缺乏系统性法律文件规定。法律制度的缺位经常导致新问题老文件缺乏相关规定、老问题若干部门意见等问题,这样导致人为因素增加,难以使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2 完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弹性学制

从学制来说,我国专业硕士一般只要求2 年即可毕业,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在2 年的基础上可以“弹性化”地延长。弹性学制以学分制为基础,以选课制为实质和核心。目前,我国专业硕士学生可选课程与学术型硕士基本一致,没有开设专业硕士衔接专业的特色课程,有些课程开设对于专业硕士实用性极低,选课环节形同虚设。本文观点认为,在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不妨参照日本的做法。日本吸收了美国学分制的优点,但没有照搬美国学分制的模式。为促进大学间的交流、协作、谋求教学内容的充实及多样化,日本还实行了“学分互换制”,有效扩大了高校教学资源。

2.3 强化专业硕士专业的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学术型比较而言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在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培养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核心。企业单位作为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生产实践课题和工作岗位,配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使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实习期,了解企业所需,对理论学习方向有所侧重。当然,培养基地应设立专门部门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做到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上的连贯性,也可以保证高校对学生整个培养过程的监控。在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略“双导师制”建设。双导师制与传统不同,是两个导师共同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如果学校管理部门和企业单位机构没有做好导师间信息渠道的沟通工作,就会出现培养监管职责不明的状况。因此,在“双导师制”的实施中,明确两个导师各自的职责,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2.4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硕士导师都是由学术学位导师兼任的,这些导师往往理论研究都颇深,但他们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不能把实践中的课题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匮乏。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方法,聘请一些相应专业领域中从业经验丰富的在职高级管理者或者退休人员,担任没有学校正式编制的兼职教师,以专题讲座、行业报告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实践操作技能。高校提高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综合素质的途径,除了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师德教育,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高校应积极鼓励专业硕士导师主持、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以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为对象,推进实验、案例教学。随着专业硕士研究生比例的增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3 结 语

21 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高层次人才的教育程度决定了国家长期竞争力强弱。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作为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解决。本文希望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更早、更好地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1]裴文敏.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2]邓 涛,孔凡琴.澳大利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10):39 -44.

猜你喜欢

硕士学位专业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军事科学院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